坐渡船去种庄稼,那是过往
2018-08-08
◇ 文 |本刊记者 胡 婷 图 |余 鸿 肖 念
长江支流龙滩河,把忠县忠州镇复旦村分为南北两部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维系两岸的便是一艘渡船和村民自家的“自用船”。靠渡船过河的日子,总是充满着这样那样的艰难。如今,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推进,渡船成为过去,一座桥梁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更让村里成了游客采摘柑橘的游乐园。
Located along Longtan River, one of the tributaries of Yangtze River, Fudan village in the town of Zhongzhou of Zhong County extends towards south and north. For a long time, the only transportation means is a ferry and “selfowned” boats of villagers. Life is hard in traveling among the river by a ferry.Now,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Rural Road Good in Four Ways” , the ferryboat is a thing of the past. A bridge has not only changed the lifestyle of villagers but also turned the village into a fairground for the tourists to pick citrus.
忠县地形以丘陵为主,长江自西南向东北穿流而过,28条支流、300多支叉遍布忠县全境内。很长一段时间,渡船成为江河两岸老百姓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影响了一代代人的出行方式。
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推进,渡口逐渐消逝。山水间,一座座桥梁连接两岸,重新定义了当地交通格局,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018年6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忠县忠州镇复旦村灯家湾的一座车行桥上。桥上不时有车辆穿过,小桥连接忠石公路,那是忠县的一条“四好农村路”。
坐着渡船去种庄稼 To Plant Crops by a Ferry
在复旦村,长江支流龙滩河将整个村子分为南北两部分。
说起曾经的过河难问题,站在新桥上的李宗用滔滔不绝。
在新修的小桥下游50米处,河流两岸各有一条长长的梯坎,从岸边公路通往河边。
那是废弃的渡口。李宗用指着它说:“一年前,村民过河就靠它。”
李宗用今年66岁,家住在河的南岸边。因为南岸和忠县县城相连,李宗用平时进城赶场上街也还算方便。
但他家的庄稼地却在北岸,种了两亩苞谷、小米和20亩柑橘。
小桥还没建成时,李宗用干农活就要走到渡口去坐渡船到北岸。如不坐渡船,则需要绕行20公里山路。因此,到渡口乘坐渡船,一度成为南北岸村民过河的唯一交通方式。
渡船每天早上七点开船,每隔两小时一班。渡船的时间限制了出门干活的时间,这让李宗用和复旦村民苦不堪言。
“特别是夏天,5点半天就亮了,想早点出门上工,不然太阳太大,太热了。但是渡船要七点才开,所以大中午的还要在外面干活。” 李宗用回忆。
李宗用的20亩柑橘园,从十月份开始成熟,他就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去忠县县城卖。“每天背100斤橘子,早上天没亮就出门,天黑才回来,走到两头黑,从十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三月份。”说起人工背柑橘,李宗用满脸无奈,“因为交通不便,两万斤果子,每年有2000斤要烂在地里。”
“自用船”的过往 The History of “Self-owned” Boat
“大人也就算了嘛,最辛苦的还是小娃娃。”住在北岸的李洪旭接过话茬。“住在北边岸上的娃娃,早上去忠县县城里上学就要坐渡船。特别是冬天,天气又冷,6点半就要等在岸边。”
为了解决村里出行难的问题,从2010年开始,很多村民开始为自家买一条“自用船”。
复旦村有“自用船”35艘,有了“自用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出行过河的问题。
但是,新的隐患随之而来。
周大芬是复旦村村民,2014年,她背着当时只有两岁的外孙,准备划着自家的“自用船”过河。“我那条船靠岸时没稳住,外孙落到了水里,幸好及时救上岸。”回忆起外孙落水的事,周大芬仍心有余悸。
在河上行船,不可控的因素也多。除了船,还有天气。“遇到极端天气的时候,船不受控制,风把船刮得很远,遇到大风,船完全不受控制,直接漂到了下游几百米远的地方。”周大芬说,遇到大风,船工更是不敢开船。
有时候,连亲戚在一起吃一顿饭都成问题。“突然下雨,吹大风,本来约好了去对岸外婆家吃饭,但是因为下雨,船工不能开船,只能打道回家。”村民李顺权满脸无奈。
虽然没有出现过事故,坐船仍然是很多老百姓心头一根刺。在很长一段时间,出行难仍然是复旦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复旦村民出行靠渡船,并非个案,据统计,2016年,忠县渡口数曾一度达到高峰,有196个之多。
汽车开进村里来 The Rural Road Is Accessible for Cars
2014年,村里开始修桥的消息传开,村民自发组织来看修桥的进度。
“我们都是一步步看着它慢慢建好的,当时就盼着桥能赶快修好啊。”李洪旭看着桥,感慨道。
2017年10月1日,复旦村灯家湾车行桥正式完工通车,成了村里的一件大事。这一天,村里的好多村民都专门来“踩了桥”。
桥修通后,周大芬买了一辆红色的女式摩托车。不只是周大芬,桥一通,李洪旭就给自己买了一辆“油三轮”(电动三轮车,编者注),他的儿子也买了一辆小轿车。
“以前村里基本上没人买车,去年十月桥通后,都开始给家中置办车辆,现在一半以上的村民家里都买了车。”复旦村党支部书记周达明说。
买车,除了方便出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方便运输柑橘。
复旦村的柑橘产业名声在外,村里共有660亩柑橘,大多集中在河的北岸,无奈交通一度成为制约柑橘产业发展。
“桥通后,游客可以直接开入果园采摘果子。去年,游客从我的柑橘园内拉走的果子就有一万斤。”今年,李宗用还在盘算如何吸引游客来采摘柑橘。
李洪旭的三个果园共种了70亩柑橘,“桥修通了,人轻松了,种植和销售的成本也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