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源古敢乡:悠悠水韵立起来

2018-08-08何杨波,赵芳,纳梦月

今日民族 2018年7期
关键词:水族山歌传统

·邓成斌|摄·

水族,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多情的民族,据考为古“百越”族群中“骆越”一支。她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甚至天文和历法知识。其中,水族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字迹与刀刻的甲骨文、金文颇多类似,被称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古敢乡,是云南唯一一个水族乡。在这里,人们仍沿袭着“择水栖止、聚族而居”的古老传统。而那些如水般信手拈来却优美多变的山歌,更让人过耳难忘。

云南有个水族乡

云南有个水族乡,山清水秀好风光,水家儿女把歌唱,米也香来鸭也香。

——古敢水族山歌

古敢水族乡党政办副主任、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曹月祥还记得,自己和原乡文化站的老站长张学勤一起去参加“云南十大特色旅游小镇”评选时,在评选现场唱的这段山歌,它就是古敢最精练的介绍词。

“古敢”,在水语里是“箐林中有水”的意思。古敢乡位于曲靖富源县东南部,距富源县城135公里,西接黄泥河镇,北、东、南三面与箐贵州省兴义市接壤。全乡国土面积82.6平方公里,辖3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境内有汉、水、彝等8个民族,现有农户3920户,总人口16723人,其中水族5799人、占总人口的35%。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有千年古树、奇峰异石、冷泉热塘,是一块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风水宝地。这里的稻米、姜子鸭等特产远近闻名。

2015年,古敢“水五寨”之一的补掌村荣获“寻梦·2015年中国最美村镇最佳农家乐奖”,这也是云南省参与评选村(镇)中唯一荣获该奖项的村(镇)。2016年,古敢水族乡在“最云南·新发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16云南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标”,古敢水族乡补掌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古敢风景秀丽,民族文化独特,但同时也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面临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考验。走进古敢,无论乡镇集市还是村庄,曾有记载的家家户户水家门楣上方悬挂“吞口”的景象依稀留着一点影子,特色民居建筑消逝得更为厉害,只有民族服饰还能时不时见到。

“不光是吞口,连祭山祭水这些传统民俗,在民间都有些淡化了。”曹月祥说,由于近年来,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务工,人们对山水等环境的依存性减弱,尤其是年轻人对其敬畏崇拜之情也在慢慢减弱。

·吞口制作|邓成斌|摄·

·水族头发绣·

·水族元素文化衫·

民族团结进步在古敢

背着孙子来唱歌,人人说我好欢乐。孙子背上一泡尿,从背暖到心口窝。

——古敢水族山歌

这是今年古敢乡山歌擂台赛上,一个背着孙子来参赛的“奶奶级”选手临场唱出的歌词,一派“有孙万事足的”天伦之乐洋溢其中。但在2014年山歌擂台赛刚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却普遍不敢开口、不好意思唱歌。“我们心里急啊,这其实说明老百姓的本民族文化在消失,更谈不上文化自信了。”曹月祥回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古敢水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淡化甚至失传的风险。这诚然是时代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但古敢乡却也有着清楚的认知,要搞生态文化旅游必须要打好水族文化这张牌。因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救和保护濒危的水族传统文化,把拯救、保护、挖掘、传承水族传统文化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多次邀请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前来实地考察和论证,同时安排学员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学习水族文字、语言、歌舞、乐器演奏、服饰制作、特色刺绣等。

在古敢乡的水族文化展览室,民族乐器、水族书法、木雕吞口、刺绣作品和服饰陈列得满满当当。在另一个云南古敢水书艺术馆中,古老的水书则与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以及草书、小篆等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碰撞出了美妙的火花,让人大开眼界。曹月祥特意展示了两本书——《古敢乡水族文化读本》和《古敢水族山歌(第一册情歌)》。“这是民宗部门拨给我们的经费做出来的,也是我们乡水族文化进校园的读本。”

据介绍,2014年开始,古敢开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建设项目。截至2017年底,累计完成项目投资8360万元。该乡突出全省唯一的水族乡这一优势,坚持把示范乡建设与长远发展、扶贫开发、保护民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经过多年的努力,水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明显。

尤其是在利用节日节庆,拓展保护传承载体方面,古敢乡的工作颇有成效。乡党委政府每年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水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对歌节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每月举办一次山歌擂台赛。山歌对唱内容丰富,有的歌颂党和祖国;有的抒发相思之苦;有的表现男女相恋时的含蓄委婉;有的相互挖苦……演唱风趣幽默,常常让台下观众笑声不断,掌声连连。据悉,截至2017年11月,古敢乡已经举办了11次月赛,产生了11个月冠军、20个二等奖和30个三等奖,参与人数累计1800余人次(含业余文艺演出队人员和民间艺人),甚至吸引了周边来自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顶效、威舍、清水河等乡镇的水族山歌爱好者和民间文艺演出团体。该项活动越办越红火,让水族原生态文化——水族山歌再放活力,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两代水族文化推广人合影,左为李祥宇,右为张学勤·

新老两代人的文化路

男:小郎想妹想得恶,小妹头发来做药;要得妹发带身上,免得相思病来磨。

女:小郎想妹想得恶,小妹头发去做药;你要头发自己逮,你要心肝自己割。

——古敢水族山歌

52岁的王关翠,给我们演示了一把什么叫做“开口跪”。她清亮婉转的歌喉,配上这段男女唱词中的缠绵情意,即使比起“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样的名句来也毫无逊色,反而更有一番爽利坦荡。

王关翠在乡上开了一家水族服饰店,店里不仅制作出售传统的水族服饰,还有非常独特的“发绣”——以头发为绣线的刺绣作品。“我们水族的文化美得很,现在乡上文化这块工作做得好,大家都感兴趣,唱歌的人就多,大家都是现编现唱。自己就最喜欢一边唱着山歌一边绣花。”她笑着说。今年2月3日,曲靖市、富源县、古敢乡三级联办的“2017年度山歌擂台总决赛”上,她夺得第一,成为擂主。

熟悉水族文化的张学勤同样非常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古敢乡的多本水族文化读物都有他的贡献。因为担心家乡的水族文化渐渐消逝,今年68岁的张学勤很早就开始默默收集整理着水族的文字、山歌、器乐等内容。在文化传承的路上,张学勤认为最大障碍就是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所以现在30来岁的青壮年里,很少有人主动学习、传承文化。

张学勤说:“我做这个事,是真正的非主流,感觉挺孤独的,别人都不太理解。因为它好像没什么经济效益,见不到什么物质收获,却需要巨大的热情和奉献。但我总觉得,自己虽然不是大知识分子,可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抢救,该做的还是要做。这是人的价值。”下一步,张学勤打算重点做两件事,一是系统化梳理已辨识出的水族文字,做成字典、词典;二是继续收集水族民歌,结集成书。

现在,张学勤常会到一家叫“水乡阁”的店里转转,给24岁的店主李祥宇当当文化顾问。据说,为了开好这家专营水族特产和文化产品的小店,李祥宇找过张学勤不少次,表达自己想要学习、传承水族文化的决心。但一开始,张学勤就给年轻人泼冷水。“我跟他讲,这事做起来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对水族文化的奉献得持之以恒,如果以后遇到困难或生意清淡你就要打退堂鼓,那不如干脆别开始。”他说着转而一笑,“但小伙子不错,他是真热爱。”

今年刚从云南工商学院毕业的李祥宇,所学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他的母亲是古敢水族,父亲是汉族。从小听外公和妈妈说起古敢的一切,在李祥宇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水族文化的种子。他的小店水乡阁刚开不久,出售蜂蜜、花米饭、菜籽油、腌菜等古敢特产,更多的空间还是用来展示服饰、书画、吞口、木雕工艺等民族文化创意品。他的店里既有传统的吞口木雕,也有印着吞口图案的文化衫、运动水壶等。

“原汁原味传统文化的载体比如吞口木雕,对现在的游客市场来说不太能欣赏,如果改变一下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或许就能让更多人接受它。自己开店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能为水家手工作品找到销路,而有了销路,手艺人们就更愿意做产品,形成正向循环,从而把水族传统的文化技艺传承下去。现在水族文化产品的知名度还不够,乡里的游客人流量还不多,生意还谈不上。但我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才开这个店的,我看好未来的前景,相信自己能坚持住。”李祥宇说。

·保留传统民居特色的石头房·

·每月一次的山歌擂台赛(古敢乡人大供图)·

从怀着使命感去做水族文化搜集整理的老者,到凭着一腔热爱回到家乡创新文化事业的年轻人;从多措并举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乡党委政府,到随意就能编出有趣歌词、张口就能唱出美妙山歌的老百姓……在古敢,能深深感受到水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深切的自豪、欣赏与热爱。

现在,古敢正在全力打造“水族乡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小镇”,而在此过程中,水族传统文化就是古敢水族乡的灵魂所在,保护和传承好水族传统文化,就是古敢发展的根本。据介绍,为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项目的长效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发挥推动旅游业发展功能,古敢乡党委政府将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富民、旅游强乡”两大工程,坚定不移做好“环境保护、农特种植、文化保护、旅游开发”四篇文章,全力擦亮“梦里水乡·美丽古敢”这张名片。

猜你喜欢

水族山歌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苗山歌
民族文化有传人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上帝的水族馆
国画:唱支山歌
水族动物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