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中华民族之魂

2018-08-07邢哲睿

文学少年(绘本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炎黄子孙国人本真

邢哲睿

国学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它包括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等,可谓我国最本真却也最深奥的一门学问。巍巍华夏,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我们心中的那种信念,一种执着,一种对光明的向往,这些,都是传承千百年的国学赋予我们的民族之魂。

在国学这片广阔的天空,有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其中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历程的便是儒学。儒学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塑造了我们中国人的灵魂,这使得我们的文明懂得包容与开放。待人态度谦逊、温和有礼等都是這一点的体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学凝聚了中华大地上各种文明的优势,并且使我们懂得了对各个民族平等对待,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以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绝不会出现诸如十字军东征一类的宗教文化之争,更不会出现像希特勒一样的歧视他族、自认高贵以至于大肆屠杀所谓劣等民族的情况。正如邓小平同志在访美的一次宴会上,当美国领导人说“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会认为自己的文明是最优秀的文明”时,他委婉地回答说:“我认为东方的菜中国最好吃,西方的菜法国最好吃。”

国学使我们放低自己,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给予我们包容与开放的民族之魂。但包容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忍让、退缩甚至懦弱。国学已经深入到每个炎黄子孙的骨髓里,在我们心里烙上了中国印,刻上家园情。在民族危难关头,总会有一些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不惜一切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国学中经常出现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历朝历代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国学也给我们注入了一股力量——民族气节,即不畏强权,努力抗争,誓死不低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文天祥、陶渊明等人。国学经典给予我们懂得抗争、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民族之魂。

在南宋末期,读书人的民族气节非常崇高,大批读书人宁死不降,气概超凡。但是,伴随着南宋政权的灭亡,伴随着中国被少数民族统一,这种气节似乎渐渐淡化了。到了明朝,八股取士的教育考试制度更加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那时的国学仿佛成了统治者的工具,国人一点点变得呆板、麻木。直到有一天,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了天朝的大门,击碎了清朝泱泱大国梦,中华民族开始觉醒,爱国激情和民族气节又一次被激发出来。戊戌变法,六君子情愿为变法而牺牲……这都说明了国学经典是牢牢扎根在国人心底的,无论历史怎样变迁,国人心中的求真之心、民族之魂,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但是现在,国学教育的前景不甚乐观,很多地方的学校不重视国学,以致现在很多学生对国学知之甚少。我认为,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自觉阅读国学经典,无论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以柔克刚”,还是墨家的“兼爱”“非攻”,无论《弟子规》还是《三字经》,多读一些是很有必要的,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努力学好国学经典,悟透其中的精神内涵,才能更有热情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国学诚乃中华民族之魂,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重拾经典,品味国学,参透其中的精华,守护住我们心灵的一方净土,也是守护住我们灵魂中最本真、最温暖的一隅!

猜你喜欢

炎黄子孙国人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大美中国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本期导读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