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苏轼政德思想 做合格共产党员
2018-08-07赵金光
摘要: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纵观其一生,他虽仕途坎坷,但能始终做到身在庙堂心系百姓。苏轼一生能坚持做人以廉为首,理政以廉为上,其政德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习近平总书记,习总书记在讲话和著作中多次引用苏轼的名言警句来阐释自己的执政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苏轼的政德思想中汲取智慧,争做合格党员。
关键词:政德思想 合格党员 勤政担当 廉政 民本
当前全党全国正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其中就包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做合格党员,就非常有必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近日翻阅《习近平用典》一书,感觉受益匪浅。有人做过统计,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竟是苏轼。苏轼虽然离开我们已经900多年,但不少当年苏轼工作过的地方都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人们纪念苏轼,不仅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天才和艺术天才,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身在庙堂心系百姓的政治家。苏轼的政德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以他在讲话中多次引用苏轼的典故来阐释自己的执政理念。下面就让我们循着总书记引用过的一部分苏轼的典故梳理一下苏轼的政德思想,看看其中哪些政德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苏轼勤政担当的思想,做到政治合格。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一文中的“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一语。这句话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出了事也不可胆小怕事。苏轼用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国家和各级官员要有担当意识,在处理政事上既要慎重,又要抓住时机,积极主动,勤于政事,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有敢于担当的思想。
1089年,苏轼再次到杭州为官,面对西湖沼泽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他上书朝廷《乞开杭州西湖状》请求开浚西湖。苏轼令匠人把西湖中挖出的淤泥用以修筑苏堤,但西湖淤泥太软,要修堤坝必须掺和硬土,因此苏轼想挖掘高丽寺旁的赤山硬土备用,但此举遭到高丽寺僧强烈反对。据西湖旁边花家山庄东坡亭的碑文记载:“寺僧谓赤山乃寺左护龙沙,力谏不可,轼遂许愿以身护法。”面对僧人的反对,苏轼选择了为百姓担当,修筑堤坝之事不能耽误,苏轼愿意舍身护法。从此,西湖旁边便多了这尊苏轼护法石像。石像碑亭旁的那副对联:“垂老舍身依古寺,长留真相在西湖”便是人民对他的赞誉,此后,苏轼为了百姓福祉敢于担当的精神也长留人间。
“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强调的是我们国家在发展道路、政治制度等根本的问题上要有主张。后来总书记在谈到外交政策时也提出了“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主张,跟苏轼的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4年4月30日习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引用苏轼《晁错论》中“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这句话,这也是习总书记非常喜欢的一句话。苏轼用这段话分析了晁错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坐观其变”。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句话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形势,根据形势变化勤于政事。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早年的著作《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中还曾化用苏轼的“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来指导青年干部健康成长。习总书记引用这几句话是提醒党员干部要政治上坚定,关键时刻才能把握全局,增强政治定力。因此做合格党员要像苏轼那样做到勤政担当。已经看得清的方面,要深入研判、早做谋划、从容应对;对暂时难以看清的方面,要密切跟踪、未雨绸缪、灵活应对。
学习苏轼存纲纪思想,做到执行纪律合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苏轼的“纪纲一废,何事不生?”一语,强调法纪的重要性。这是苏轼向当时神宗皇帝所上奏折中的一句话,是针对当时朝中大臣经常践踏法纪,肆意妄为,引起民怨沸腾的现象所说的。后来他又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提出了“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的政治主张,可见在苏轼心中,朝廷官员要注意依法办事才能深得人心。
苏轼知密州期间,面对“盗贼渐炽”的现状,上书《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指出治盗必须与治吏相结合。据记载,安抚司曾派几十名凶悍的衙役入密州奉命捕盗,没想到这帮外来的“悍卒”,要比盗贼更横暴凶残,他们甚至借机强掠百姓。百姓不堪其扰,纷纷找苏轼告发。苏轼表面不予受理,却暗中找人调查真相。待到证据确凿,他调遣人马迅速出击,一举将祸害百姓的恶衙役全部抓获,然后在府衙内公开审理并严肃惩处。苏轼知密州是他第一次主政一方,惩治恶衙役此举,也是苏轼“存纲纪”思想的具体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纪纲一废,何事不生?”一语意在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能松,从而告诫领导干部要增强纪律意识,守住纪律底线,增强纪律定力。因此,做合格党员就要学习苏轼的存纲纪思想,遵纪守法,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执行纪律合格。
学习苏轼廉政思想,做到品德合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中引用苏轼的《范增论》中“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一语,告诫领導干部加强官德修养要注意从自身做起,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要保持清正廉洁,人人廉政,全党才能抓好反腐倡廉建设。苏轼本人一生坚持做人以廉为首,理政以廉为上。这从他的《赤壁赋》中的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语中也可以看出。
苏轼在《后杞菊赋》一文提及他自幼生活困苦,到密州为官之后,“日与通守刘君庭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 作为密州最高军政长官,他食枸杞野菊花,却能扪腹而笑,其廉洁奉公、超然物外的政德节操,理应成为历代官员的楷模。他离任杭州时,有好友送给他黄金5两、白银150两作为礼物。盛情难却,他收下后却把这笔钱转赠安乐坊,用来为贫困群众治病。而安乐坊正是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创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早年作品《摆脱贫困·清廉从政》中曾经说到:“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就是服务,要立足于理想,不要光图自己实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也是对党政干部的起码要求。”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就要求领导干部注重自身修养,只有自身不腐,才能抵御各种虫的诱惑,才能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做到品德合格,像苏轼那样做人以廉为首,理政以廉为上,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清廉从政,为官一场,造福一方。
学习苏轼民本思想,做到发挥作用合格。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曾引用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中“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一语来说明领导干部胸怀天下为民服务对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另外苏轼在其《谏买浙灯状》一文中呼吁当朝皇帝“深计远虑,割爱为民”也充分体现了其民本思想。
苏轼在密州为官期间,最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是其循城救婴的故事。当时密州受灾,许多百姓无衣无食,不得不把嗷嗷待哺的婴孩丢弃。有一次,苏轼和同僚沿着城墙根挖野菜时,在枸杞丛中发现一弃婴,遂抱至府中收养,并带领州府官员到野外寻找弃婴。短短几天,州府中就收养弃婴40余名。他在《与朱鄂州书》中曾提及此事:“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千人。”十年后,苏轼赴任登州路过密州,那些当年被他收养活下来的弃儿及其养父母纷纷前往拜谢。
民本思想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苏轼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民本思想,他的民本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高度契合。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全面把握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上总结的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引用过苏轼的名言警句,这些内容今天读来仍然很有借鉴意义。今天我们争做合格党员,应当继续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学习苏轼的这种勤政为民、敢于担当、存纲纪、民为本以及廉为首等思想,这对于我们践行“四讲四有”,争做合格共产党员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献:
[1]王慧敏.东坡像前说担当[N].人民日报,2015-05-22.
[2]徐增宝.燕处超然——苏轼与密州[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赵金光,山东省诸城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