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语感训练

2018-08-07王晓云

祖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中职

王晓云

在对未来教育发展规划时,“核心素养”一词已经成为了舆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语文学科也有其自身的核心素养内容,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构建与运用”一节中有这样的表述:“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可以说,良好的语感的养成是达到“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语感呢?就定义而言,目前还无明确的科学界定。王尚文先生认为:“主观的语感源于客观的语言,主客观的言语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是人的语言器官长期感受言語对象不断积淀的结晶,是人的言语这一对象在人身上对象化的视线。”杨丙辉先生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叶圣陶先生认为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对语言文字产生的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感是一个总称,“里边包含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像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由以上阐述可以发现:语感不仅是对语言文字表面上的含义有所感知,而且对其中蕴含的深层的含义也要有所感知。这种在长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中形成的直接又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实就是语感。

语感的获得可以从自然生活中的语言实践获得,也可以通过大量的自主的朗读和阅读来获得。当然,后一种获得方式是在自觉地状态下进行的,更多的发生在在校学习的学生身上,也可以说,更多学生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得语感。当然,如果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老师的参与和指导,学生会形成高层次的语感。

在语文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发挥出来,尽量激励学生对语言文字材料进行积累,当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再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梳理和整合,让他们逐渐了解语言文字的特点,掌握其中的使用规律,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言语经验,养成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针对语感训练,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王尚文先生也强调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科学有效的语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关键还是要有诵读的积累。其实无论是写还是读,人的发音器官都参与了这些活动。因此,老舍先生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老舍先生讲的虽然是文学创作的问题,然而同理的,我们诵读时也要注意语言的音韵美,多进行口语方面的锻炼,使语感训练行之有效。

语文活动中,有一定的语言的积累和比较好的语感正是我们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缺少的。这些中职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识字量不多,写的文章中错字多、病句多,口语表达更是差劲,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很明确,他们的最基本的语感训练是非常缺乏的。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促使学生语言材料的丰富和语言表达经验的积累,我采用的是这样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朗读国学经典中感受语感

有人这样说过:“语文教学必须抓语言,语言教学中必须抓语感,语感教学一定要抓朗读。”也可以说,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关键之路。针对中职学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我初步拟定了有针对性内容的语感训练计划。每天语文课堂前的5分钟,安排学生做课前欣赏活动,就是让学生查找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朗读给大家听。文章内容自选,可以使散文,也可以是诗歌,题材不限。要求文章必须短小,朗读要流畅、自然。除此之外,还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篇章。可以先让学生先从诵读《论语》开始,在此基础上,逐渐地加入《菜根谭》、《国殇》、《诗经》、《笠翁对韵》等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经典作品中的语言节奏,体味其中的美感。当然,训练方式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班级的特点灵活多样地进行选择,主要以训练学生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为主。早晚自习的朗读时间也有刚开始的10分钟,相应地增加到30分钟。

为了激励学生语感训练的长期、持久,经学校教务处的同意,我们语文教研室改革了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由原来的一张卷子定期末成绩,改成分项考核,最后再把分项的成绩加在一起作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这些分项中有一项就是口语考核。口语考核包括课前的5分钟欣赏活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再加上早晚自习的朗读情况。当然,这三部分都有具体的量化分值。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们不仅要重视期末的那张语文卷子,还要在语文课堂之外积极进行加分活动。在这些变革的刺激下,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记忆力比以前也进步了不少,最关键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也提高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发现这些变化跟每天早晚国学诵读训练是分不开的。有一个男学生还特意跑来找我要了一些朗读资料,据他说:他自己本溪口音特别重,刚一开口说话,同学们都学他、笑他,所以他不敢开口说话,更别提朗读了。当朗读变成一项活动被安排在自习课进行时,大家一块读,这反倒给了他开口朗读的机会。渐渐地,他的地方口音越来越淡。这个学生进步非常大,二年级下半学期变成了小广播站的一员。

二、在仿读训练中提升语感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话说得不复杂,但确实是道出了学习语感的真谛。经过反复地朗读,揣摩文章、诗词中的意思,就可以读出美文中的味道,读出美文中的深层含义,甚至可以模仿文章的形式仿写。而在这个整体的朗读、揣摩的过程中,对作品中出现的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便是一种语感训练的过程。可以说学生语感的生成,是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套技能”。朗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朗读能力,仿读是非常重要的,仿读的内容可以是名家的作品,也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当然光模仿还不够,学生还要对仿读的内容仔细揣摩和品味,如此反复进行,坚持一段时间下来,这种对文字、对文章的领悟技能就会提高,就会养成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即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养成靠模仿——揣摩、品味——养成,这是培养朗读能力,提升语感技能最基本的方法。当然,在朗读训练中,也需本着因人而异的原则,分层次地对学生提出训练要求: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训练初期仅需要他们随便拿出一点文章,熟练朗读即可。对于语感不错,已经可以主动对美文进行情感、语气、语调进行加工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朗读进行录制,经班级推选,优秀的朗读录音可在学校广播站进行播放。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朗读训练进行的非常顺利。

通过以上这些训练,学生们多朗读,多仿读,多揣摩,逐渐形成语言信息循环刺激,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语感能力就逐渐形成了。

三、在语文活动中激发语感

我所在的中职院校的专业是以艺术为主的,艺术专业的学生先对来说比较活泼,大多愿意展示自己,竞争意识比较强。针对他们的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活动和环节,或是让学生们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揣摩语意,体会人物对话的语调、语气;或是仿写、改写优美段落,或是在练习课上,搞一次小型的朗诵会,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语感训练活动,既能让学生在无形之中积累了很多语言材料,完成了语言的构建,养成了较好的语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了语言的运用。刘文华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要以培养语感为最高最终目标。”语感的培养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关系到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大连模特艺术学校)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中职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语言文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