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秦皇岛海域海洋牧场的建议
2018-08-07李雪冬
李雪冬
摘 要:近些年,秦皇岛市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建设,以投放人工鱼礁为最主要手段,配合实施藻类移植和水产苗种增殖放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秦皇岛市海洋牧场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效益进行了简述,对资金、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及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构建保障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及加强宣传教育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秦皇岛海域;海洋牧场;建议
海洋牧场是指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之上,通过运用现代海洋工程技术与海洋生态学原理,对一定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培养之后,形成的人工渔场[1]。此方法中,投放人工鱼礁是最为主要的手段,是建设海洋牧场、实现海洋开发的重要目标起点。这一手段主要利用水中生物的独特性质,对其在规定领域内进行诱捕或保护。
1 秦皇岛海域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秦皇岛市海域位于辽东湾西部,渤海海区的中心部位,属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冬暖夏凉、干湿相宜、降水丰沛的特点,年平均气温约15摄氏度。全市海岸线全长167.2 km,滩涂及浅海(0~20 m水深)面积2 145 km2[2]。海域底质为沙质和礁石,海域水系发达,有石河、汤河、戴河、青龙河等众多的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合多种海洋生物生存,其中,水深8~20 m,适合建设人工鱼礁区的水域面积13万多hm2。
近年来,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崛起,水利水电、交通航运、海洋能源开采和海洋海岸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加之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对秦皇岛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条件急剧恶化,多种经济水产品种数量明显减少,水域生产力下降。海域生物种群结构发生退化,渔业资源逐渐走向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近几年,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通过建立“河长制”“湾长制”,特别是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引进民间资本等,在秦皇岛市海域内建立了13个海洋牧场,在对改善海洋生物生存繁殖环境和海水质量方面已初见成效。
2 建设海洋牧场是提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力手段
构建海洋牧场的主要目的在于净化水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通过避免大型渔业作业等手段,逐步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以鱼礁为基础的避难和繁殖场所。经过近十几年的建设,目前秦皇岛海域已经实现了400万空立方米的人工鱼礁投放,海洋牧场面积达到6 000多hm2,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基础上,还能提升生态和社会效益。
2.1 生态效益方面
一方面,通过大面积投放人工鱼礁,使礁体周围的流场特性发生改变,为海洋生物提供安全、干净的生存环境,并且附着在礁体上的生物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和提高海域生物资源量的生态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海藻场的营造和贝类底播等技术措施,利用贝类滤食能力,消除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颗粒,藻类吸收氮、磷,控制富营养化,以生物技术来抵制污染,从而净化水质,改善海域生态环境[3],使海域逐步恢复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2.2 经济效益方面
海洋牧场建设不仅通过海域环境改善产生重大的生态效益,而且通过资源养护与增殖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根据近几年的资源调查显示,秦皇岛市人工鱼礁投放后海域渔获量平均提高3倍以上,而且渔获物的组成中优质鱼比例明显提高[4]。因此,通过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的增殖和合理开发利用,大幅增加了优质渔获产出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3 社会效益方面
海洋牧场通过恢复自然资源,提供天然优质海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优化了海产品市场结构,提高人们在海产品需求方面的生活质量。另外,海洋牧场的建立能够带动交通运输、水产销售、水产培育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同时,实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秦皇岛市沿海县(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3 秦皇岛海域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资金短缺
进行海洋牧场建设需要大量时间与资金的投入,工程量巨大。而秦皇岛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缺乏多样化的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不利于秦皇岛海洋渔场的构建。
3.2 缺少技术规范及管理制度
目前,河北省尚未制定海洋牧场技术规范,对于藻类、礁体以及种苗的种类、规格等尚无明确规定和合理规划。并且,秦皇岛市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还需加以完善,且急需全面的管理制度。秦皇岛市海洋牧场管理,目前仅限于政府扶持的项目,企业自建的海洋牧场依然缺乏足够的管理,致使部分海洋牧场仍然处于重建设、轻管理的无序状态。
3.3 人才短缺
海洋牧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工程建造学、海洋资源学、生物学、海洋物理学等相关技术人才[5]。目前,秦皇岛市海洋牧场的建设理论大部分来自于外省的经验,缺乏自主创新,相关技术人才短缺。
4 对策与建议
作为工程量浩大的工程项目,建设海洋牧场需要综合考虑礁体开发利用、投放、管理以及选址、增殖放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资金的保证与法律法规的保障缺一不可。
4.1 加大科技投入
严格按照海洋环境科学进行选址,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投放,不断精确效益与产量的计算手段等方式,对于海洋牧场进行科学的技术管理。同时,也需要不断对海洋牧场展开项目研究,不仅要对海洋牧场区域内的渔业管理法规进行研究,同时也要对海洋的资源与水质、礁体的选取与投放、投放后的效果进行长时间的调研。只有保持对海洋牧场有针对性的科学治理,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2 构建保障体系
有关部门需要通过研究与调查实现海洋牧场的标准化、技术化发展,由此形成适合本地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于投放人工鱼礁、移植藻类和增殖放流进行监管。加强地方立法,完善海域管理等方面制度,继续深入实施“河长制”“湾长制”等监管制度,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
4.3 拓宽融资渠道
海洋牧场建设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需求大。基于现有的海洋牧场建设体制,政府需要通过专项扶持与资金投入等实现海洋牧场的快速发展。同时,政府需要通过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融资渠道,放宽渔业贷款额度,推动企业上市等手段,积极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海洋牧场建设领域[6],实现秦皇岛地区海洋牧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4 强化人才支撑
实施人才强化战略,切实发挥国家、省海洋科研机构和市内涉海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及研发优势,重点培养海水苗种、人工鱼礁建造技术及增殖管理等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高新技术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优秀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信息发布制度。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
4.5 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导向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海洋生态的关注度,逐步形成关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经济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红生.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回顾与展望[J].水产学报,2016(7):8-9.
[2] 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海洋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3] 李冠成.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相关技术研究[J].海洋学研究,2007(3):93-102.
[4]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2014年北戴河人工鱼礁调查报告[Z].2014.
[5] 孙欣.大连南部海域建设现代海洋牧场的可行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4):397-400.
[6] 王恩辰,韩立民.浅析智慧海洋牧场的概念、特征及体系架构[J].中国渔业经济,2015,33(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