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鳢的池塘养殖及病害防治

2018-08-07于胜利

河北渔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鱼种苗种饵料

于胜利

乌鳢俗称黑鱼、斑鱼、墨头鱼等。近年来,乌鳢因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鱼类。随着乌鳢养殖的兴起,其技术需要成为关键。现在各地区养殖情况不太一样,技术差异也比较大,部分地区的乌鳢养殖规模虽然比较大,但疾病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拥有水生动物疫病诊疗门诊,负责省内水生动物的疫病防治及用药指导,本文总结该门诊多年的乌鳢诊疗经验,并参照国内相关研究,就乌鳢的池塘养殖和疾病防治阐述了乌鳢的养殖技术,为乌鳢的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1 池塘条件及放养要求

1.1 养殖条件

养殖乌鳢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中性或微碱性、无污染、排灌方便、水温在30 ℃以下、底质为壤土的地方[1]。为便于管理,乌鳢养殖以面积700~1 600 m2,水深1.5~2 m的泥底池为宜。鱼种放养前15~20 d,每hm2池用1 500~2 250 kg生石灰干法清塘,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然后进水,10 d后可放养鱼种。乌鳢善跳,尤其是在流水冲击和降雨时,因此,池塘的灌排水口必须做好严密的防逃设施,同时可在养殖区域周围设置高40~60 cm竹篱笆或网片用以防逃[2]。在池塘四周水面种植80~100 cm宽的水浮莲,既可防止乌鳢跳出池外,又可供乌鳢避暑渡夏[3]。在池塘四周浅水区种植苦草、水葫芦或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可在高温季节降低水温,同时可改善水质,但应注意水草生长后的覆盖面积不超过水体总面积的1/5[4]。

1.2 苗种放养

尽量选择规格在10 cm以上、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力好的的苗种放养,如鱼种规格过小,可在放养后根据乌鳢生长情况,及时分塘饲养。鱼种放养前用30%聚维酮碘消毒,可有效地防止水霉病的发生。

乌鳢的放养密度依据池塘条件,出塘規格,日常管理水平等确定。一般每hm2放养45 000~75 000尾,若需要出塘规格稍大,可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对于饵料丰富、水源充足、管理得当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此外适当混养其它肥水鱼、杂食鱼,可有效控制池塘水质[2]。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具体视鱼种来源和规格而定。隔年鱼种放养时间3~4月份,如果没有隔年鱼种的话,当年鱼种的放养时间是6~8月份。

放苗时注意事项:①试水:放苗前将鱼苗放入网兜内,再放入鱼塘,观察12~24 h,鱼苗无异常再放苗。确保水质良好。 ②放苗时,水温适宜,天气稳定,水质稳定。③操作要精细,不要让苗种受伤。

1.3 日常管理

1.3.1投饵 乌鳢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其饲料以鲜活饵料为主,主要包括小鱼虾、动物内脏、螺、蚌等。投喂鲜活饵料要注意饵料的新鲜和洁净。由于鲜活饵料成本高、难保存等原因,目前也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乌鳢。要想实现从鲜活饵料到人工配合料的转化,需对乌鳢进行驯化。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减少鲜活饵料的投喂,增加配合饲料的比例,逐渐过渡。颗粒料在投喂前一定要润湿,使其充分软化和膨大,不仅有利于乌鳢消化吸收,还可减少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投饲过程中要遵循“三看、四定”原则。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季节、水质、鱼体生长和摄食情况等确定。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C、大蒜素、三黄散等,有利于提高乌鳢的抗病力。应注意,无论投喂哪种饲料,投喂量视鱼的吃食情况而定,饲料规格视鱼体规格而定。

总之,投喂新鲜的活饵料是根据乌鳢的食性而来的,但是成本比较大,有的也投喂一些动物内脏来节约成本,但是动物内脏利用率不高,容易沉入池底。吃不完的动物内脏在底层分解,使底质变坏,从而影响水质,影响乌鳢的生长。人工配合饲料是考虑乌鳢的各方面的要素来研究开发的。人工配合饲料具有营养较全面、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但仍然需要改善。

1.3.2 水质管理 乌鳢饵料的蛋白含量较高,加之养殖密度大,大量的残饵和塘鱼代谢物极易败坏水质,不利于乌鳢生长[2]。这就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勤观察、勤加水、勤换水,适时开启增氧机,还可使用生物制剂。在养殖期,可使用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此外乌鳢为底栖鱼类,应特别注意底层水质的变化,夏季勤换水,着重底质的改良。

1.3.3 巡池

①坚持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查看池塘的水质情况,清除生长过剩的水草,检查防逃设施是否被损坏,做好防逃、防盗工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发现死鱼,立即捞出,并做好后续的检疫及监控工作。

②做好养殖记录,对日常养殖过程中投饵、发病、用药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便于总结分析。

2 常见病害防治

近几年,随着乌鳢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发病面积、疾病种类、流行情况都有所增加,病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1 寄生虫病

寄生虫类疾病要做好预防工作,要彻底清塘,杀灭孢子、虫体。做好鱼种消毒,禁止带病、带虫入塘。

2.1.1 孢子虫病 防治方法:环烷酸铜225~300 mL/(hm2·m),连用两天,一周后同样方法再用一次;可内服三黄散,0.5~0.8 kg/kg饲料。

2.1.2 小瓜虫病 治疗方法:阿维菌素225~300 mL/(hm2·m),隔天再用一次;或者全池泼洒生姜粉,3 750~7 500 g/(hm2·m),可根据实际情况连泼3~5 d。

2.1.3 嗜子宫线虫病 治疗方法:阿维菌素225~300 mL/(hm2·m),隔周再用一次。

2.1.4 车轮虫病 防治方法: 阿维菌素225~300 mL/(hm2·m),隔3~5 d再用一次;杨成胜等[5]在《乌鳢苗种阶段的病害防治》一文中提到楝树枝叶对车轮虫的防治有较好效果。

2.1.5 锚头鳋病 治疗方法:第1、5、7天全池泼洒阿维菌素300 mL/(hm2·m)。

2.1.6 指环虫病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甲苯咪唑900~1 500 mL/(hm2·m),或苦参碱1 800~2 250 g/(hm2·m)。

注意:所有杀寄生虫类药物用1~2次后,辅助用杀菌药物,包括碘制剂、戊二醛以及苯扎溴安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2.2 水霉病

防治方法:①鱼种最好自繁自育,避免购进受伤苗种。②苗种入塘前用聚维酮碘消毒。③在水霉病流行季节,要用二硫氰基甲烷全池遍洒。④或使用戊二醛全池遍洒,以防继发性细菌感染[6]。

2.3 細菌病

2.3.1 烂鳃病 治疗方法:以碘制剂为主、配合戊二醛或苯扎溴安等。

2.3.2 溃疡病 治疗方法:以戊二醛以或苯扎溴安为主,配合碘制剂等。

2.3.3 出血病 治疗方法:以戊二醛以或苯扎溴安为主,配合碘制剂等,并内服恩诺沙星或甲砜霉素、诺氟沙星、磺胺类,配合使用三黄散、五黄散以及保肝类药物。

2.3.4 肠炎病 治疗方法:内服恩诺沙星或甲砜霉素、诺氟沙星、磺胺类,配合使用三黄散、五黄散,以及保肝类药物。可以内服维生素或益生菌类,提高免疫力。

注意:由于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的以上药物浓度、名称略有不同,可依据成分及说明书使用。上述治疗方法是依据生产经验给出,虽取得一定疗效,但鉴于各地水质、养殖情况及鱼病程度有所不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乌鳢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害的抵抗力都很强的鱼,在养殖过程中,严把苗种关,合理密养,科学管理,细心操作,在疾病方面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症用药,就能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3 小结

目前,池塘养殖乌鳢在南方比较普遍,而在北方较少,但是乌鳢的需求量随着水产业的发展在逐渐增长,所以养殖的面积将不断增加。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乌鳢的疾病也会随之出现。在处理疾病的同时,也需要将发病的原因等了解透彻,为以后的乌鳢的养殖打好基础,有利于乌鳢养殖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华书.乌鳢的池塘单养技术[J].内陆水产,2007,(6): 36-37.

[2] 周义斌.乌鳢生物学特性及其高效养殖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 2006,(3): 43-48.

[3] 张成文.鳢鱼的池塘单养技术[J].养殖与饲料,2008,(3):25-26.

[4] 赖传双.浅谈乌鳢的无公害养殖[J].内陆水产, 2008,(2): 33.

[5] 杨成胜,李广信,刘士旗.乌鳢苗种阶段的病害防治[J]. 渔业致富指南, 2008,(17): 52-53.

[6] 牛红军.乌鳢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上)[J] .科学养鱼, 2007,(5): 82.

猜你喜欢

鱼种苗种饵料
香饵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江苏:全面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冬放鱼种技术
秘制饵料
河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沿海三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