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家庭遭抵制”之问

2018-08-07万宏蕾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住户商品房自闭症

万宏蕾

近日,17户精神残疾人士家庭(其中15户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欲入住深圳某小区配建的公租房却道小区商品房住户抵制的消息引发多方关注。

包括自闭症在内的精神残疾人士家庭入住公租房,不仅是住房福利保障的单方面工作,更是一个推动大众接纳精神残疾人士家庭的社区融合工程。然而对于深圳该小区商品房住户的担忧与焦虑,一些网友也表示可以理解。

深圳“自闭症家庭遭抵制”事件牵涉到了多个不轻松的话题:从自闭症家庭如何融入社会,到善意的公共政策如何做到位,再到商品房如何规划配建保障房等。

自闭症患者可怕吗

郭延庆(自闭症治疗专家)

自闭症是一种在儿童发育早期就出现并持续终身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等。

自闭症孩子很可怕吗?

自闭症群体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识的行为反应预期是不同的。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不哑,却不知如何开口交流。

目前医学界对自闭症的研究十分有限。遗传因素对自闭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围生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多种神经内分泌以及神经递质功能失调都可能与自闭症发发病有关。

自闭症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发育,不恰当行为、刻板行为会呈现出不同特点,进入青春期以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更激烈、更暴力的行为倾向。3岁前是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黄金时期,如果能早认知、早干预、早训练,病症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甚至能实现自立的工作生活。

2006年,我国将自闭症列入精神残疾类目,自闭症患者被纳入相关保障体系。但由于我国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整体还不高,许多自闭症家庭的处境仍比较艰难。再加上社会对自闭症缺乏宽容和理解,导致这些家庭常常受到歧视。

原本,“不同”不应该成为进入某个社区、幼儿园、学校以及公共场所的阻力,但在现实中,自闭症家庭为了让孩子能融入社会,除了私底下刻苦地把孩子训练得接近“普通”,还需要格外努力地向社会解释:自闭症儿童不会过多地带来麻烦。

想让自闭症儿童被社会接纳,就要让大众提高对自闭症的认识。目前,大部分关于自闭症的研究都停留在关注病症的治疗上,下一阶段,我们应当在唤起社会对于自闭症人士的了解与理解,帮助自闭症家庭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方面多多着力。

集中安置妥当吗

苏哲伦(上海教师)

深圳市政府维护残疾^家庭住房保障优先权的做法,正是在政府补贴低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费用之外,进一步缓解这类家庭经济困境的良好举措。政府和房企共同为安置弱势群体作出努力是件好事,然而安置不仅仅是给房给钱。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减少小区居民的误解也是安置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恐惧来源于无知。自闭症患儿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和行为刻板的问题,虽然这些行为一般不会给旁人造成伤害,但不能否认会给旁人带来不适。正因为没有得到安置部门以及街道、居委会的告知与释疑,小区原住户才更容易将内心的不适感不断放大,进而发生集体抵制自闭症家庭入住的激烈行为。

另外,集中安置自闭症家庭,这样的做法值得商榷。我国公众对自闭症缺乏了解是短时间不易改变的,让一个特定小区的居民有远超社会平均水平的觉悟也是不现实的。在此前提下,一口气在一个小区安置15户自闭症病患家庭和2户其他精神病患家庭,自然会让原住户人心惶惶。

好事更需要做好。自闭症病患家庭没有必要集中入住一个小区,这样的安排不够慎重、科学。事实上,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自闭症患者“扎堆”对康复没有帮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圳该小区部分业主也表示不歧视自闭症病患家庭,但是反对集中安置。

7月26日,深圳宝安住建局一位负责人透露,住建局将联合残联、卫计委、教育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为17户家庭的安置做出优化方案。

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让“融合倡导”先介入。当住建局对安置项目作出规划后,相关的残联等部门应提前安排社工,与居委会、业委会一起,进行充分的沟通,把融合宣传和其他准备工作做到位。

真正的问题还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陈钟林(社会学者)

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及家庭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就社会政策的运行效果而言,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首先,自闭症儿童的医疗康复体系及服务水平依然参差不齐。

2006年,国家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为迎合政策要求,一些地区虽然在当地的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成立了自闭症儿童康复点,但没有专人提供服务,甚至没有配备基本的硬件设施,许多偏远地区的家长不得不带着孩子到发达地区求医问药。

其次,在教育方面,由于大众对自闭症的认识不够,接受融合教育的自闭症儿童常常受到同伴的议论、排挤、歧视,使得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反而更加内向和自闭。

我认为,一方面应该增加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融合教育的学校数量,增加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诗剧的机会;另一方面,应该建立起持续性、广泛性的融合教育體系,从初中、高中到职业技能培训都有所覆盖。

比如,对于那些得到及时干预,取得一定康复效果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大龄自闭症儿童来说,刻板行为使得他们乐于从事简单、枯燥、重复的工作(流水线、零件分类、图书整理等),如果能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并提供适合的就业渠道,就能有效减轻家庭的照护压力,保障自闭症儿童的生活。

对于那些康复效果不明显,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大龄自闭症儿童而言,解决养护安置问题是关键。可以由政府或民间组织建立养护中心,由专人提供服务,照顾日常生活,也可仍由家庭承担照料责任,社会服务人员定期家访,对其生活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社会保障到位了,自闭症儿童有人训练,成年以后有工作能自立,不能自立的有人照顾,那么自闭症在社会眼中也就自然不可怕了,小区多几户自闭症家庭,邻居们也就能以平常心对待了。

商品房如何配建保障房需慎重规划

汤传尧(地产评论人)

抽丝剥茧到最后,导致深圳小区原住户抵制自闭症家庭的重要原因之一,仍然是房价。最早曝光这一事件的网文标题已经说明了一切:《小区房价7万5,住进17个精神病人》。

商品房配建保障房,是土拍规则使然,政府在土地出让环节设定了类似“限房价竞低价竞配建”的规则,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控地价、控房价、转移保障房压力的作用,但这样的规则也会导致后续发生一些纠纷。

实际上,商品房住户与配建的保障房、公租房住户发生矛盾已经不是新鲜事。比如此前北京某小区商品房和保障房住户发生的“围墙拉锯战”——商品房住户千方百计与保障房“划清界限”.而保障房住户则不屈不挠要“冲破封锁”。

对于配建保障房,相关部门在设计规则时,必须提前评估配建规划带来的潜在风险。

一个地块上,配建的保障房价格是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开发商往往就得依靠商品房来摊平成本并赚取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配建项目旁都盖成高端商品房的原因。

为了有助于商品房能成功地以高价售出,开发商在实际建设中,一般会将绿地、景观、配套等资源向商品房倾斜并使用围栏隔离,让商品房业主得到“独门独院”的心理感受,而这种安排.又必然影响住在同一个小区内的保障房家庭的感受。

深圳事件持续发酵后,如果最终因为商品房住户“抵制”,就简单粗暴地将自闭症家庭换一个小区安置,这是治标不治本。如何在商品房业主、保障房租户以及包括自闭症家庭在内的保障对象群体中取得平衡,考验的是基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能力。

如果这次深圳小区的事件最终解决圆满,甚至像部分公益人士表达的愿望,“小区住户拉横幅欢迎自闭症家庭”,那么这次事件就提供了解决商品房与保障房住户矛盾的绝佳范例。

猜你喜欢

住户商品房自闭症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简单的高招
射频感应电子门锁
家庭装修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