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柑橘脂点黄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2018-08-07闫健全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粒剂吡唑黄斑

邵 军,何 剑, 闫健全,刘 刚

(1.陕西省城固县植保植检站,陕西 城固 723200; 2.陕西省汉中市农技中心,陕西 汉中 723000)

柑橘脂点黄斑病,又称柑橘黄斑病、脂斑病、褐色小圆星病[1],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的柑橘球腔菌(MycosphaerellacitriWhit)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成熟叶片,受害叶片上产生数十个病斑,使光合作用受阻,引起大量落叶,严重影响柑橘树势[2],也可危害果实,被害果实形成淡黄色花斑,影响商品价值。

近年来,该病在各柑橘产区普遍发生,尤其在冻害严重、管理粗放、树势弱的大龄果园发生严重[3],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对柑橘产业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与危害,筛选出防治柑橘脂点黄斑病最佳药剂,保护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选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5种杀菌剂,对柑橘脂点黄斑病防治进行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研究探索最佳防治药剂,为指导柑橘脂点黄斑病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对象作物品种

1.1.1 试验对象 柑橘脂点黄斑病

1.1.2 作物品种 “兴津”

1.2 环境条件 试验田选在陕西省城固县原公镇垣山村,面积2×667m2,为坡地黄壤土。2001年种植,行距2m,株距1.5m,种植密度222株/667m2,管理水平中等。

2 试验设计和安排

2.1 试验药剂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市售品);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市售品);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售品);67%吡唑醚菌酯·丙森锌水分散粒剂(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售品);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威海韩孚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市售品)。

2.2 小区安排

2.2.1 小区排列 试验设6个处理(表1),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设置保护行[4]。

表1 试验处理设置

2.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每小区5棵柑橘树,3次重复,共18个小区。

3 施药方式

3.1 施药方法 按照生产厂家推荐施药浓度,将药剂兑水稀释成均匀药液,用卫士WS-18D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 0.15~0.4MPa,流量:0.8L/min),将药液均匀喷施到柑橘树叶片正反面、嫩梢及幼果表面。

3.2 施药时间和次数 本试验研究分别于2017年5月4日和5月24日上午施药,共施药2次。

3.3 防治其它病虫害情况 试验前和整个试验期间除喷施供试药剂外再未喷用其他任何药剂。

4 调查方法和结果计算

4.1 调查方法 在每小区每棵树的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定点调查10片叶,共调查250张叶片,调查叶片上柑橘脂点黄斑病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发病叶片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叶片上有1~2个病斑;3级:叶片上有3~5个病斑;5级:叶片上有6~8个病斑;7级:病斑9个以上,面积占1/2叶面以下;9级:病斑面积占1/2叶面以上[5]。

4.2 调查时间和次数 本试验研究分别于4月24日、5月14日和6月3日调查叶片上柑橘脂点黄斑病发病情况,共计调查3次。

4.3 药效计算

发病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数值) ×100[6]

防治效果(%)= (1-施药前空白对照病指×施药后处理区病指/施药后空白对照病指×施药前处理区病指)×100

4.4 对作物安全性调查方法 每次施药后2、5d在每小区每棵树上各固定1个枝条,分别调查柑橘嫩梢、嫩叶、花及幼果有无因施药引起药害症状产生,如有则记录其程度和类型。

5 结果与分析

5.1 对柑橘的安全性 通过调查,本试验药剂处理区柑橘生长正常,各小区均未发现药害症状,各供试药剂对柑橘生长安全。

5.2 2次施药后防治效果 试验药剂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效果(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处理4防效较高,2次施药后平均防效分别为49.92%、80.49%;处理1防效次之,2次施药后平均防效分别为46.23%、74.22%;处理3、处理2防效一般,第2次施药后平均防效分别为69.23%、65.28%;处理5防效较差,第2次施药后平均防效为48.48%,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效相对较高,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治柑橘脂点黄斑病。

2次施药后,处理4与处理1、处理3之间差异显著,而与处理2、处理5之间差异极显著;处理1与处理2之间差异显著,而与处理5之间差异极显著;处理2与处理5之间差异显著。因此,处理4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1次之,处理3和处理2防效一般,处理5防治效果较差。

表2 试验药剂对柑橘脂点黄斑病防治效果

注: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在0.01和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LSD法)。

6 小结与讨论

通过试验数据可知供试药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治柑橘脂点黄斑病,建议大面积推广使用。5月上旬,柑橘脂点黄斑病病原菌开始侵染时,喷施4 0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或1 5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要求所有叶片都喷湿为度,施药1~2次,间隔期15 ~20d,并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决定防治间隔期和次数。在生产中,要注意杀菌剂的轮换交替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猜你喜欢

粒剂吡唑黄斑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裂孔在黄斑
新型多氟芳烃-并H-吡唑并[5,1-α]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