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之我见
2018-08-07天津职业大学楚晓婧
天津职业大学 楚晓婧
针对职业学校的课程,陶行知先生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中就提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例如种豆,则种豆始终一切应行之手续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自易至难,从简入繁,所定诸课,皆以次学毕,是谓毕课。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俾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
21世纪初,我国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不再闭门造车,不再使学校教育脱离实际,如火如荼地对职业专业课程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并卓有成效。这些高职院校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将课程的结构、内容、组织方法、考核评价基于企业工作流程而重构,通过学习情境的规划和设计,展现不同情境下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这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有利于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衔接,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应该基于工作过程,并以实际工作过程的需求来引导。
要想为企业输送适应能力和技术能力均过硬的毕业生,就要求学校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宗旨,将课程始终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而这也正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宗旨。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一个伴随着学科体系、凸显行动体系的建构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3个维度的综合,6个要素的动态组成,6个步骤的固定支撑。3个维度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3个能力是对技能、知识、态度的综合反映,缺一不可;6个要素即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它们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随着工作情境的变化而变化;6个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结构相对固定,是人的思维的工作过程,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对其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后,笔者将其核心内容大体概括为:企业工作流程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的设计等4个环节。其中,企业工作流程调研环节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它的实施为整个课程的开发指明了方向;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提炼出岗位职业能力环节,是进一步论证并修正、最终确定课程具体内容的前提;学习领域的确定为学习情境的设计提供了真实的载体和依据;如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整个课程开发的最后环节,是对之前所有环节的一个总结、归纳和提炼,它反映了之前所有环节实施的效果,是课程开发的最终成果,因此,也是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
图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
对学习情境的规划和设计,是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来分解学习领域,并以此作为主题学习单元的过程,是将课程内容以真实的某一项目、产品、服务、功能等为载体具体落实的过程。
在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课程的课改阶段,笔者看到云南交通职业学院对“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这门课程的开发成果,很受启发,这个案例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
在整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中,自动变速器检修的内容相对较抽象,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对学生的理论基础要求较高,采取以往的教学过程很难让学生轻松理解并灵活掌握。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很好地将这门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最终确定了学习情境的载体——故障现象(项目),符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其中,学习情境设计为3个:学习情境1是直接故障现象检修,学习情境2是间接故障现象检修,学习情境3是隐性故障现象检修。3个学习情境由直接到间接到隐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目了然。其中学习情境1包含了自动变速器漏油故障检修(8课时)、自动变速器异响检修(8课时)和自动变速器抖动检修(8课时)。3个检修项目是平行关系,包含了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知识点。学习情境2为自动变速器故障灯常亮检修(14课时),通过这样一个故障现象,不仅巩固复习了学习情境1中已学的基本知识点,而且还做了知识层面的升华,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将固有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学习情境3为自动变速器失效检修(8课时),在课时分配上占用最多,与其他总成的联系也最广泛,课程难度最大,但经过了前2个学习情境的递进学习,学生的迁移能力已然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最难的内容也会变得相对简单,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少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教学方法的魅力也恰在于此。
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及所有的职业维修专业来说,教师不可能将所有故障的维修方法都一一传授给学生,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就需要教师将知识迁移的能力授予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恰恰可以帮助教师顺利为之。伴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的客观能力的发展也将带动主观能力的不断提升,这无疑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独立思考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诚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设计能力,而且还要有很强的教学实施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原有知识架构的基础上不断地进修、培训、学习,持续充实丰富自己的能力结构,以满足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跨界性需求,最终达到或者最大程度地接近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和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
我国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加快步伐,在借鉴与为我所用的磨合中不断前进与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就是职业教育迈出的颠覆性的、坚实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