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说狗
2018-08-06付华林
付华林
敦煌莫高窟85窟《楞伽经变》,是为宣传佛教禁断食肉的思想而绘制。《楞伽經变》在古代印度、中亚以及我国新疆古龟兹地区石窟看不到,应是中原画师首创,其中绘制屠宰房,表现屠宰卖肉情景,目的是劝诫善男信女不要杀生食肉。虽然画面表现屠夫杀生卖肉的内容与佛教宣扬禁止杀生食肉大相径庭,却真实客观反映了晚唐敦煌肉市屠宰卖肉的景象,也能看到当时狗的形象。
狗形象出现在艺术品上的历史非常久远,甘肃省永登榆树沟沙井文化墓地出土的34件卧犬纹铜牌,以透雕技法铸造而成,其中蜷曲动物的风格与南西伯利亚铁器时代塔加尔文化早期出现的蜷曲动物纹造型存在着共性,既说明狗作为艺术形象出现的历史久远,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国公元7-10世纪的墓葬壁画和出土绢画显示,一种名为“拂林犬”的狗成为职能单一的宠物犬。2012年洛阳市苗北村发掘的五代时期墓中的第六幅壁画,绘有一只脖系红丝带、扭头仰视主人的宠物狗。1972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双童图》中,有童子抱毛色黑白相间小狗一只,体形与苗北村墓葬壁画的狗相似。日本美秀博物馆收藏的唐三彩《女俑与狗》,女俑脚下毛色雪白的小狗,则印证了唐代文献关于宠物狗的记载。这种毛色雪白的小狗与古希腊时代的马耳他犬应是同源,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记录了雪白毛长的、被称为马耳他犬的宠物狗,是欧洲古老犬种之一,考古发现的希腊陶瓮上也有其生动逼真的图像。
敦煌石窟壁画中有众多狗的形象,主要出现在佛教经变画、佛教故事画、十二生肖图中,有些狗的形象是作为背景装饰出现,衬托主题画面。佛教经变画中出现的狗形象,或是在屠宰房、罗刹鬼旁边等待分食,或是作为猎犬参加狩猎,或是作为经变画里譬喻品中自然界的一员,在宣扬佛教禁断食肉教义的同时,也说明佛教主张的人与动物之间应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佛教故事画中出现狗,在莫高窟只有一例,是北魏第257窟的《弊狗因缘》中,此故事讲述一位比丘前世曾为恶狗,因善待比丘而转世为比丘,是为体现佛教中业力导致因果变化。莫高窟第96窟(初唐)大佛殿的门两侧,有清代绘制的十二生肖图,南侧第一幅图中的狗,其形象跟我们通常看到农家大院饲养的看门狗相似,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