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头调研究

2018-08-06伊琳琳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伊琳琳

【摘 要】“马头调”又称“码头调”,是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小曲之一。按内容又可分为故事类、爱情类、劝诫类、遣怀类、世风民俗类和文字游戏类等。通过对“马头调”作品的研究分析发现“马头调”具有雅俗共赏、幽默诙谐、情真语实、直抒胸臆等艺术风格及特征,并归纳出“马头调”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马头调;时调小曲:俗曲

一、马头调名称由来

马头调,有时也叫码头调,其名称的由来,最早见于两部清代文献中,一是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的卷十一记载,另一个是,杨懋建的《梦华琐薄》这两种文献给我们传达出了三条信息,一是,清代马头调(码头调)传播范围较广,或者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曲调:二是,后一文献中,马头调演唱时有三弦、琵琶伴奏,这种马头调已经是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提高的音乐,可称为“俗曲”或者“小曲”:三是,“南中歌妓”中流传马头调,从中可见马头调的演唱群体。从这三部文献与上面的史料相印证可得出,清代是马头调极为盛行的时期,它数量丰富,流传区域遍及南北。

二、马头调作品的题材内容

马头调的曲词在格律上随意自如,不像唐诗宋词那样严格,所以士人乐于以此言志陶情,平民百姓借此消遣娱乐。因而其内容极其丰富。景观类、劝诫类、爱情类、故事类、世风民俗类、遣怀类、文字游戏类等无不包括。

(一)景观类

景观类多为反映地方风情、描写地理名胜、四季景观、自然景象、节令风光的作品。由于当时的交通不发达,人们往往局限于狭小的生活空间中,所以更加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這类马头调,正好能够给听众提供许多不同地域的风景名胜、自然状况、风俗情况等。

(二)劝诫

劝诫类多为对某一事物的劝诫,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劝诫人们不要执着沉迷于一些无用,甚至有害的事物中,珍惜自己当前拥有的幸福生活。明清时期,劝诫缠足、戒烟、戒酒、戒嫖、戒赌,呼吁破除陈规陋习的作品比比皆是。同时,还有不少孝敬父母,接济穷人,积德行善,劝妓从良的作品。

(三)爱情类

爱情一直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所有艺术的永恒主题,马头调也不例外。这类作品以抒情见长,以女性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表达两性细微的复杂的情感,而且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将女性的心里揭示的最为深刻,可以说,马头调中最为人佰喜爱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应是表达女性意识的独自抒情的爱情类作品。爱情类的作品在马头调中占据的比重最大,主要有思妇思夫、少女思春、尼姑思凡、男欢女爱等。

(四)故事类

本文所说的“故事类”是指取材于古典小说、戏曲话本或者传说故事的作品。这种题材一般比较长,马头调在吸收的过程中加以改进,截取长篇故事中的精彩小段,用通俗的、白话的形式加以演绎,贴近市民百姓。同时也能够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深受大众的喜爱。

(五)世风民俗类

世风民俗类作品丰要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世俗生活是马头调得以生长的肥沃土壤,生活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都给马头调的创作带来无限丰富的材料。这类作品以描述世俗生活、市井风情、节令民俗、官场黑暗等方面为主要题材。

(六)遣怀类

马头调虽为小曲,但其格调高雅者可与唐诗宋词相比,这是因为其作者群体中,包括许多文化修养极高的文人,他们熟知文学史上的每一处亮点,心中口中念念不忘的是儒道互补的中华文化的精髓。这类作品以抒发隐逸情趣、感慨抒怀为主要题材。

(七)文字游戏类

由同性质的特定词语汇集而成,不为突出主题,只是利用这些词语的意义或者谐音来组合成具有曲情的作品,最常用的是人名、戏名、谚语、曲牌名、诗词等。

三、马头调艺术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

马头调的艺术特征:

1.艺术风格

作为民间艺术的共性特征,幽默诙谐、雅俗共赏.在马头调中表现的十分突出。明清的时调小曲继承了元曲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人们往往借助于“幽默诙谐、雅俗共赏”的特点来达到想要的喜剧效果,抒发列于黑暗社会的憎恶、释放对社会阴暗面的极度不满,迎合广大接受者兴趣爱好。

2.表现手法

马头调感情色彩强烈,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调式、衬字等极为自由,词语俚俗,不事雕琢,比喻、双关、比拟、反复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有着明显的地方色彩。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情真语实。明清小曲表现了民间大众的喜怒哀乐,抒发了最微妙的情绪情感,展现了原生态世俗生活的真实面貌,呈现多为真实、赤裸、放纵的。

其次女性视角。现存的马头调,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内心独自的抒情方式表达两性细微的复杂的私情作品最多。

最后直抒胸臆。马头调多采用第一人称直接叙述的形式。不管是叙述相思,还是倾吐苦闷,都是同样的直率明朗,不必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情感表达无拘无束。

3.语言特点

明清时期的马头调是高度口语化、俚语化的韵文体,语言直白,没有刻意加工修饰。因此,马头调才具有浑然天成的独特风韵。

四、结语

马头调的兴盛是当时文化艺术繁荣的一种表征,也是我们了解明清世俗生活,透视江浙、山东、京津俗曲艺术的一扇窗口。《白雪遗音》是明清时期时调小曲集中的四部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马头调的重要文献之一。现在,随着文学界对明清时期时调小曲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头调的价值和地位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马头调的风行给沉寂的明清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并以其无事不话的丰富、以口喻心的直率、天然成趣的质朴对明清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4]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