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放管服”改革再深化
2018-08-06张汉刚
张汉刚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深化改革的力度。当前,“放管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从更高的站位对标审视,推动改革再深化,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握好放的标准、管的边界、服的尺度。
放的标准:该放的要更彻底、更到位地放
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破除行政体制的障碍,使得行政审批权真正下放至基层,实现“一层级闭环审批”。行政审批权的下放,不仅要实现“物理整合”,更要实现“化学融合”,完成政务审批全链条集约化的流程改造。探索项目全程办理一站式服务,以申请人视角换位思考设计流程,方便申请人“就近审批”“选择审批”。科学释权,依法用好下放、授权、委托。如对规划、环保等专业性强、把关要求严的事项,应通过加强培训、业务指导、跟踪督查和违规问责等方式委托下放,防止出现随意下放行政审批权、越权委托行政审批、违法进行行政审批的现象。泰州市高港区行政审批局在深入推进“放管服”实践中发现,虽然采取了诸如“市场主体准入”“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两张清单”“不见面审批”“证照联办”“店小二”专业化服务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也取得了投资人的欢迎和信任,但仍存在有关当事人在办理审批事项时市、区两边跑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受限于行政体制,部分区一级行政审批权未下放到位,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权,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推动。
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全面调查、梳理涉及基层群众的办证、盖章、备案、证明等事项,能减则减、该减则减,进而编制公布基层便民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及办理指南。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和“点上办结”的要求,将相关便民服务事项下沉至村(社区)一级办理。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开放平台端口与加强基层人员培训一起实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基层信息归集更新和核对机制,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方使用,做到“一个系统支撑,一套人马办事”,最终实现便民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全区通办、多点办理、一点办结。
管的边界:该管的要更科学、更高效地管
以信息公开和信用评价强化信用约束。随着市场主体的日益增多,市场交易行为更加复杂,要想实现以有限的执法力量监管无限的变化的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就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抓住“信用”这个核心,让市场监管市场、净化市场。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企业基础信息和政府部门在履职过程中形成的行政许可、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各类结果性监管信息,及时归集到企业名下。同时,借鉴淘宝、京东等平台消费信用评价机制,对企业、百姓开放企业信用评价平台,让合作伙伴、客户、消费者等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形成企业的全景多维信用画像,促进企业自觉自律。
以综合执法和数据监管提升监管效能。积极探索镇街集成改革试点,设立镇街综合执法中心,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执法队伍,推动监管执法力量整合下沉。充分运用信用平台和大数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通过数据分析,科学确定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降低监管成本,增强市场监管的智慧化、精准化水平,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抽查结果社会公开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及处理结果,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形成有效震慑。
服的尺度:该服的要更精准、更贴心地服
审批服务透明化。审批透明不仅是保障审批规则公平、审批结果可预期的基础,也是实现“跑一次”“不见面”的前提。在制定各种清单基础上,还需要理清哪些事项和业务不能办,哪些经许可后能办,针对后者,要进一步细化明确许可的标准、条件和要求,以及申请流程、所需提交材料(内容、格式等)和注意事项,让群众一目了然、自主运用、主动监督,促进指导精准,保障审批公平。
中介服务市场化。企业对涉审中介服务的感受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收费贵,二是速度慢。据测算,中介服务时间约占项目全部审批服务时间的60%左右,原因是部分涉审中介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彻底实现中介去行政化,关键是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中介机构的独立地位和独立责任,政府只对中介出具的报告作形式审查,而中介机构对评估结果要独立负责,一旦违规,政府则对中介机构实施监管和处罚。如此,才能强化中介服务组织的法律责任,倒逼中介服務机构提升服务品质和担责能力,促进中介组织的健康培育发展。在当前法律尚不配套的情况下,可基于集中行政审批平台建立“中介超市”,以“放开评估+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市场竞争,并实行定期淘汰腾换制,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选择,降低交易成本。
项目服务专业化。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要求,着力强化区、镇两级政府“店小二”团队的业务建设、作风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健全团队扁平化运行和考核管理机制,对项目从签约、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提供全周期的跟踪帮办、代办服务,确保“墙外事包办到底,墙内事帮办到位”。如对供地项目,服务团队在签约阶段就提前介入,实行“全事项并联预审”,保证从正式供地到项目开工,全程不超过45天,有效杜绝房企“拿地—开工”周期过长的现象。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高港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