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8-08-06王玉先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淇县进程城镇化

王玉先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目前,我县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面临城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管理方式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在这个历史阶段,应准确判断发展进程、科学分析发展趋势、系统理清发展思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形成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关于我县城镇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1、我县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判断。淇县地处豫北,总面积567平方公里,辖1乡、4镇、4个街道办事处,共17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26.9万人。近年来,淇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城市骨架,打造鹤壁市副中心战略目标,以朝歌新区开发、城中村改造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全县城镇化建设实现了大突破大提升。2011年县城区建成面积扩大至12平方公里,集聚区建成面积1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居民达12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提升到45%,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

2、我县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预测。国际城市化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在30%-60%间,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黄金时期。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生产力高度发达,城乡差别基本消失,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按照一般发展规律,城镇化水平一年提高0.6-0.8个百分点是比较正常的,也比较有把握;超过0.8个百分点就是高速度;个别年份达到1个百分点是有可能的。如果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有重大突破,并能有效破解县域城镇化率低的困境,我县城镇化率有可能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我县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将逐渐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乡加速融合,直至城乡一体的新阶段。可见,未来5-10年是我县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我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措施和成效

1、统筹城乡规划,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城镇化建设,规划是龙头。我县开展城镇化工作以来,高度重视三级规划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实施。2006年高标准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编制了城北新区详细规划,全面开展了镇区、镇域总体规划与修编,完成首批2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3个贫困村的整体规划;2007年完成了所有行政村的整体规划。2010年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2年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总体布局规划,保证了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

2、统筹城乡产业,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经济支撑。产业支撑是关键。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进各级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在产业集聚区内,重点规划了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光伏和物流5个产业园区。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淇县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步伐。三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5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3家。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年出栏30万只肉鸡养殖场165座、年出栏千头以上猪场42座,一举成为“河南省畜牧强县”,并位居榜首。我们还发展了淇河三珍、干鲜杂果、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8个,发展各类特色农作物5.1万亩,产品达100余种,其中天钙小米、无核枣、缠丝蛋等产品已打入丹尼斯、思达等连锁超市,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效益。

3、实施“三项”工程,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按照鹤淇一体发展的战略思路,遵循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坚持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和重点镇建设并重,着力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县城建设。按照《淇县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坚持“成方连片”的开发指导思想,以城市道路网格局为框架,打破城中村村界,将旧城区划分为14个片区,计划用3-5年的时间,建成现代城市社区4个,完成14个城中村、1.5万户、5.4万人的改造任务,使广大群众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二是加快朝歌新区建设。按照“产业新城、田园城市”的发展理念,顺利完成了朝歌核心区规划和鹤淇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彰显鹤淇产业集聚区形象的“6+3”标志性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了阳光、朝阳和淇园3个新型农村社区,社区建成后,将使产业集聚区内的14个村近4万农民融入城市生活,加快了淇县城镇化进程。三是加快重点镇建设。按照淇县村镇体系规划,我们加快了高村、北阳、庙口、西岗4个重点镇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健全了公共服务,规划了产业园区。

4、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加强管理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整合全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进了六项重点工程。一是“生态环保”工程。以镇村、重要通道、农田林网为绿化重点,打造生态镇2个、生态村47个,完成通道绿化285公里,农田林网绿化18万亩,人工造林绿化9万亩、淇河绿化30公里,镇村绿化栽植经济林50多万株、景观树2万多棵,加快了淇县生态建设步伐。二是“沼气入户”工程。以“一池三改”和大中型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建成大型沼气工程13处,沼气专业村50个,全县户用沼气池达到了1.7万个,沼气的推广应用既为农民提供了高品位的清洁能源,又推动了新农村生态家园建设。三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连锁超市315家,邮政“三农”服务站60个,实现了村村有连锁超市的目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四是“信息服务”工程。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建成村级信息文化中心10个,完成了54个村的电气化改造任务,农村电话普及率、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了100%,宽带入户率逐步提高,初步实现了城乡通信资源共享。

5、统筹城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益的事情入手,积极推进了“四项事业”。一是教育事业。积极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农村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了保障。全县共建成新农村市级示范性学校27所,淇县高级中学、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淇县职业中专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二是卫生事业。改扩建乡镇卫生院5所,村村建有标准化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三是文化事业。建成乡镇文化站5所,建成村级远程教育播放中心183个、信息文化中心10个、休闲广场45个、村图书室44个。四是社会保障事业。积极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生活保障问题,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救助,起草了《关于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和《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改建和扩建乡镇敬老院3所,将符合条件的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

三、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我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是:以城乡一体化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为支撑点,以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以实施“三大战略”为着力点,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延伸,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1、应把推進农民向城区、镇区或集中居住区集中,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实践证明,农民向居住区集中不仅能有效集约农村土地资源,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城镇公共管理水平,而且,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又可解决城乡发展用地瓶颈问题,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一城四镇四区”的整体布局,把全县17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4个园艺场和1个移民村整合规划成17个规模适中、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一城”指在城区和鹤淇产业集聚区规划社区9个,其中县城4个,县城拓展区4个(阳光社区、朝阳社区、淇东新城社区、关庄社区),产业集聚区北部1个(淇园社区);中心镇社区4个(北阳中心镇社区、庙口中心镇社区、西岗中心镇社区、高村中心镇社区);特色农村社区4个(云梦社区、灵山社区、浮山社区、黄堆社区)。17个社区概算总投资164亿元,节地率在60%以上。

2、应把工业向园区和经济区集中,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点。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要素集聚,而集聚经济也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目前,我县以产业集聚区为主导,形成强大的产业引导和集聚力量。同时有选择地发展乡镇产业聚集区,把地理相连、开发规模和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及产业聚集区,纳入规划范围,发展成相关主导型园区的配套区,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应撤并不符合土地利用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模过小、建设条件严重缺乏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引导企业向重点支持的产业园区集聚。

3、应把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从本质上讲,农业集约化就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只有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了,才能把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才能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应充分利用土地大规模集中经营的优势条件,在农民向城镇或居住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基础上,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二种类型(国营农场和纯农民)。三种模式(基本农田规模经营集中、宅基地整理经营集中、其他用地整理经营集中),率先进行试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猜你喜欢

淇县进程城镇化
淇县老年干部大学校歌
淇县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鹤壁市淇县教体局举行“腾讯智慧校园” 管理员操作应用培训会
淇县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