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18-08-06郑佩勇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公立医院财务

郑佩勇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得到了逐步的升级改造和规模扩张,在这样一种巨大医疗投放井喷的背景下,很多公立医院为了提高自身在医疗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长期无规划的持续性扩张,导致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加以及时的重视和解决,对公益性为前提的公立医院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影响,甚至使出现严重的人事违规和重大的财务风险。为此,公立医院必须加强对财务内部的控制,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高效的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个问题,促进医院在业务外延的过程中内部呈现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带动医院整体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公立医院财务内部管理中存在的控制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生搬硬套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公立医院在内控制度的建设方面,更多的是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下达的内控制度文件作为执行标准。许多公立医院并未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内控制度进行细化,很多都是照搬照抄传统财务内部控制办法,更无引入现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路和想法,大多停留在不出错、不犯错的固化思维模式上。财务内部控制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建立的制度并不具备约束力,导致实际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较为松懈。建设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很多细节都不到位,没有根据医院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来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导致建设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实际控制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轻则使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势,重则影响到医院战略决策发展。

(二)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弱

内控的首要环节应该从预算管理作为出发点。而当前许多公立医院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医院认为预算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已,许多突发性项目经费的开支很难提前能够预知并落实到预算工作上来。从而导致整体预算工作流于形式,编织出来的目标预算不够合理,难以有效执行。另一方面,未能做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缺乏监督会导致一线的医疗业务部门消极执行或不执行预算的现象发生。或者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变数过多,新增或追加经费的情况无法用内控的制度加以规范和制约。

由于缺乏预算环节的管控,进而导致资金流无法有效的实施和运用。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资金控制制度,导致实际资金流控制工作的开展无章可循。另一方面,缺乏统一资金管理制度,资金过于分散,严重降低了医院总体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缺乏规划性

许多公立医院在财务人员管理意识上一般会被视同为后勤工作人员。在人员的配备上只做最基本的资格考核,认为只要算好账发好钱就符合要求,甚至有些公立医院对财务人员的选拨会被充当成服务于医务人员的“家属安置地”。这样一来,会计人员团队的综合素质便难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如果财务人员队伍的职业素养跟不上专业化技能的步伐时,则会给内控实施的过程造成严重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不合规、受理票据时把关不严,对各类票据的使用范围不熟悉,对原始票据的来源和构成要素审核不细。账务处理依靠老方法、老经验,对会计制度的新变化没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更有些财务人员对预算概念理解不透彻,认为只要领导签批,不管符不符合预算内控的原则一律支付;随意改变资金用途、项目预算不执行规定程序、超预算投资、合同与招标文件不一致等问题时有发生。有章不循,内控规范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在执行上大打折扣,使内控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管理建议

(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

医院在规划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根据医院自身业务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在遵循内控指引的前提下进行制度细化,做到具体、完善、适用、经济、高效,并且要互相牵制,落实到人,只有制定好制度才能有行动的依据。

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梯队型的管理阶层,以管理层、财务、审计、监查为第一核心梯队,以业务部门为自检第二梯队,相关经办人以及辅办工作人员为第三梯队,其余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实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以降低财务风险,促进医院发展战略的实现。

同时,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再控制。许多公立医院都自行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配备专业审计人员队伍,但多数审计任务落在了应付来自上级和外部的审计与审查的沟通上,并未真正把内控审计作为常规的审计任务。应当强化把内审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来评价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规范、找出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及时纠正控制运行中的偏差。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补偿性检查机制

很多医院把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单纯地归纳为财务指标上的风险管控。其实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重在对财务人员流动的管控和预算执行力的管控更为重要,财务人员作为现金流最为直接的接触群体,如何防止集体舞弊、集体造假才是最为关键,财务岗位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配合才是财务部门内控风险管理的重心,避免因为财务人员间的联动因素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应当专门针对财务岗位间的不相容职务做好预警机制,并就不相容岗位间必要时应当实施补偿性复检机制,以保证财务团队运作的安全性。

同时为便于平台化的管理,可以加强并借助医院信息化的监管理技术,实行环节审批和不相容岗位互检的功能,通过将信息化系统与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行关联,在操作上实行职能权限密码、职能权限认证等方式,使不同权限的人员对系统进行不同的操作。通过信息化会计内部控制系统还可将经济活动信息全面展露在所有人员面前,避免了职务侵占等情况的发生。医院管理人员以及财务第一责任人也通过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及时掌握和了解医院的经济活动动态,为及时调整工作、调整经营方针等提供了真实的财务信息与资讯。

(三)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继续教育

首先要严把用人关,不具备会计专业素质的人员坚决不能从事财务工作,从人力资源的管理角度改变对财务人员及岗位的错误观念。鼓励和支持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财务管理整体队伍的业务综合素质。尤其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养成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职业习惯,使内控工作能真正落实到人。财务人员素质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关键,要建立以提高职工素质和敬业精神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创造公平、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考虑到当前许多公立医院在财务人员的架构建设方面的薄弱点,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内控人员除了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相关的财管制度外,还重视财务岗位的设置与轮岗制度,应加强对财务人员轮岗交接工作的规范化流程,避免交接不清业务衔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总体而言,医院要想促使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得到较好的控制,就必须建立建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加大做好内控理念在全体医务人员范围的宣传力度,提升内控工作意识的保障措施;建立监督制度和激励制度;完善员工管理制度,进而形成医院内控文化的形成,让内控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马士营.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财经界,2016(26).

[2]黄春玲.论加強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新经济,2015(17).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公立医院财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水利财务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