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并购综合绩效分析

2018-08-06黄晓雯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指标分析研究

黄晓雯

【摘 要】本文以2011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作为样本,采用会计分析法研究这些企业在2011年到2016年间的综合绩效。结果表明,企业并购之后短期内并不会立即得到绩效的提升,但之后确实有明显的综合绩效的提升;长期来说并购企业的综合绩效会产生一定的波动,会再次下降或者提升。

【关键词】企业并购;综合绩效

一、引言

企业并购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更是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焦点。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后,国内企业并购市场更是掀起一番热潮,2016年国内企业并购事件共计3105起,同比增长15.3%;海外并购共计237起,同比增长6.8%。企业并购可以使并购企业获得对目标企业资源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利用更少的成本去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或者降低自己在其他领域的进入壁垒。企业并购完成并不代表企业就能成功运营,企业并购完成之后的运营状况也是我们的关注点,企业并不一定都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经营绩效,或者不一定一直保持较高的经营绩效。因此本文运用上市公司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数据,运用会计研究法,对并购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综述

国外在上世纪50年代后就已经展开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国内对企业并购的研究则是从90年代开始,研究的方法都是非正常收益法和会计指标法。Dodd和Ruback(1977)通过对1973-1976年期间发生的172次典型要约收购事件进行分析证实,不论要约收购成功与否,在收购事件前的十二个月里,被收购方公司能获得相当大的非正常收益率,分别为20.58%和18.96%,而收购方的非正常收益率则分别为11.66%和8.44%。Schwert(1996)研究1975-1991年间1814个并购事件后得出结论,事件窗口内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非正常收益率CAAR为35%。余光和杨荣(2000)收集了上海、深圳两个股市1993-1995年3年内发生的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并购事件,发现在并购中目标公司的价值将上升,而并购公司的价值不会上升。以上的研究分析都采用的是非正常收益法,当然,也有采用会计指标法的研究,我国国内股票市场不完善,存在着操纵行为,使用非正常收益法会使研究结果失真,所以我国学者更偏向于使用会计指标法。张小倩(2009)以2004年发生的并购的45家企业用会计指标法进行绩效分析,发现并购发生后的1~2年企业的绩效有显著提高,但是这种績效的提高没有持续性,从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绩效明显下降。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本文的分析采用的是会计指标法,所以选取了代表企业总体运营状况的九个指标分别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每股收益X3),成长能力(总资产增长率X4,营业收入增长率X5),资产运营能力(总资产周转率X6,存货周转率X)和偿债能力(流动比率X8,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

(二)样本和数据选择

本文选取了2011年完成了企业并购的中国企业,信息来自于wind数据库,剔除了信息和数据不全的企业,最后得到具有有效数据的企业共37家,计算这37家企业2011年到2016年的9项财务指标,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三)统计分析

本文的实证过程是采用spss 19.0对2011年到2016年每一年的9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每一年的综合绩效值,再作出评估分析。

以2011年为例,对2011年的37家企业的9个财务指标标准化之后的数据(ZXi)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它们的方差之和占总方差的84.6%,可以通过这4个主成分来反映其他变量的信息,第一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第二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存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第三个主成分可以代表主营业务利润率;第四个主成分可以代表流动比率,它们和9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公式为:

再以这四个主成分的方差率作为系数,构造2011年企业并购绩效的综合评价函数为: ,利用这个函数可以算出每家公司的绩效综合评价值。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2012年到2016年企业并购绩效的综合评价函数。

每一年的综合绩效函数中都包含各自的主成分Fi,根据上述公式计算2011年到2016年所选取的37家企业的综合绩效值即F值。

根据上述所得到的每家公司每一年的综合绩效值,统计出每一年综合绩效值大于零和小于零的公司的数量,并算出相应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数据统计结果

用表3中每一年综合绩效值大于零的公司数量的占比画出如下图示,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2011年到2016年这些并购企业的综合绩效变化情况。

2011年完成并购的企业在之后的一年中出现了绩效下滑的情况,说明并购企业的综合绩效在并购后的一年里并不能立即得到提升;在第二年和第三年期间绩效又重新回升,在第三年上升到一个较高点,说明企业并购确实有对企业综合绩效产生正向的影响,企业的综合绩效明显能超越并购当年的绩效;在第四年并购企业绩效再次下滑,第五年重新出现缓慢的回升,说明企业并购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并不是持久的,年份越往后,绩效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有可能会使企业绩效再次下降或者提升。

四、结论

本文采取会计指标分析法,通过选取2011年wind数据库中显示并购“完成”的企业对其2011年到2016年之间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并购企业并不能立即在并购之后就能得到绩效的提升,在并购后一年的综合绩效反而是下降的,在并购后的第二到第三年企业的综合绩效才有所提升,而且能明显超越并购当年的绩效,说明企业并购这一行为能促进并购企业的绩效的提升;长期内,企业并购对企业综合绩效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持续性,随着时间的延长,企业绩效会产生一定的波动,会出现综合绩效再次下降或者提升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余光和杨荣,2000,《企业并购股价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当代财经》,第7期 70- 74页。

[2]冯福根和吴林江,2001,《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第1期54- 68页。

[3]方芳和闫晓彤,2002,《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8期43- 48页。

[4]郭炜,2005,《企业并购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第3期118-120页。

[5]尹向东,宿成建和朱顺林,2006,《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第3期84-86页。

[6]张小倩,2009,《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消费导刊》,第2期77和96页。

[7]程孟萍,2015,《企业并购绩效研究》,《当代会计》,第1期7-8页。

[8]杨继平,吴妙和肖飞,2015,《企业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一个文献综述》,《经济研究导刊》,第10期73-76页。

[9]Dodd P., R. Ruback. Tender Offers and Stockholder Retur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 1977, 5(3): 351- 374.

猜你喜欢

指标分析研究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最新引用指标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