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之争到文化之争
2018-08-06尹艺婷
尹艺婷
【摘 要】中美贸易战是影响世界的热点话题,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各国历经了从贸易保护到自由竞争,共同探索出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美国当前的单边保护是违背历史规律的。而经济之争的背后是文化之争,体现出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认同等多重差异。由经济自信到文化自信,是我们深入理解两国争端的重要视角,中美贸易战并非因和解而终止,找准立足点,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软实力;文化自信
中美贸易战成为了我国一大热点话题。近年来,受到中美双方经济结构、国际分工、价值链定位、美方高技术对华出口管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常常获得贸易顺差,中美贸易失衡。美国为了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扭转贸易逆差,其对华政策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2018年1月以来,美国政府连续采取单边“高强度”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并通过“232”调查和“301”调查,不断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相应地,我国作为“应战方”,也通过一系列的反击措施,回应了美国的制裁。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经过反复磋商,2018年5月19日,中美发表联合声明,贸易战暂时告一段落。回顾中美贸易争端,我们应如何剖析这场风波?我们如何走出“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误区?
一、贸易战深层剖析
中美贸易战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必然性。根据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细观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迅猛,在短短三十年内建立起了国家工业体系,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美国由于去工业化,将大量的工厂搬迁至国外,导致国民经济逐年缩水。因此,中國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现代大国,与美国的实力差距正在缩小,可以说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开始受到冲击。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了两个强大经济实体的激烈碰撞。所以,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绝非偶然。
然而,聚焦美国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不难发现美国实际上是走向了歧途。美国的做法不但没有遵守国际规则,而且不利于多边体制的维护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贸易保护的危害,历史上已有证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垄断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纷纷开始奉行贸易保护主义。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各国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各国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和货币战。“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签署《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对890种进口商品提高税率,此举迅速遭致其它国家的报复,仅从1931年9月到1932年7月,就有48个国家增加了关税,26国实行定额入口,公开禁运。”“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在这种情况下,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相继出现,如“金本位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等。这些排他性集团之间矛盾尖锐,集团内部关税互惠,并禁止其他国家进入其传统市场。“但利己主义、保护主义、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等短视行为未能缓解危机时期各国的经济萧条,相反加剧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紧张局势,迫使在国际经济战中处境艰难、国内外市场日益萎缩的德、意、日等国铤而走险,走上以武力夺取市场,重新瓜分世界,从战争中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罗斯福在1932年初明确表示:“以高关税率为代表的对外经济政策中的经济民族主义,是造成全世界经济萧条旷日持久的原因之一。只有排除这一障碍,国际贸易才能恢复,我国的经济才可能从中获益。”罗斯福上任后,美国国会于1934年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赋予了总统降低关税的权力。“《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出台和此后几十年的顺利延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高度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偏好,推动了以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多边关税减让谈判和贸易自由化进程。”1947年,中美等二十余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开启了降低关税、清除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新篇章。因此,历史的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危害深重,而自由贸易有利于经济发展。所以美国故步自封的举措相当于开历史的倒车。
二、由经济战到文化战
贸易战对中美双方的影响均是弊大于利。它不但不利于中国高端制造的发展,也会增加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此利益交融的两个超级经济体,一旦开打贸易战不仅会伤害中国的制造商,也会给美方上下游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带来伤害,美在华企业也会被殃及。”那么,贸易战持续进行数月的意义何在呢?可见,斗争的根源并不在于特定的经济问题,而是双方意识形态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经济之争的背后是观念之争,是文化之争。
中美贸易战,其实并非单一的经济之争,它同时也是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不可忽视,文化软实力同样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曾表示:“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树立文化自信,不仅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复兴,更在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自信的背后,其实是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赵付科和孙道壮的《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一文系统论述了文化自信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为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弘扬做出了新的贡献,即传承性意义;第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即方向性意义;第三,为推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即发展性意义。在贸易战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通过文化弘扬,树立文化自信,进而提升民族自信,在心理层面获得一定的优势,从而为经济和科技发展助力。
三、如何理解并践行文化自信
也许有人会疑惑,泱泱大国,巍巍华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为何如今还需要强调文化自信?相反,美国建国至今仅二百余年,为何表现出了如此的自信?在我看来,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历史上,美国受到基督教“天谴使命观”的影响,具有天生的优越感;而我国,则来经历了由自信、到自负、再到自卑的过程。堂堂“天朝上国”,近一百余年来竟然受到了种种屈辱,于是随着一波又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华民族的自信力便渐渐丧失了。而现实中,美国在经济和科技上拥有无可比拟的强大实力,这更加增进了美国的文化自信。
但是实际上,在当今国际社会,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中华民族自古就是自信的民族。汉朝时有陈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大自信,五四时有爱国青年“誓死捍卫青岛”的豪情壮志,抗战时有热血战士“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心,建国时亦有毛主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霸气誓言。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如今,我们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拥有近代以来在斗争中逐渐孕育的革命文化,拥有新时代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些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都可以成为中华民族自信的资本。
所以当今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拾文化自信,展现大国风采。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提升经济和科技硬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我们更要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对于国家来说,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加强文化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并重视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第二,对于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提供一些展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产品和服务。第三,对于每一位公民,则应多多学习、了解中华文化,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最终实现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不应仅仅存在于理论中,它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应该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融于血液、化为行动。
着眼中美贸易战,与美国相比,我国在经济、科技和现代文化方面没有绝对的优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劣势,所以要想在日后的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更要着重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以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弘扬的根本。五千年的积淀,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优势。对于我国来说,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应对中美贸易战,或者说文化战的强大精神武器。此外,我们还要重视文化输出的作用,积极“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当然,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盲目自大。《葛剑雄:中国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一书中讲到:“今天讲文化自信,也应当包括有魄力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才是真正的自信。”我们承认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近现代以来创造的文化也未必尽善尽美,所以对待我们的文化,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腐朽的文化,并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
总之,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鼓舞民族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打赢中美贸易战,离不开文化层面的助力。我们要以充足的自信,在贸易战中奉陪到底。“中国不愿意打贸易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也不怕贸易战。”这是今年3月钟山部长代表我国政府对美国的表态,也是我国大国自信的彰显。让我们始终坚持文化自信,以文化发展助力经济繁荣,以文化自信展现大国自信,以文化弘扬共筑美好前程。
【参考文献】
[1]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3]何岚:《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国霸权》,《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4]谈谭:《美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及其影响》,《历史教学》2010年第10期。
[5]刘秀红:《美国政府应对经济问题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经济导刊》2011年第5期。
[6]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 ,《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5期。
[7]孙继山:《中美经贸向何处去?——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及贸易战应对选项的分析》,《国际贸易》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