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学对学生材料应用思维的启迪
2018-08-06魏郑清
魏郑清
摘要:立体构成制作中材料是基础,挖掘制作材料之美是立体构成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设计中要善于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纹理”、“肌理”等特性,顺应材料的特性合理加工,创造独特材质美效果。本文就立体构成教学中启发学生如何选材?如何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发挥材质美感?如何创造出独特的材质美等方面,阐述立构教学中如何启迪学生对材料美的观察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立体构成;教学;启发;材料;材质美;工艺美;制作感
在现在立体构成教学中,通常会出现学生为了“构成”而“构成”的现象,作业形式呆板缺乏创造性和美感,不能很好的利用材料,挖掘出材料的“材料之美”与“工艺之美”从而创造出作品的独特的艺术效果,这是现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面对这种现象,如何启发学生对材料的敏锐观察力?如何巧妙利用材料挖掘材料自身美感?挖掘材料制作中的工艺美感?让学生具备发现材质之美的观察力,和对材料的创造性应用能力,就成为现在立体构成教学中的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状况,本人认为从下面几点着手,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对材料的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一、启发学生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有创造美心灵,巧妙选择制作材料
立体构成制作材料丰富多样,可以说,只要具有漂亮的形状、色彩、纹理和质感的各种材料,都可以用作立体构成的制作材料使用。这些材料隐藏在生活中各个角落,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挖掘。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和创造美的能力,随时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加以利用与创造。生活中一个漂亮的瓶子、一块花布、一个废弃发卡、一个饮料瓶盖、甚至一根稻草木棍,都可以用作立构创作的材料,这要看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材料。美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善于发现,合理的利用。
二、启发学生在创作中要充分利用材料的“形”、“色”、“纹”、“理”,突出材质美
立体构成作品的构建离不开材料因素,没有材料就无法完成构成作品。如何使材料在作品中合理发挥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加工材料的特性,发挥材料特质美,创造出作品特有的材质效果,是设计者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所以,我们在创作中,就要特别对材料的形状、色彩、花纹、肌理充分的研究与利用。
(一)利用形狀。制作材料都有各自的“形态”特征,或是立体的形态,或是平面的形态。在设计时,应对材料进行反复的研究,发现其“形态”的特点,巧妙的加以利用。材料的形态又分“整体形”和“局部形”,在设计时除了利用材料的整体形外,有时候还要特别对局部形的细节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其造型的特点,以便巧妙地加以利用。例如:塑料饮料瓶材料,它的整体形是圆柱体,分解后的局部形是:底部是圆形;中间面型分解后是方形并表面有纹理;头部瓶口呈现圆锥状;瓶盖也是分解后的一个形态。以上各种形态都可以利用到作品中,比如瓶盖部分,用多个瓶盖粘贴在立构作品表面,瓶盖的色彩不同、排列方式不同,可创造出作品的丰富的表面肌理效果。再如瓶底部分,有梅花状形态,可以通过多个梅花形组合在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造型效果。
(二)利用色彩。各种材料都有自己的色彩,如:树叶的色彩是绿色、黄色或红色的;金属的色彩明亮;竹、木的色彩质朴、沉着、美观;毛线和织物色彩更丰富多彩。在设计时要对材料自身所固有的色彩加以充分的利用,使作品呈现出真挚而自然的色泽美,而不是人工的着色。人工着色虽然使作品的色彩鲜艳,但同时也掩盖了材料自身所具有的色泽美,所以就不能很好发挥材料自身的美。
(三)利用花纹。利用花纹是指巧妙利用材料表面的花色纹样,使作品表面色彩纹饰美观、独具匠心。比如:花布的花色、纹样;旧挂历等彩色印刷品的图形与色彩;易拉罐、包装盒等的表面印刷等。在设计时要反复研究材料的花色纹理,研究如何巧妙地分解材料,如何巧妙的结构材料,如何充分的利用材料的花纹、巧妙的组织,使作品充满奇趣、匠心独蕴。
例如:布贴画创作,同样的一块“碎花”花布,用在不同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当贴于较小的人物身上时,则感觉是大花的衣群,当粘于窗帘等大形上面时,则感觉是细碎的花形。所以在组织画面时,要仔细研究花布的花形、纹理以及粘贴方向,考虑如何组织更巧妙,从哪个方向粘贴效果最理想,以便使对花布纹理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四)利用肌理。肌理指的是材料自身所具备的独特纹理效果和质地美感,它可以是视觉肌理也可以是触觉肌理。例如砂轮的粗糙感;不锈钢的坚硬而光亮感;竹、木的质朴、自然、高雅;布、毛线的柔软、蓬松、亲和感等。我们在设计时要了解材料的特性,合理地加工,充分发挥材料的材质美感,通过材料特有的肌理效果和材质美感,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木雕、木浮雕的制作,就要特别突出木质材料的木纹理效果和色泽美,制作时可通过打磨、着很淡的透明色、上蜡或上鞋油抛光,使木质材料的材质美感更加强化。
三、启发学生对“制作感”、“工艺美”进行探究
“制作感”是指在立体构成创作中,利用材料“人为”的制作出特殊的纹理效果和质感,给人以独特的材质美的享受。如:毛线壁挂、麻编壁挂的编织纹理效果,是用毛线和麻绳等材料,结合其特殊的编织技巧,编织出的特殊纹理效果;蜡染的变化多端的冰纹、扎染的自然而润泽的纹理,则是借助染织技术创造出的特殊纹理效果,它们的纹理具有偶然性、变化莫测和不可复制性,这是蜡染和扎染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利用对纸材料进行揉、捏、盘绕等处理,做出特殊的表面纹理,粘贴于作品、器皿的表面做装饰,效果独到;利用植物茎、叶、秆、树皮等进行细致的组织,排列出需要的肌理效果;用彩色电线、铅皮卡、图钉等工业材料,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也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工艺感。以上这些处理,都是对材料制进行制作感和肌理感的挖掘、创造独特艺术效果常用手段。
综上所述,对于立体构成制作中材质美的挖掘,是立构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教师应从启迪学生思维出发,启发学生要善于充分利用材料的形、色、纹、理等特性,顺应材料的特性合理加工,去创造构建立体构成设计的良好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瑾. 论工艺美术作品中材料和工艺的美学特征 西江月 2012
[2]李强. 论工艺美术的材料和色彩美 华章 2009(6)
[3] 张淑蘅 发现材质之美——《立体构成》教学中的材质探索 科技信息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