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行老年颅脑外伤手术的治疗效果
2018-08-06谢明德
谢 明 德
(德庆县人民医院 德庆 526600)
老年颅脑外伤近年来的发病率持续升高,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1]。大多数的老年患者都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在发生颅脑外伤之后,患者的机体状况较差,采用手术治疗时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症状,因此,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来说意义重大[2]。本文对我院的200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接受诊治的200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为此次的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和研究,两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各有10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最小的58岁,年龄最大的74岁,平均年龄为(64.134.63)岁;对照组中有45例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61岁,年龄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为(65.735.02)岁。所有患者中有78例患者为车祸伤所致,83例患者为跌倒伤,22例患者为坠落伤,17例患者为其他原因所致。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相关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在患者昏迷前,患者的瞳孔没有发生变化或者有轻微的变化,并且瞳孔对光反射最灵敏时进行手术[3]。手术过程主要包括清除患者的血肿,对患者的脑组织进行清除,然后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与颅内减压术[4]。手术完成之后对患者实施降颅压,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5]。对照组的患者则在昏迷之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和流程与观察组相同。
1.3 统计学分析
1.4 判定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生命体征异常,并且有部分患者在术后死亡。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
不良反应症状主要包括: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与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肝肾功能不全例数+电解质紊乱例数+心律失常例数+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致残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3 讨论
老年颅脑外伤比较常见,属于急重病症[6]。老年人群体中颅脑外伤的发生率比较高,由于老年人的机体特征因素,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相对来说致残率较高,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与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在治疗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7]。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的骨质密度比较低,骨骼强度与青年人相对比会有明显的降低,患者比较容易出现颅内骨折的状况,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的大脑有各种程度上的脑萎缩症状,使老年颅脑外伤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因此,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在手术进行前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8]。对于老年颅脑外伤患者在早期进行实施手术治疗,并且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对手术范围与手术时间均进行适当的控制,术前对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与出血量等状况做综合性的评估,确保患者能够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率(%)致残例数致残率(%)观察组1006375794(94.0)99(9.0)对照组10027334073(73.0)2323(23.0)
注: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注: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均P<0.05。
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中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致残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0%、9.0%、8.0%,而在患者昏迷之后实施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致残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0%、23.0%、18.0%,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致残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时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在其昏迷前以及瞳孔尚未发生变化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降低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