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补子”在现代服装上的应用
——以影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与《花样年华》为灵感

2018-08-06周月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艺术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水纹旗袍纹样

□周月城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一、补子

“补子”是明清时期用于区别文武官员与官位品级的服饰图案,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二、影视服饰——《那年花开月正圆》与《花样年华》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中,洋务运动拥护者赵白石官服上的补子图案反映了他从官生涯的起起落落,从七品县官到四品知府到七品县官再到二品巡抚。补子的图案样式分别有鸂鶒、云雁、锦鸡。因此,笔者从这三种主体纹样(鸟纹)、基本纹样(太阳纹、云纹、水纹和湖石纹)、八宝纹样(寿桃、牡丹、灵芝等)与边饰纹样(回纹、卷草纹、花纹等)进行运用设计。

电影《花样年华》的历史背景是继《那年花开月正圆》历史背景之后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都需要增长。抛开历史背景,表上看这两部影视剧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从服装的角度去看,旗袍与袄裙在服装结构上确有诸多相似之处,如盘扣、门襟与竖领的设计。

三、明清官服章补的工艺和审美

补子广泛存在于明清时期。不同时期补子的本质功能属性并无太多差异,只是在图案和纹样上有些许的变动。由于本文是阐述补子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于不同时期的补子图案与纹样的比较,提取较为符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情趣的元素后进行再设计,并与当下的流行趋势相结合。

(一)明清时期补纹的差异

以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赵白石四品文官云雁补子为例,云雁威水禽,足部应有蹼。单补子纹样将这一特征弱化为爪状;体表羽毛以两条一组的短线条予以概括,这是云雁补纹的重要特征。如图1所示,根据《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时期的补纹的主体纹样大多由两只或两只以上的禽类为中心纹样;到了清朝,根据《大清会典图》记载,清朝时期的补纹主题以单只禽类为中心纹样,呈现出符号化的趋势,如文官使用的禽类纹样,多数为单腿独立,一腿微曲,双翅展开,即便是蹼类动物,其脚部特征也一概弱化。除此之外,明朝时期的补纹注重写实,而清朝时期,西方外来文化的涌入,先进工业设备与纺织品织造技术进入中国市场,纺织品在数量与质量上也有极大的发展进步,因此清朝时期的补纹在除了功能属性外,在审美属性上也大有提升,在禽类的身体与羽毛上加入了装饰的效果。另外,清政府贪污腐败严重,在清朝晚期,买官现象应接不暇,导致补纹千奇百怪,没有固定的样式,更有甚者,由于官商勾结,升官更是易事,为了方便官员及时更换官府,补纹的主体纹样更是可以更换与定做[1]。

图1

(二)明清时期补纹的选择

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服装产品日新月异,消费者的着装需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今,服饰除了遮体御寒的功能外,还应该具有扬长避短、彰显身份的作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下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安全需求层次,而是上升为社交需求层次。相比于明朝,清朝的补纹更适合当下古风消费者的需求。此外,现今的纺织品织造效率与清朝时期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从织造设备来讲,龙头提花织机可以直接根据补纹花形进行上级织造,纹样清晰,生产效率快,可以满足市场上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也不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笔者将会从清代的补纹着手,进行当代古风服饰的再设计与应用。

四、传统服装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一)传统纹样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现代服装仅从审美出发,从而使纹样的运用更为自由。明清时期官补纹样除了主体补纹外,其他装饰纹样呈散点方式或左右对称布局,要求纹样完整。而现代,东方服饰开始吸收西式立体裁剪的方式,纹样已经变得不再完整,但使中国传统服饰更加适合现代人的穿着,而这种种不完整的纹样却能赋予现代服装生动活泼感[2]。

近几年中国服装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层面的改变,越来越希望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设计师们也在逐渐汲取西方裁剪方式的基础上,对明清官服纹样不断创新,使现代中国服装既能符合国际审美,又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推广,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例如,2014年APEC会议的领导人的服装,采用中国式的服装剪裁方式,纹样采用海水江崖纹设计,既表现出21个国家经济体山水相依的寓意,又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图2所示。而这些海水江崖纹正是明清官服补子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补纹中的基本纹样中的水纹,如图3所示。

图2

图3

明清官服的纹样在当时是具备身份等级划分功能的,因而纹样内容和位置会随着官职的高低发生改变。这些明清官服纹样的特征被运用在一些现代服装中,既起到了一定的识别功能又吻合审美倾向,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二)传统服饰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如图4所示,演员孙俪所穿的服饰叫作袄裙(如图5),基本就相当于是旗袍上半身加明制袄裙下半身,是清朝时期的汉族女性的打扮。再谈谈旗女的服饰。说到清朝最会“打扮”的女人,莫过于慈禧(如图6),穿金戴银,锦布华衣,代表了当时的服饰的最高的技艺和潮流。关于旗袍的定义在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些学者认为是专指民国出现的旗袍,而有些学者认为应当还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笔者认为,旗袍是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裁剪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后,将清朝时期的旗女之袍加以改进,使之变得舒适贴体的中国传统服饰。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穿着的旗袍(如图7)虽有较大的变化,却不乏清朝时期旗女所穿服饰的影子。

图4

图5

图6

图7

对于袄裙与旗袍,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具有诸多联系之处。清朝时期,西方裁剪技术还未进入中国,因此可以看出,袄裙整体呈现大袖、宽裙摆的样式;而民国时期由于西方技术的引入,旗袍整体呈现出贴体的态势,从而衬托出女性的肢体美的特性。另外,两者共同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立领、开襟方向、开衩与盘扣等[3]。

无论是袄裙还是旗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具有民族文化的服饰才能走出国门,真正走向世界。在这百花齐放的世界浪潮中,只有将民族服饰与当下时尚潮流相结合,才能一枝独秀。

五、补纹在现代服饰中的再设计

(一)服装结构设计

笔者从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所穿的袄裙与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所穿旗袍中提取创作灵感进行设计套装。套装整体采用上下分体式,符合当下社会大部分消费者的着装习惯;袖窿与裤腿采用直筒设计,可以用来掩饰女性的身材缺陷。上衣(如图8)采取两者共同采用的立领设计,来体现当下女性着装的干练,并在领座通过刺绣的方式绣上水纹;斜门襟则是延续袄裙与旗袍的设计手法,在门襟两侧绣上云雁图案,还可在云雁旁边绣以鲜花进行点缀;除此之外,采用收腰设计,来凸显女性凹凸有致的身材。在袖口处绣上水纹,在衣摆处绣上海水江崖纹,既符合当下流行时尚,又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裤装采用直筒式(如图9),符合当下各类身材女性的穿着,在腰口与裤脚口绣以水纹,与上衣水纹相呼应,使套装整体和谐不失平衡感。

图8

图9

(二)服装色彩设计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颜色,在中国看来,红色代表红红火火,有带来好运与吉祥的寓意。因此,笔者将上衣正身采用红色为主要颜色,而领口、盘扣、袖口与衣摆处采用黑色为底色。水纹与海水江崖纹采用金色丝线进行装饰,表现女性的华贵。云雁则采用棕色系丝线,写实的手法使图案变得更加栩栩如生。下装主体裤身采用黑色,腰口与裤脚以红色为底,在用金色丝线绣以水纹。

(三)服装面料的选择

我国是纺织品大国,盛产棉、麻、丝、毛等。其中丝是最为舒适、华贵的材料,笔者选择蚕丝为上衣与裤装的主要面料,不仅能提高服装档次与手感,而且在着装时可以彰显女性的贵气。与高端消费者市场对接。

结 语

补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具有身份识别的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在西方流行服饰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传统服饰与纹样日渐式微,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影视剧中看到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与时尚感。我们只有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今流行趋势相结合,推陈出新,才能带领中国服饰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水纹旗袍纹样
传统水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镜水月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我来说说旗袍美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旗袍找不同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