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金融业深度变革中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
2018-08-05金方园
【摘 要】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进步,全球化模式下外資限制放缓,民间资本筹建获批,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市场的冲击,改变传统理财模式,创造资本新流向;利率市场化,资金价格从政府部门规定走向市场主体决定、从政府管制为主迈向市场形成为主的过程。政府接触对贷款利差的保护,解除金融抑制,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的资金价格。直接融资取代间接融资,民营企业竞争力变强,中国金融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期。
【关键词】金融变革;金融市场业务
一、中国金融业的深度变革原因
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深度变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进步有助现代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银行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特别是在数据处理方面。目前,绝大多数银行完成了业务数据集中和业务系统集中的管理进程,建成了全行集中式的核心银行系统。证券方面,建立了具有先进领先水平的高效安全的计算机自动交易系统和通讯网络,积极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设计出更多更复杂的金融产品。同时,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进步促进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异军突起无疑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巨大的动荡,也给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全球化模式下外资限制放缓 增强金融市场行业竞争
全球贸易往来频繁、资金在国际间加速流动,各国间的经济高墙逐渐被推倒,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其为中国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场。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
3.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促进金融市场改革
在全球经济通缩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以及互联网金融业态兴起,民间资本进入的背景下,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民营银行也对现有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迫使传统银行业加快改革转型的步伐。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整个行业正在重新洗牌,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如何在新一轮的变革中更好地生存下去,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挑战。
4.互联网金融的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冲击
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为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创新以及电商化创新、APP软件等;非金融机构则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挖财类(模式)的手机理财APP(理财宝类),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在小额、简单金融服务方面,互联网金融弥补了现有银行服务的不足。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信息传播和获取、加工和处理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得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方面的小额、简单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弥补了银行在这方面的不足。投资者既可以直接投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以P2P、众筹等形式直接向个人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是对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替代,而且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
5.国家政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三项基础性改革对金融市场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金融市场必须回归本源,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发展宗旨;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以保障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让改革继续成为发展动力。这一“三位一体”的发展政策,形成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系统完整的指导思想,既着眼解决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又继往开来,明确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则。分析未来的政策方向,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二、金融市场业务的历程与创新
除却传统的金融同业业务外,代客理财、债券投资与承销、外汇交易以及最近两年新近兴起的委外业务等这些都应该算入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当中。
1.投资非标准化债券资产
在2009-2014年,政府对于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用途未有过多限制,于是银行理财资金借着信托通道,直接发放信托贷款,实现了余对信贷额度、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各项的监管指标的套利。2010年,银监会严控银信合作的规模,银行与信托合作转为利用信托受益权转让的方式展开由于银行没有直接与信托机构展开投融资业务的合作,没有直接发放信托贷款或进行信托资产的转让,而只是一种收益权的转让,所以并不违背监管要求。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券资产的规模开始大幅上涨,但是,过多投资非标准化债券资产,会使期限错配加剧,风险加大。负债端银行理财是在不断地滚动续接,2013年,银监会控制了理财投向非标资产的规模,严格规范了理财的运营管理,从源头上掐死了理财资金的投向。
2.投资同业类型资产
2011-2012年,银行开始利用表内的买入返售项进行各类资管计划受益权的转让,将贷款转为同业类型资产,降低资本计提。但是,同业类型资产与非标准化债券资产的组合让监管层再次意识到潜在的巨大风险。因为在利用非标准化债券资产进行买入返售过程中,同业链条被拉长,以短期限的同业类型资产与长期限缺乏流动性的非标准化债券资产对接,加上上游同样短期限的理财,整体的杠杆与期限错配被过度拉长延伸。2014年,监管层出台政策,要求买入返售项下的资产必须是标准化的具有交易市场的金融资产,扼杀了类似同业套利。
3.债券投资
经济总体的下行,实体信用风险提升,银行缺乏优质资源,从而将注意力转向债权市场。从2014年开始,债券市场迎来了为期两年的牛市,除了基本面与银行表内的配置压力外,还更多地与银行代客理财业务的发展有关。在证券市场牛市和银行其他类型业务发展艰难的背景下,代客理财成为银行重要的一个发力点,总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前期配非标的存量又逐渐到期,巨额资金涌入债券市场,逐渐使得银行理财的负债端与资产端开始出现倒挂。
4.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业务
在通过同业存单获得资金后,银行选择了当时普遍刚兑的金融产品——同业理财,因为两者直接存在相当大的套利空间。商业银行自营和理财资金规模加速增长,造成了自身投资团队成长无法与资金增长相匹配,且投资范围无法匹配客户需求,委外投资就成一道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从更大的视角去看,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委外投资更是为广大机构类投资者提供了新型属性的投资品。2016年,监管再次发力,出于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安全的考虑,监管的脚步再次跟上。下半年开始进入了金融去杠杆、严监管的金融周期。
5.金融市场业务产品创新要求
结合自身亮点进行。首先,通过拓展衍生品业务开发设计资产管理产品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产品开发能力,加大外汇产品的研发与投资。其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居民企业对外汇相关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外汇产品的研发,不经可以丰富自有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可以满足客户在外汇方面的投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等需求。再次,提供企业主债券融资等投资银行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顾问服务,建立互信关系,发展贷款、贴现。贸易结算等其他业务。这也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市场对企业融资方式不断发展的主动适应过程。最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贵金属投资以及资产管理,分散投资风险,增加业务收入,开发不同的投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理财需求。
参考文献:
李奇霖, 钟林楠.寻找下一个“黄金时代”?—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演变与创新[J] 金融市场研究,2017第7期.
作者简介:
金方园(1996—),男,浙江杭州人,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