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武夷地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8-08-05李毅翔艾薛龙柯少斌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北北东武夷萤石

李毅翔,李 欣,艾薛龙,柯少斌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中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2)

1 地质背景

(1)地层。研究区地层主要为南华纪-早寒武世有泥砂质-碳酸盐岩沉积的洪山组(Nh2Z¬1h)、碳硅质粉砂-泥岩沉积的外菅坑组(∈1-2w)。本区大部分地区无中寒武世-志留纪沉积记录,仅西南部局地小面积分布。大部分区域发育中石炭世—中三叠世地层。

(2)构造。武夷山地区发育大型变形构造,包括挤压、剪切、拉张三大类型。其中挤压构造又分为褶皱构造、岩浆穹窿、推覆构造与逆冲断裂;拉张构造又包括拉张断裂与拉张盆地,拉张盆地又分为坳陷盆地、断陷盆地、压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与上叠断(坳)陷盆地。

(3)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分布广泛,早古生代侵入岩至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分布。区内岩浆活动具多旋回性。自奥陶纪至志留纪、泥盆纪至中三叠世、晚三叠世至白垩纪、第三纪等,都有不同类型的侵入岩形成,其中以奥陶—志留纪及晚三叠世—白垩纪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为武夷山地区主要的岩浆活动时期。

2 代表性矿床地质特征

(1)谢坊萤石矿床处于武夷山北北东向构造带西外缘的广昌-周田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大余-会昌东西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贯穿全区的北北东向构造提供了良好的控矿、赋矿构造,并在控矿构造带内发现了谢坊、筠门岭等大型萤石矿床。

①成矿要素特征根据萤石矿床的产状、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石组合、围岩蚀变的分布、含矿性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产出位置、大地构造环境、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矿床成因机制等方面的特征,总结矿床成矿要素(表1)。

表1 江西省瑞金谢坊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成矿要素一览表

②矿床成矿模式。萤石气液包体δD:-63~-43‰,δ18O-6.3~-3.0‰。成矿流体均一温度102~378℃;盐度0~3.23%;酸碱度≥4。

根据该矿床以上成矿条件的综述,建立瑞金谢坊中低温热液型萤石矿矿床成矿模式如图1。

图1 瑞金谢坊中低温热液型萤石矿矿床成矿模式图

(2)找矿标志。南武夷地区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通过总结区内萤石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归纳出以下找矿标志:①萤石矿体赋存于白垩纪红盆与燕山期花岗岩断裂接触部位及附近,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为成矿元素的迁移和成矿物质的沉淀和富集提供了空间。② 矿体附近往往形成凸地形(正地形)。主要因为萤石矿与硅化破碎带关系密切,而硅化带难以风化的原因。③同一条控矿断裂带沿断裂面走向分布赋存有多个矿床、矿(化)点,它们之间具有等距性。萤石矿体,在同一条控矿断裂上,分布在破碎带最发育,最强烈的部位。④地表若见到褐色或黑色为铁锰质的渲染,以及松散砂土状、蜂窝状、炉渣状萤石矿粒,其下部成矿。⑤大范围硅化且蚀变强烈,并伴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叶腊石化部位,其深部往往会有萤石矿体产出。

3 探讨和结论

①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萤石矿成矿受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等多组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的有利区域为断裂的交汇部位。②岩浆成矿期。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交汇控制中生代盆地的展布。除断裂构造外,域内岩浆岩也十分发育。从加里东期至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已有资料指示燕山晚期是区内主要的岩浆活动期,也是主成矿期。③萤石成矿类型。通过对典型萤石矿矿床特征分析,可以发现萤石矿均呈脉状、复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断裂构造破碎带中,产状与断裂产状一致,矿床成因类型均为热液充填型,与区内花岗岩关系密切。

南武夷地区萤石矿床主要控矿要素为北北东-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以及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也是南武夷地区萤石矿床的控矿因素之一。

猜你喜欢

北北东武夷萤石
湖南铲子坪-大坪金矿区变形序列及控矿构造
《武夷天下秀》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武夷学院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鄂西野三关地区构造复合关系
红山文化萤石质鱼形饰的鉴别和探讨
某萤石矿开拓系统优化
华北构造区主震型段和多震型段划分与强震孕育模式初探
武夷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