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质量

2018-08-04孟静

唯实 2018年7期
关键词:扬子江城市群发展

孟静

扬子江城市群是“一带一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战略的交汇点,2017年GDP总量分别占江苏省、长三角地区、全国的78.6%、40.2%、8.16%,是江苏发展的精华所在。扬子江城市群的提出,打破了江南、江北的區隔,是党的十九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精准落实。未来要充分发挥基础雄厚和战略交汇点的优势,将城市群作为一个系统单元,站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全球先进制造业领军地的高度,探索符合实际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模式:即以自主创新推动提档升级,以智能化提升制造业,打造全球制造业的江苏标准,促进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同时链接外部,成为中国乃至“一带一路”发展的主引擎,改革的示范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一、坚持创新发展,打造率先发展的示范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期中美在知识产权和高精尖科技核心技术领域的纷争,更加证明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江苏是我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为全国探路。扬子江城市群必须把创新作为核心发展战略,通过创新解决问题、培育新动能,在向科技驱动型发展转型的同时,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形成世界领先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扬子江城市群内科研院所云集。以南京为例,全市共有53所普通高等学校,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居全国第一,每万人研究生数居全国第二,科教资源位居全国第三,尤其是基础科学和人文科学实力雄厚。要鼓励科研院所在宁镇扬都市圈范围内布局,加大省市两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打造几所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学府、实验室、研究院和决策咨询机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同时,把江北新区建设成创新成果的实践、示范和推广基地,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转化落地,增强科研院所服务企业、走向市场能力,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把宁镇扬都市圈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基地和知识创新中心,打造辐射沿江的创新扩散高地。

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和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苏锡常拥有较强的企业创新能力。尤其是苏州市,该市截至2017年末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5.5件,已超过上海(41.5件/万人);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63万亿元,可以对标深圳。要把以苏州为中心的苏锡常都市圈打造成长三角企业创新的新增长极,政府要敢于为企业创新托底,给予创新型企业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在税收、办公用房、人才安置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并由政府设立创投基金,由专业化的团队运作,对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研发项目加大前期支持和补贴力度,加大对发明类专利的奖励力度。鼓励以技术为核心的创业行为,对其进行专业的创业辅导,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鼓励依托产业链的路径创新,优先扶持市场前景好、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如工业机器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电子产品核心部件、生物医药等。

建设创新联盟,探索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系统性创新。推动由南京市牵头的科技信息、仪器设备、数据文献等共享平台建设尽快落地、推广。支持若干家国有企业成为创新联盟的领军企业,以共性技术研发、核心技术研发、专利池、产业联盟等形式促进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形成整体的技术优势。加强与全球顶级科研机构的互联互通,引入最顶尖、最实用的技术。

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创新战略与人才战略的互动共进。借助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和现代化优势,形成宜居宜业、尊重创新的环境。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总结目前各市试点的“人才安居”“人才扶持资金”等政策的经验,将其上升为城市群的政策,在统一框架基础上鼓励各市立足现实需求细分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的“绿卡”发放量,给予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端商业人才永久居留权,提高“绿卡”含金量,给予归国人才资源、资金资助,在国际范围内吸引人才。另一方面,给予本地高端人才和引进人才同等的住房、子女教育、税收、生活补贴等优惠以留住人才。同时,从基础教育抓起,加强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课题,多渠道提升“双一流”高校入学比率,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的功能。

二、实现智能化转型,打造全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重点依然是制造业,要从技术变革和需求变革两方面出发把握发展趋势,实现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精准化、个性化,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领军地”。

由“制造业+信息化”向“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一是依据劳动力迁入量降低和苏锡常等市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现状,实现智能生产,生产全程由机器人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完成,并逐步研发和引入学习型机器人,实现个性化生产。二是生产智能产品,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提高产品集成高新科技部件的能力,培育能引领科技消费趋势的龙头产品;把产品作为数据采集端,以此为依据对用户进行服务,并利用大数据进一步优化生产系统。三是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厂商因为拥有大数据而兼有服务商职能,可以进一步拓展软件生产和服务市场。四是发扬工匠精神,以产品质量为根本,使扬子江城市群制造业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制造业工艺及产品的江苏标准。

围绕科技创新优势和制造业智能化的趋势,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产业链。根据各市的产业规划,重点推进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发展所必需的传感器和芯片、3D打印、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提高核心部件生产在产业链中的占比,并以此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培育具有品牌优势的大企业,实现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将“一带一路”作为向外拓展资源、生产、服务和消费的新型发展轴,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实现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建成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地标性产业。继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保持县域经济优势,培育生产其他企业无法模仿产品的“独角兽”企业和在某个细分行业中位居全球前列的中小企业,加快其上市尤其是回归A股的步伐,鼓励政府资金和本地金融机构入股此类企业,全面增强对这类企业的粘合力。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同步积累。未来的生产需要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并根据数据及时调整生产,这就要求三次产业企业间树立协同合作意识,跨界发展、跨界竞争将成为常态,三次产业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截然分开。扬子江城市群要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互联网产业和大数据产业、物联网产业、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尤其要依托制造业智能化趋势在云服务领域追赶广东、浙江,并大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以盘活资金,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持。

三、坚持共建共享,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命运共同体

扬子江城市群合作的主体是企业,而政府是城市合作的掌舵者和护航者,负责引领合作方向,打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确保流通网络互联互通等。

鼓励跨江发展,打造环形高铁路网,形成1小时城际交通圈。扬子江城市群南岸五市交通便捷度高,未来要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跨江交通干线,依据规划将北岸三市纳入高铁网,建成速度目标值为350km/h的环形高铁网,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实现八市间的零绕行直达。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生领域的共建共享。扬子江城市群中,扬州、南通、泰州三市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只有苏州市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5万元,未来依然要把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全方位增加居民的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通过连续、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使劳动力适应新形势,确保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赋予贫困人口以发展技能和上升渠道,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另一方面要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明确各市政府在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中的责任,在财政税收、空间发展战略达成一致的基础上,由各城市共同出资成立公共建设基金进行区域内的公共服务配套,通过教育集团化和集团整体考核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试点、推广推进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贷。

顺应多中心化趋势,形成南京—苏州双核互动的发展模式。单中心还是多中心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论,单中心发展可以快速集聚力量发展首位城市,但考虑到城市的经济能级现状,且多中心发展的溢出效应更容易被邻近城市捕获,有利于解决江南江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议采取多中心发展模式。南京重点发展综合性高端生产服务业,给予其政策倾斜的同时要求其承担起带动镇江、扬州的责任,以宁镇扬同城化增强城市体量,以江北新区建设提升輻射能级,参照深圳、上海浦东的扶持政策吸引金融机构、企业总部落户江北新区,将南京建设成沿海辐射中西部的门户城市。苏州各项指标均在城市群领先,要充分调动苏州的自主发展能力,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建设高端制造业中心、产业创新的龙头城市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中心。无锡实力雄厚,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11.80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人均GDP16.07万元,高于南京的14.11万元,要充分尊重其发展自主性,将其建设成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心。将常州建设成精致发展的典范,北联泰州实现跨江发展,将南通建设成融入上海、北部崛起的中心。同时,发挥县域经济优势,将中小城镇、乡村纳入城市群经济关系中,形成以中小城镇高度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状结构。

城市群各成员进行共同决策,统一制定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要充分吸纳所有城市包括县级市及企业家、科研院所参与决策,在充分协商基础上作出决议,以避免决策主体和利益主体不符的情况。对破坏合作协议的行为,要给予与自身收益直接相关的惩罚。同时要鼓励特征相似、类型相同的主体(如经济水平相近、行政层级相同)间的局部交互,并给予考核奖励。

坚持开放发展,以扬子江城市群命运共同体为基本单元参与长三角乃至国际分工合作。一方面,实现与上海、浙江的合作由“点—面”向“面—面”的升级。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为了形成一个高度协同的次级城市群,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对接上海、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以提升合作效率,使长三角的空间结构由单极走向多极。另一方面,要充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南京为主导推动与全球的科技合作,以苏州、无锡为主导推动与全球的贸易、生产合作,推动本地企业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布局生产、销售产品,使扬子江城市群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发展枢纽。

四、实现绿色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落实这一要求,扬子江城市群要率先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探索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技术路线、产业发展路线和空间开发模式,并为长江经济带的大保护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现代化的生态转型和生态的现代化转型。

研发应用低碳技术,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实现绿色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要重点攻克资源替代技术、资源恢复技术、资源耗用减量化技术、碳捕获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支持相关产业构建起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发展低碳经济,以低碳经济助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要从环保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可再生能源等有利于改善环境的绿色产业,要从绿中要金,灵活管理绿色浪潮带来的压力,获得实际收益。

采取紧凑开发模式,通过集约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扬子江城市群将回收一部分空间,未来的发展要用足城镇存量空间,做好棕地(闲置的前工业用地或商业用地)的清洁、利用和再开发。城镇建设要密集组团,政府鼓励人们在中等规模的城市高楼里居住,而不是引导人们购买大型的郊区豪宅。要多渠道增加绿色空间,将一部分棕地建设为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利用绿廊、绿楔、绿道、环城绿带等带状绿化空间将城市绿地、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郊野联结起来,保证生态绿地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扬子江城市群发展
本刊启事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 徐镜人:扬子江水哺育中华 扬子江药造福华夏
区域发展篇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图说共享发展
扬子江船业成中国最“赚钱”船企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