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新高度 领会新思想

2018-08-04张桂珍崔冉

唯实 2018年7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政治

张桂珍 崔冉

“时代是理论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既有一脉相承的坚定立场,又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续写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而且在多方面达到了前所未及的新高度,本文将从思想高度、发展高度、政治高度、人民高度和党建高度来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

与时俱进的思想高度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党的全新指导思想,使党能够在新的理论纲领指导下立足于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实现新目标,因而在指导思想上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任何新的思想和理论的出现都是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就在于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八个明确”分别从发展目标、发展目的、发展战略、改革目标、治国目标、强军目标、外交战略和党建总要求的方面对新思想的理论主题进行了详细阐释,充分展现了新思想的内涵与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是新思想的实践形式,从十四个方面全方位地论述了贯彻落实新思想的路径和方法,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基本方略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又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既是理论的总结升华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方针政策,因此它具有统领性、全局性和针对性的特征,集中反映了新思想的科学完整性。

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怎样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反复思考、调整和提升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融前瞻性与现实性于一体,是在更高的发展基础上,为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制定的新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昭示着发展的新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运用三个“意味着”的重大政治意义判断和五个新特征的确定来体现新的发展站位。三个“意味着”分别从民族性、政治性和世界性三方面对新时代进行政治判断。新时代意味着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起点,强调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独特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中国也向世界提供了发展的成功经验,贡献出了独特的中国智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2020年到2050年的目标进行了分解,到2035年基本實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新的发展战略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更高水平的发展战略。它要求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即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二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统筹,通过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联合发力,在总体上实现获得人民高度认可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是一种整体推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四是“四个自信”的长期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缺一不可,这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核心明确的政治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也是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政治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这是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现实逻辑的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明确的、坚定的、责无旁贷的态度和使命担当宣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高政治原则的核心。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仅是原则也是目标,这是关涉到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能不能实现,党的方针政策能不能得到贯彻执行的大问题。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因此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质量。在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赋予其鲜明内涵和更高的质量要求,充分显示了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首位性,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深刻总结,也彰显了我们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立场坚定的人民高度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不仅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党的力量之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重申和坚持有着深厚的历史意蕴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虽然这并不否定人民的中心和主体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和部门在“人民主体”这个问题上仍存在着模糊认识,部分党员干部甚至产生资本崇拜,忘记了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会的开篇主题,反复提及人民的力量,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和党、国家具有天然联系的力量,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回归到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载入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为党和国家规定了根本政治方向,其中特别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不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正如王岐山同志所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以及由此积聚起的民心民意,是党执政最根本的政治基础。”

社会主义最初目的之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无论是对新矛盾的把握,新时代内容和特征的确定,新思想的明确,还是对新目标的调整,新工程的部署都是紧紧围绕人民的新需要,如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共同富裕和强起来的追求,都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了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标准。同时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解决发展起来以后我们所面对的种种困难,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我们从根本上摆脱了物质本位和资本中心的错误价值观,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开辟了政治通道。

统筹兼顾的党建高度

“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業、伟大梦想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党的建设的目标、方针、内容布局、建设标准等方面进行部署,各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首先,对党的建设目标、方针和主线进行明确界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的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随着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加深,党领导一切的地位的重要性更加明确。党的建设的主线是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建设。明确提出党不仅需要治国理政的能力,更需要以先进品质来保证。正如一个好的政党需要德才兼备的党员个体一样,国家也需要一个德才兼备的执政党。

其次,对党的建设六个方面的统筹思考。党的建设的六个方面分别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其中政治建设是统领,组织建设是关键,作风建设是基础,纪律建设是保证,制度建设是根本。进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一方面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把各个方面建设的成熟经验转化为制度。

再次,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原来党建中“反腐倡廉建设”换之以“纪律建设”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新提法,更加凸显防腐败和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和策略保障。其中“深入”的含义,不只是向纵深推进,更要向制度推进。制度建设是将反腐败斗争由治标推向治本的关键,只有完善的制度才是遏制腐败的根本保障,才能巩固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进而取得压倒性胜利。反腐败工作更是一项现实“斗争”,要想实现伟大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反腐败斗争是伟大斗争的一部分。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较量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最后,对党的建设质量提出了要求。力求“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盛会,在思想、发展、政治、人民和党建等方面取得的丰硕的成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把各项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张桂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崔冉: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中心2016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 杰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政治法律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