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前街后尽琼瑶
2018-08-04许晓迪
许晓迪
有些人,不论你是否承认,就像某个顽固的情感结构,深植在大脑皮层,时不时地冒出头来,让你在怀旧的空当里咂摸出新的滋味。
比如说琼瑶。2018年了,我们还是能在大热影片《后来的我们》里,嗅出琼瑶式言情的古早配方;我们还是看着《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一遍遍地上热搜,“心机boy”尔康、“怼人鬼才”杜飞、“世纪渣男”何书桓,每个人物拎出来细品,都会引来一场全民狂欢。
很难想象,这位不断生产着话题与谈资的作家,已经80岁了。在《环球人物》记者眼中,琼瑶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20岁,皮肤细腻,脸庞白皙,口红鲜亮,头发吹得微微蓬松,似乎永远端庄温婉。
1988年,她就是以这种婉约的、带着自己笔下言情女主角气质的形象首次回到大陆的——1988年4月8日,香港启德机场,琼瑶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回想1949年,11岁的琼瑶随父亲由大陆到台湾,自此一别,就是39年的隔海相望。
39年后,50岁的琼瑶终于圆了归乡梦。40天里,她跑了十几个省,遍览北京名胜古迹,夜访长城烽火台,攀石林钻古洞,眺洱海看蝴蝶。游三峡途中,她去一家蚕丝厂参观,被全厂女工包围,一群人冲她狂喊:“我们都是你的读者!”
那时的琼瑶,已经完成了42部小说,《窗外》《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一帘幽梦》《在水一方》……每一本都在大陆出版,每本销量都有七八十万册,还不包括那些不计其数的盗版。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用唐代的一首打油诗《咏雪》形容“琼瑶热”的盛况空前:“六出冰花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在琼瑶笔下,爱情是第一生产力,可以超越年龄、阶级、金钱、才貌等一切桎梏。那些男主人公,或风流潇洒,或忠实善良;女主人公或温柔贤惠,或俏丽动人。他们爱得翻江倒海,死去活来,却始终辗转反侧,维持着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尺度。还有那些富于诗意的书名——《碧云天》《寒烟翠》出自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心有千千结》化用欧阳修的“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终有千千结”;《在水一方》则是《诗经·蒹葭》的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充滿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古典情调。
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陆读者来说,看够了蛤蟆滩的梁生宝、渣滓洞里的江姐与打虎上山的杨子荣,这样一个充满花草、月亮、君子、淑女的爱情世界,显得分外迷人。2004年《琼瑶全集》的策划人钟擎炬甚至认为,琼瑶在80年代“将中国人的阅读从一个状态领到另一个状态”。
1988年琼瑶的归乡之旅,还带来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相识。第二年,她再回大陆时,到湖南衡阳祭祖。一路上,一个叫欧阳常林的记者跟着她,全程陪同,被她戏称为“湖南骡子”。欧阳常林的坚韧和执着,深深打动了琼瑶。不久后,琼瑶就跟湖南电视台开始了一段甜蜜的合作。从“六个梦”系列、“梅花三弄”系列到“两个永恒”系列,再到《苍天有泪》,直至巅峰之作《还珠格格》。
1998年,《还珠格格》横空出世,作为第一个现象级的大IP,它承包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捧红了赵薇、林心如、苏有朋、范冰冰等一众少男少女,一句“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成为无数小学生的诗词启蒙,一首《当》至今仍是毕业散伙饭时的保留曲目……
20年里,每次《还珠格格》重播,总会引发一轮热议,正如琼瑶,似乎永远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2014年,她不满于正新剧《宫锁连城》抄袭她的旧作,将其告上法庭,“赌一把世间还有没有正义”,官司延宕3年,她最终胜诉。2017年,她出版新书《雪花飘落之前》,写一个陪伴失智中风丈夫的妻子感受到的煎熬与痛苦,将“尊严死”的话题抛向公众,让那些等待死亡的边缘人群得以被主流舆论关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琼瑶热”早已经降温。正像那首唐朝打油诗后两句所说的:“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在一个“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时代,言情小说也早已走出了纤尘不染的纯情堡垒,面包比爱情重要,琼瑶的苦情泪水注定被亦舒的精明强干所取代。
当20年前看着《还珠格格》度过童年时光的一代渐渐成长为看着《我的前半生》、在职场和社会中接受洗礼的一代,人们对琼瑶的痴迷,也化为犀利的吐槽。但在《环球人物》记者看来,无论如何,我们应当感恩青春岁月里琼瑶为我们奠定的“情感教育”。就像台湾作家杨照所说:“读琼瑶小说长大的人,会受过一种非现实的感情焰火洗礼,至少片刻中相信:现实的价值、世俗的观念,不是一切,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盲目相信琼瑶编织的爱情神话,不是件好事;然而活在只有功利现实的环境里,却是件更糟糕的事。在与琼瑶谋面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听着Ayawawa教女生如何将爱情当作筹码换取婚姻与利益,总是会怀念琼瑶电视剧里那群策马红尘的少男少女们潇潇洒洒、轰轰烈烈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