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世界杯许
2018-08-04陈静屈佩郑心仪
陈静 屈佩 郑心仪
2018年6月14日,莫斯科球迷广场,数万名球迷屏住呼吸,紧盯着大屏幕。随着一声哨响,背号“17”的俄罗斯球员戈洛文右脚任意球直接射门,足球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越过人墙,直挂球门。广场瞬间被欢呼声引爆,数万人一起高唱俄罗斯国歌,歌声嘹亮整齐:
“俄罗斯,我们神圣的国家,
俄罗斯,我们可爱的家园。
顽强的意志,辉煌的荣耀,
是你永恒的财富!”
《环球人物》记者置身其中,不禁心潮澎湃:真不愧是“战斗民族”!
谁能想到,就在这场比赛前,俄罗斯队还被媒体和公众称为“史上最弱东道主”呢?
是“战斗民族”还是“战五渣”
“史上最弱东道主”弱在何处?几个数字就能说明:70——俄罗斯队在赛前的世界排名中,位列第70位,在世界杯32强中排名最低;32——俄罗斯队(含苏联队)已长达32年未能从小组赛出线;2——俄罗斯队在此前参加的3届世界杯上,共赢2场;63——在赛前网络调查中,投票的5万多人中有63%认为俄罗斯队无法小组出线。
“战斗民族”到了球场上,似乎成了“战五渣”。但再往前看,数字又有了变化。“战斗民族”从1958年开始,11次打入世界杯,3次打入8强,1次第四名;从1960年开始,11次打入欧洲杯,夺得1次冠军,3次亚军;此外还获得1956年和1988年两届奥运会的金牌。在这些辉煌的背后,“战斗民族”使用的名字是苏联队。
举国体制为苏联国家队源源不断地输送足球人才,锻造出了一支天赋与纪律、灵性与韧性交织的球队。而在苏联的政要中,也有大量球迷,比如当时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元帅曾担任足球俱乐部的名誉主席,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在空军任职时曾组建了莫斯科空军体育俱乐部。他们的喜爱推动了足球事业的迅猛发展,苏联队成了国际绿茵场上令人畏惧的“红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1994年开始参加世界杯。由于阵容老化、球员流失等问题,“战斗民族”在球场上屡屡折戟,甚至在1998年、2006年无缘世界杯决赛圈。这也难怪赛前舆论一致看衰,认为俄罗斯队会步2010年的东道主南非队的后尘,再次打破“东道主必定小组出线”的定律。
但当本届世界杯的帷幕拉开,俄罗斯队的表现无愧其“战斗民族”的美誉。戈洛文的进球将俄罗斯队与沙特阿拉伯队的比分锁定在了5:0。酣畅淋漓的大胜、无懈可击的大胜,“战斗民族”在球场上向世界亮出肌肉。5天后,他们又以3:1的绝对优势跨过埃及队,提前一轮锁定晋级名额。头两轮小组赛共进8球,俄罗斯队追平了1934年意大利人创造的世界杯东道主开局最好纪录。
一直密切关注俄罗斯足球的专家布拉德利说,自己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我无法用言语告诉你俄罗斯国家队过去两年有多烂,而他们现在两战两胜,还卷走了8个球,这实在是太荒唐了”。更极端的言论来自英国和美国。英国媒体疾呼“需要对俄罗斯球员加大药检力度”,美国反兴奋剂机构负责人则表示“异乎寻常的表现需要额外检查”。6月24日,国际足联对此正式作出回应:未发现俄罗斯队涉兴奋剂的证据。
显然,这些声音忽视了“战斗民族”的天然性格。他们虽然脚下技术不够细腻,但战术明确、纪律严明,进攻极具效率。再加上“北极熊”与生俱来的身体素质、强悍的对抗能力,以及特有的勇猛和顽强,更使得俄罗斯队成为任何一个队伍都应该忌惮的球队。
俄罗斯队主帅切尔切索夫是球队实现蜕变的头号功臣。他极具针对性的排兵布阵、战术布置奠定了连胜的基础,他对球员的安排和使用还屡屡出现神来一笔。不过,这位门将出身的本土教头的功劳并不止于此。在接手俄罗斯队的两年里,他注重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和提携,实现了球队的新老更替。闪亮的俄罗斯新星戈洛文,正是球队中最年轻的球员。
是“小鸡”还是“沙皇”
“战斗民族”的历史上并不缺球星,苏联时期曾拥有3位欧洲金球奖得主:雅辛、布洛欣、别拉诺夫。三人中最有名的是列夫·雅辛,唯一一个以门将身份获得金球奖的球员。他一生扑出了超过150个点球,完成了270场零封对手的比赛,被贝利、克鲁伊夫等足球名宿认为是世界足球史上最好的门将。他把守球门时,苏联队收获了1枚奥运会金牌、1座欧洲杯冠军奖杯以及1次世界杯第四名。如今,就算在遥远的足球王国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都竖立着一座雅辛扑救动作的铜像。
苏联解体后,“战斗民族”耀眼的球星莫过于“沙皇”阿尔沙文。他在2008年欧洲杯八强赛上,以1进球2助攻帮俄罗斯队战胜风头正盛的荷兰队,一战成名。此后,他登陆英超豪门阿森纳,频频献上惊艳表现。阿尔沙文成名时已27岁,很快因年龄增长而状态下滑,迅速陨落。此后“战斗民族”星光黯淡,阿尔沙文甚至被人们称为“末代沙皇”。
幸好在本届世界杯上,“新沙皇”横空出世。在揭幕战中,17号戈洛文参与主导了首战5个进球中的4个,大师级的表现惊艳世界。光看外表,戈洛文似乎很难和“战斗民族”这4个字联系起来。他瘦弱单薄,俊秀的五官倒和德国球星罗伊斯有几分相似。其实,他的人生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战斗。
1996年5月30日,戈洛文出生在位于西西伯利亞的卡尔坦。这个仅有2万多人口的小镇,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大多数人祖祖辈辈都从事着与矿业相关的工作。戈洛文差点也不能例外——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矿工。幸运的是,在他6岁时,矿场老板把戈洛文介绍给了卡尔坦体育中学的教练普列苏诺夫。这位因矿井事故失去了一只手臂的俄罗斯人,就此成了戈洛文的足球启蒙老师。
逃离父辈的轨迹,是戈洛文的第一场战斗。他从小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俄罗斯的国脚,还跟父亲说除了踢球什么都不想干。但在当时的境况下,戈洛文的梦想无异于空想。卡尔坦条件艰苦,仅有一个球场,踢球的人想凑齐两支球队都困难,而西伯利亚气候寒冷,冬天又长,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室内踢球。戈洛文的自身条件似乎也不够出众。教练普列苏诺夫回忆说,戈洛文当时和别的小孩没多少区别,最大的区别或许是,他每次训练时都充满热情、格外努力。正是这份热情和努力,让戈洛文等到了命运的转机。
2012年,16岁的戈洛文终于在代表西伯利亚参加的一次比赛中被球探发现,成为俄超豪门莫斯科中央陆军足球俱乐部的青训储备球员。最初,他因为瘦小的身材和娃娃脸被人嘲笑为“小鸡”,但严寒天气训练出来的强悍体能,以及室内踢球练就的严密脚法,很快令戈洛文脱颖而出。2013年,他入选俄罗斯U17国家队,并作为主力使该队获得了当年欧青赛冠军。
然而前路并未就此成为坦途,戈洛文的第二场战斗悄然打响。2016年欧洲杯,戈洛文首次参加国际大赛,表现十分平庸;2017年联合会杯,他难改俄罗斯队小组赛惨淡出局的结果;在俱乐部,他备受教练宠爱,却常因缺乏大局观而犯错,导致球队丢分,备受争议。挫折面前,戈洛文并未放弃,反而咬牙承受住了磨砺,终于在2017/2018赛季破茧成蝶——他不仅是中央陆军该赛季最佳球员,更在俄超最佳球员评选中位列第三。
充沛的体力、优异的脚法和出色的视野,让戈洛文成为俄超本土冉冉升起的新星,更在世界杯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新的战斗已经开始——带领“战斗民族”在世界杯上走得更远,以及在世界杯后进入尤文或曼联等豪门球队,直面欧洲五大联赛的挑战。这将比之前的两场战斗更艰辛,并且胜负难料,但“战斗民族”何惧战斗?
是足球流氓还是“微笑天使”
如果说在本届世界杯期间,“战斗民族”在球场上爆发的战斗力,有些出人意料,那么场外球迷的战斗力,从来没人质疑。
2016年欧洲杯在法国举行。小组赛时,英格兰队撞上了俄罗斯队,结果1:1打平。现场的几千名英格兰球迷十分不忿,一看现场的俄罗斯球迷只有几百人,立刻拿出了足球流氓祖师爷的架势,脱去上衣公然叫骂、拿起俄罗斯国旗抹屁股……大肆挑衅。结果,俄罗斯球迷丝毫不负“战斗民族”的威名,立刻挥起拳头冲上去,几百人把几千名英格兰球迷打得连连败退,打完还不忘在网上发文嘲讽,“英国人都是娘们”。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事后如此报道——《250名俄罗斯球迷打退数千名英格兰人的攻击,迫使他们狼狈逃窜》。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谈到这件事时,承认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随后又说:“我很不解,200多名俄罗斯球迷是怎么暴打数千名英格兰球迷的。”
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纪录片《俄罗斯的流氓军队》,一探究竟。在这部纪录片里,足球流氓脱下黑T就成了司机、记者、软件工程师、警察,甚至选美冠军。为了保持战斗力,他们会自发组织搏击、长跑训练,其中一名公司员工甚至拿下了欧洲跆拳道比赛的冠军。
“带上拳头去过节”是俄罗斯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唯有打架才能抒发他们欢庆时的激动。俄罗斯知名球迷、斯巴达官方球迷俱乐部前会长奥列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然表示:“俄罗斯在历史上不断被侵略,面对危险,奋起反击是我们的本能。”
而今夏,“战斗民族”面对的这场战斗,却需要他们藏起肌肉,露出微笑,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热情好客。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录制了一段视频:一群俄罗斯球迷面带微笑,用歌声欢迎大家来现场看球,“来呀,来呀,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参与了欧洲杯斗殴的瓦西里,也承诺自己会与英格兰球迷和平共处,“我想给他们买啤酒,和他们成为朋友”。就连《环球人物》记者采访的俄罗斯球迷罗曼也主动说:“希望世界杯期间,外国人来我们国家看一看,俄罗斯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为了敞开怀抱拥抱全世界球迷,“战斗民族”不仅化身“微笑天使”,还变身成精致的细节控:街道两边飘扬着世界杯旗帜,餐馆里出现足球主题菜品,地铁车厢也被装饰成世界杯主题;到处都有用各种语言书写的“你好”和“欢迎”;城市地标性建筑、交通枢纽周围都设置了志愿者中心,给球迷提供服务、分发城市指南;莫斯科红场上设置了足球公园,供人们踢球互动;圣彼得堡的餐馆被要求更新多语种菜单;球迷广场上免费提供画国旗、拍照片的服务;在比赛的11个城市都设置了官方球迷区及其他替代性观球场地;一些画廊和博物馆对球迷免费开放……
“战斗”被留在了球场上,球场外,足球、微笑、歌声和欢乐才是主流。一夜之间,俄罗斯的饭店、酒吧、咖啡厅、宾馆都成了小型俱乐部,就连商场、露天广场、地铁电视、博物馆里的大屏幕都播放着有关足球的内容。当《环球人物》记者身穿球衣漫步在俄罗斯街头,无数披着三色国旗、穿着俄罗斯球衣、脸上贴着國旗贴纸的俄罗斯球迷,大笑着向记者打招呼,甚至邀请记者一起合唱《喀秋莎》。在球场附近,记者还看到踩着高跷穿着民族服装的俄罗斯年轻姑娘与其他国家球迷合影留念,以及全身彩绘白蓝红国旗的俄罗斯人举着国旗和过往人群热情问好。“战斗民族”张开了柔软的怀抱,但在俄罗斯队大胜沙特阿拉伯队后的狂欢游行中,人们仍能窥见他们的战斗力丝毫不减——女球迷在街头疯狂灌酒以示庆祝,男球迷载着一头活生生的大黑熊到街道上庆祝。
多家俄罗斯媒体把“战斗民族”的这次世界杯之旅称作“一个童话”。球迷阿尔乔姆说:“俄罗斯人等了32年,才等到如今的胜利,进球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继续走下去,俄罗斯队还会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我们就要前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