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志丹: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2018-08-04摄影报道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国工农红军刘志丹烈士陵园

摄影报道/张瑞芬

刘志丹像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松柏苍翠的刘志丹烈士陵园里回响着这首陕北百姓感怀人民英雄的歌谣。

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攻打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他用年轻的生命,以血肉之躯建立了不朽功勋;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英雄的名字。

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原名刘景桂,字子丹,后改名“志丹”,是取自“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以示自己赤心为党。曾在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红军北路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担任要职。1996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杰出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陈放在马栏革命纪念馆的刘志丹与谢子长革命场景画作

毛泽东为刘志丹烈士题词

追求真理 救国救民

他生长在当时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对旧中国的黑暗状况十分不满,立志救国救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1924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

11年的革命生涯,他参加并领导渭华起义,组建工农革命军;和谢子长、习仲勋等人开辟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领导陕北军民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为西北根据地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将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出师抗日的出发点。刘志丹身经百战,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挫折、冒险和死里逃生,率领的部队在重重围剿中屡屡被打散,却又一次次奇迹般地发展壮大。在贯彻执行党的各项任务中,刘志丹总是率先垂范,以大局为重,光明磊落,严于律己,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和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

以民为贵 根植民心

刘志丹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就是“民为贵”。他的部队,敌人来了,拿起枪杆是红军。敌人走了,放下枪杆,就是农民。走在哪里就干在哪里,劳动在哪里,地就种在哪里。战士和乡亲们很少称刘志丹“总指挥”、“主席”,更多的是称他“老刘”。东征出发前,刘志丹对妻子同桂荣说:“我爱父母和乡亲,我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要生而益民,死而谢民,使农民过上安宁的好日子。”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他留下的唯一骨肉是年仅6岁的女儿刘力贞。最后的遗产是半截铅笔,6支香烟。

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刘志丹烈士陵园位于延安市志丹县城北的炮楼山和瓦窑山之间的山坡上,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刘志丹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中国工农红军刘志丹烈士陵园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刘志丹:“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前后党和红军的作风建设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选
刘志丹让大家称自己“老刘”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