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慌
2018-08-04张予墨
张予墨
叶有心……
——题记
风轻轻地拂过,不忍打扰残阳下的宁静。我与母亲坐在阳台上,被浓浓的茶香笼罩着,静静地品着茶。树,似安详的老人般相互倚着,鸟儿的叫声东一簇西一簇,给人以说不出的舒适感。忽然,一声刺耳的“好个‘春风又绿江南岸!”打破了这份宁静。
我起身探寻“噪音”来源,只见是一个三四十岁却已白鬓的男子。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匆忙回到位子上,拾起被打破的和谐。
幽幽的专属茶的清香扑鼻而来,端起精致的茶杯,我准备好好感受“天之精华”。
我抿了一口——怎么不配与茶色呢?色中带着深邃的红,味儿却有几分平淡……疑惑在心头盘旋,又如鹰般一次次地俯冲。我凝视着,“突兀的外表,包裹着轻薄的心?”举起杯,对着天空,大口地喝着,只见空中突然飞来那只鹰,我望了很久,停了停杯……
茶香越来越浓,茶壶也快见底了。母亲去泡了茶,茶色淡了些。我仍思索着——便对方才的念头感到可笑。细想,从茶的浅淡到浓郁或浓淡均匀,这与生活中某些“复杂之事”多么相似。看出一点苗头后,我便兴致勃勃地探究起与身边事物的联系。学习上,谁也不敢对谁轻意下定论。有人蓄势待发,经历黎明前的昏暗;而有人循序渐进,决心积跬步以至千里。这都是他们的决心在“作祟”,我们恰好是看不到的。正如茶,这其中的浓淡分布,旁人又怎会知晓?只有泡茶人懂得罢了。我们的指手画脚显然是不明智的,只会有意无意地糊弄自己,去达到自信心的满足与足够理由的懒惰。
其实你我都知道,这令人费解的人世间有许多规律,从茶里引出思考,而感到自己行为的单纯。在不知人世浓淡分布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用更加努力来应对他人未知的、突如其来的“浓”吗?我为过去的自己感到惋惜,也许我领悟得有些迟了。
母亲手里倒着泡茶用的开水,眼睛却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我,欲言又止。茶,己看不出原本的茶色了。我接着想,不同人对于同一种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比方说不同年龄的人喝茶:孩童喝茶,与水无别;青年喝茶,只品其苦;成人喝茶,回味其甘;老者喝茶,无限感慨。
就说成人喝茶吧,若单单“品其甘”也是好的,而他们是将这“甘”理解错误了呀——就像被水过分浸泡的茶叶,平淡得近无味了,还有韵味可言?从一撮撮使荒地变为生命花园的茶叶上来想,难道他们会愿意任由水的过分汲取吗?
可某些成年人仍滔滔不绝地谈论:“我家孩子一年级,就报英语、钢琴、作文培训班了!古人说得好,‘先苦后甜嘛!长大必成大器!”
鲁迅却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是啊,这才是童年真正的样子。急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理迫使他们大力抽取孩子童年的欢笑,以为这就是“先苦”!这反倒是“榨取”生命!他们将只言片语串起,编成“育儿圣经”,再不加思考地隨意使用……难道,凡是接受过早教育的孩子,天资就一定与众不同吗?我倒愿意尝遍世间的每一种滋味,在该努力的时候轰轰烈烈地奋斗一场!
我隐约有些担心。孩子,己没有孩子气了。多年后,他们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回头时,是否会感到遗憾呢?
春风,强行给江南岸刷了一层由多色合成的绿。
“叶的使命是带走贫瘠,茶的使命是体会人世。我们懂的太少了!”
母亲抬头注视着我,“也许贫瘠真的带走了吧。可那儿,仍是荒凉啊!”说完,便看向渐渐暗下的天空。我惊讶地看向母亲,奇怪她竟懂得我的所思所想。
几只鸟儿飞进视野,好像成为了我的听众。“但,我不能因为昨日的遗憾,去放弃明日的美好;不能因为井口之路的艰险,就情愿堕入深渊,就像……不能因为梦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梦!”话不是很长,我却说得气喘吁吁。再看向天上的明月,仿佛格外得亮……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散文。习作的标题引人入胜,但是细细品读过文章,并没有发现小作者对这个标题的字眼有直截了当的叙述,而是通过品茶,品出了人生的不同时期的“荒与慌”,从而阐述主题: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该做的事情,虽然责任不同,但是面对挫折的心态都相同。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对付“慌”的一把利器,旨在鼓励读者克服困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