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无心插柳让国人可自由出入北极
2018-08-04
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我国的领土范围都集中在亚洲,在海外没有土地。但实际上,在远在3千公里之外的北冰洋,中国还有一块“土地”,价值巨大,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出入、逗留。这块土地就是位于北极圈内,欧洲边缘的斯瓦尔巴群岛。
段祺瑞的无心插柳
斯瓦尔巴群岛上的新奥尔松小镇,是人类进军北极点的出发地之一。20世纪初,欧洲各国发现斯瓦尔巴群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于是相继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如果不缔结一份条约,欧洲各国有可能因斯瓦尔巴群岛而发生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
当时中国正处于混乱时期,各个军阀为了地盘大打出手,本没有闲心管这个条约。然而,1925年法国却派出代表主动找到了段祺瑞,想让段祺瑞派个代表去签字,也想让中国承认这个条约。
段祺瑞不好不给法国使者面子,就随便派了个人去签字。签过字这件事也就没人再提,毕竟这个条约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确实没有作用。当时民不聊生,哪有人去这个地方旅游,更不要说国家去搞科学实验了。
于1925年8月14日生效的《斯瓦尔巴条约》规定,该群岛不得作为军事用途,缔约国可在挪威法律之下,自由出入该岛,无需签证,享有在斯瓦尔巴群岛地域及其领海内的捕鱼、狩猎权,开展海洋、工业、矿业、科学调查活动的权利。
斯瓦尔巴群岛成了极地科研热土
直到1991年,中国人才真正开始行使条约签署国的权力。1991年秋天,中国探险家高登义应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的邀請,参加了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联合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
按照高登义的话来说,这次探险考察的最大收获,是在Y·叶新教授赠送的《北极指南》中看到了《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他在书中注意到,中国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约国,Y·叶新教授还建议他向中国国内提议,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考站。不过由于年深日久,高登义起初将《斯瓦尔巴条约》带回国时,知道这一条约的人很少,这个消息后来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2004年7月28日,中国在新奥尔松建立中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作为对北极科学调查活动的基地。黄河站落成后,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级科学考察站。
如今斯瓦尔巴群岛云集了世界各国众多的科学家,成为了一块极地科研热土。
当时中国外交正在融入国际社会
中国近代和外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大多丧权辱国,但《斯瓦尔巴条约》则完全不同。当时的法国政府,究竟出于什么考虑,邀请和北极毫无关系的中国去签订这个条约,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有学者推测,这或许和当时中国外交正在融入国际社会有关。
虽然北洋政府执政期间,处理内政显得很弱,但在外交方面却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而且也有一批真心为国谋利的仁人志士在外交、军事上努力。他们的功绩和历史地位,是应该被后人所纪念的。就像《斯瓦尔巴条约》一样,在近百年后和能看得到的未来,都为中国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和价值。
(综合《新华每日电讯》、凤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