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腐败:落马贪官花百万请名厨
2018-08-04
2月19日晚,备受吃货们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部正式开播。其实,一些贪腐官员也钟情于吃喝,许多官员被拉下水,正是从吃吃喝喝开始,最终演变成了“舌尖上的腐败”。
周本顺花百万公款请名厨
2016年,在中纪委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中,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吃喝的细节,引发舆论关注。
周本顺出身贫寒,也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成长为高级领导干部。权力的提升也意味着风险和诱惑的增长,然而周本顺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热衷于结交各路“朋友”,享受着各式人等的热情围捧,最终身陷其中。
据悉,周本顺调任河北后,按规定应该入住省委统一提供的周转房,但他对周转房的条件不满意,而是看中了一座二层小楼,上下共16个房间,面积800多平方米。周本顺要求把它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
除了他之外,这座房子里面住着他的秘书、司机,然后还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两个厨师都是从湖南选的,专为照顾他的口味特意安排的。而这些保姆和厨师的工资两年多以来达到上百万元。
陈安众只喝5000元以上的洋酒
有媒体曾报道过,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喜欢喝洋酒,且只喝5000块钱以上一瓶的,常在宾馆玩到凌晨三四点。
陈安众被查处也正是因为“好酒”。早在2013年5月,中央第八巡视组进驻江西,刚开始面上谈话并没有发现很有价值的线索。于是,巡视组拓宽谈话范围,加大个别谈话力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爱喝酒,交际面很廣。”断断续续中,巡视组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陈安众有个毛病,爱喝酒,喝完酒还喜欢找女孩子跳舞、去桑拿洗个脚……”有萍乡干部群众这样反映。随后,巡视组又赶到其担任过市委书记的九江市“挖”情况。经过深挖细查,发现原来他喝酒吃饭都有老板当“钱袋子”。巡视组及时将问题线索移交中央纪委,陈安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很快就被查实。
张建津吃一米长的鳄鱼尾
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在《永远在路上》中自述,自己和私企老板在一起时,经常吃活的龙虾、鲍鱼、海参、东星斑鱼。至于吃法也有讲究,“这些鱼有的原来是清蒸,后来就是吃火锅”。
2014年张建津因公务出访意大利,期间正逢他过生日,陪同的老板在米兰一家高档餐厅为他庆生,“聘请外籍名厨,吃高档西餐喝名牌洋酒,花费上万欧元”。
有一次张建津到香港开会,还曾品尝过私企老板为他安排的“鳄鱼尾”晚宴。“给安排了一条鳄鱼的一个尾巴,那条尾巴应该很大,差不多有一米长,当时摆的是整个带形的,也很好看。”张建津说。
此外,张建津“隐蔽吃喝”也有高招,除了用矿泉水瓶装茅台,他还让医药集团一家下属单位把会议室改造成了临时餐厅。在临时餐厅里,张建津会指示下属采买一些海蟹、辽参等海鲜食材,请来餐厅的专业大厨,现做大餐,现场进行吃喝。
特权勾兑出舌尖上的腐败
此类舌尖上的贪腐并非个例,山西国信投资集团原董事长上官永清生活奢靡,长期饮用从韩国空运的牛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王天普一顿饭喝掉8瓶茅台7瓶红酒,消费4万多元;江苏省委原常委、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经常出入豪华场所接受宴请,是一名“茅台酒爱好者”,就喜欢喝茅台,特别是年份茅台……
《中国纪检监察报》称,“舌尖上的腐败”本质就是特权腐败,都需要权力的勾兑或交换。而当贪官以“小意思”“吃点喝点没什么”自我安慰和开脱的时候,就基本已经失去了心理防备。从这个意义上讲,从“舌尖上的腐败”到肆无忌惮的贪污受贿只有一步之遥,所谓“一步踏空,万劫不复”。
(综合《法制晚报》《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