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你巧妙避开议论文的“雷区”

2018-08-03江虹

求学·理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雷区徐悲鸿论点

江虹

因为议论文写作有规律可循,所以不少同学在高考时会选择写议论文。同学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番冥思苦想后,完全听从老师的要求,写出合乎规范的文章,虽然面面俱到,但就是得不到高分,让人泄气。其实,这很可能是你不经意间触碰了一些“雷区”,从而导致文章不讨阅卷老师的欢心。

一、揭开“雷区”面纱

1.大而不当的标题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议论文中,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眼睛要有神,文章才能脱颖而出,让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标题往往容易流于空泛、大而不当等,比如“说畏惧”这一标题,作者对“畏惧”持什么样的态度、“畏惧”所指、文章所论等均不明了。换个题目“勇者知惧而不惧”,阅卷者立马领悟文章观点:有所畏惧也不失为勇者,直面畏惧才能做到真正不惧。同时,这一标题也给了阅卷者咀嚼涵咏的空间。

2.拖拖拉拉的入题

文章的开头是最让人费心的,秉承着“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观点,许多同学总是想尽方法让中心论点“千呼万唤始出来”,故事素材引进、新闻热点导入、一股脑修辞排列,由于篇幅所限且语言水平不高,文章往往是拖泥带水、啰里啰唆,开头写了一大堆,也没有把文章的中心论点简洁鲜明地亮出来。

3.摇摆不定的态度

议论文的灵魂是论点,论点的提出讲究“鲜明”二字,作者要明确表明文章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不能含糊其辞。如果观点态度模棱两可,就犯了大忌,文章内容也容易产生混乱。打个比方,辩论赛上有正方、反方,但不会存在中间方。写作时,各打五十大板的投机取巧之举,很难让文章得到高分。比如一篇探讨“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文章,作者提出“人性时而善,时而恶”,自认为“善”“恶”两个方面都能谈到,既完备又辩证,实则是“伪辩证”。“何谓人性的本质”“善与恶如何界定”都不甚明了,难得高分。

4.混乱松散的结构

议论文最大的魅力是逻辑严密、气势逼人。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相反,随意甚至混乱的结构就会给人思路不清之感。平推式地罗列观点,容易显得呆板,而徒有简单结构之形,不具内部逻辑的论点结构,也同样不可取。

5.例证不当

论证观点时,例证是最常见的方法,也是容易产生错误的一种方法。

(1)把“例证”当作“叙述”。叙述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要求描写生动形象。而在议论文中,例子的存在是为了证明观点,它应当简练、内含逻辑并扣合论点。

(2)只“叙”不“析”。列举几个事例,对事例既不加以分析也不加以总结,而是需要阅卷者自己去分析,或者分析的时候泛泛而谈,毫无论证力度,这是不可取的。

(3)选例牵强或雷同。由于积累的素材有限,可选择的余地小,因此有些考生会生硬牵强地将例子附在论点后面。细看之下,文章的論点和例子没有关联,例子不能支撑论点,论点也不是从例子中分析得来的,动辄搬出司马迁、屈原等名人素材,也会大撞车,引起阅卷者的厌烦。

(4)例证无序。针对一个论点选择多个例证时,内容容易杂乱无章。常见的不当写作方式有:要么各个例子的含义雷同,叙述角度没有变化;要么没有详略得当的安排;要么时空错乱,不能按照历史年代、国别种族排列;等等。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合理的逻辑就会影响文章内容的正确表达。

二、变“雷区”为亮点

1.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

好的议论文标题,要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体现出作者审题的准确与深刻,或是炫出文采与意蕴。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拟题。

(1)一语中的,统摄全文

文题要切合材料内涵,让阅卷者一看就知道你揣摩透了题意。题目不要泛化,更不要直接拿话题作标题。比如话题作文“职业与事业”中,有一些优秀的标题一看就知道文章不俗。《躬耕亦是英雄事》透露了“简单的职业也能做出不凡成绩”的主题,《万职均等,且自聊余心》是要表明“职业的意义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高下不择,异同能安》一定会论述到“职业不分高低贵贱,重要的是要有做事的心”。

(2)缩小话题,找准切口

写作文时,以给出的话题为核心,从某个角度缩小范围,选准切口有利于思路的顺利展开。比如“幸福”这一话题,以“幸福是一种心情”为题,划定了幸福的内涵;以“幸福由体味而来”为题,意在写感受幸福的途径;以“贡献他人,幸福自己”为题,极具思辨性,写出了幸福的意义。

(3)巧用技巧,点化标题

给拟题增光添彩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善用比喻、拟人、对比,化用诗句、名言、歌词,创意使用标点与公式,一反常规反弹琵琶。比如“读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理解”——《对面的老师看过来》、“学习与休息”——《7+1>8》、“尊重”——《自尊?自辱?》、“竞争”——《感谢你的朋友》等。

2.开宗明其义,文华夺其目

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议论文要做到开宗明义,一开始就应该立即破题、扣题,继而迅速摆出鲜明的中心论点,表述的时候做到语言精练而不乏文采。这里介绍几种较为简洁明快的方式。

(1)直入法

“传统之事,千年历史之积也。其中嘉言懿行,慧能修德,须为吾辈所继。然时日新月异,故不可一拘于此,而阻前道。”(《传统与创新》)古风卓然,凝练的文字直接点出新时代的人们应如何对待传统的论点。

(2)反入法

“孔融让梨,千古流传;六尺微巷,众人称颂。但在面对那一枚枚闪着金光的金牌时,我不禁问道,我们是否应该让出它们?我们又到底该让出什么?”精悍的文字间,博古通今,正反对比,引起读者对“礼让”的辩证思考。

(3)引入法

引用故事时事、名人名言、古诗古文说明论点,能够增添说服力与文化内涵,但对引用材料要做到精练隽永。“‘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原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告诫其子刘禅时说的。这就是说,不要因为恶小就去做它,不要因为善小就不屑去做它。”(《勿以恶小而为之》)

3.站定山头唱山歌,旗帜鲜明举论点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作者需要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佐证。在文章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是作者对某人某事的见解是怎么样,都要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表述中心论点时,避免“是/当然……也未尝不可”诸如此类的模棱两可的说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之路少不了勤奋的付出”“一分耕耘,未必一分收获,勤奋之余,决定成功的因素还有许多”这两个观点独立看来皆成立,分别写在不同的文章中都可以算是鲜明的观点,但杂糅成“我们的成功需要勤奋,当然,有勤奋也不一定成功”的话,就会让文章的表意不明了。不如简简单单地在文章开头摆出中心论点“成功之路少不了勤奋”,然后论证完“勤奋”的话题后,在文章末尾处简要地补充“勤奋只是基础,除此之外,我们的成功还需智慧、时运等诸多条件。但是,连勤奋也做不到,更何谈成功呢?”达到辩证论述即可。

4.条分缕析讲道理,结构严密摆气势

选择合适的论证结构能让文章逻辑清晰,论点突出。倘若能再构成逐层递进、加深层次的纵深感,那更是受欢迎的。我们在动笔前,可以先列出提纲,有几点要关注:一是紧扣中心,不蔓不枝;二是全文一盘棋,层次要清晰;三是分段要清晰,论证层次分明,每段内容容量要合适;四是各段间不可少了过渡照应的文字等;五是首尾要呼应,出现点题的字眼。我们来欣赏以“出名要早/晚”为话题的一篇习作《诗酒趁年华》的文章结构:

中心论点:出名要趁早

分论点:我们不如把“出名”二字理解为到达自己的理想彼岸,实现人生价值,而“趁早”便是要秉持“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态度,珍惜自己的才华,不断发掘自己的才能,不可让年少激情在岁月中消磨殆尽。——概念分析,名词解释,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若不趁青春年华立下志向去奋斗拼搏,而只是贪图享乐、蹉跎岁月,又怎能有作为?——正面论证,树立年轻人应当拼搏的观点。

青春年少不努力,岂等力不从心时?——反面论证,青春时期不努力,机会稍纵即逝。

“出名要趁早”并非急功近利,好走捷径,它应是建立在拥有远大目标与不懈奋斗之上的。——补充论证,保证了观点的辩证性。

这篇文章围绕“出名要趁早”这个统一的论题展开,正反论证结合,层次清晰。我们再来细品其中的一个分论点段落,重点欣赏其中的起承轉合处。

固然有“人生如酒,越久越醇”的说法,但人在时光的打磨下难免会渐渐力不从心,加之世事喧嚣,扰乱心绪,恪守初心便成为一件难得的事。而青春年少是一个人最美的状态,焕发着蓬勃生机,我们又有何理由不趁早奋斗?难道要抱着“出名不嫌迟”的心态,待到万事皆空时,再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感?

5.得来一则金素材,成就半篇好文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量积累素材才能在论证时信手拈来。但是,积累也有窍门,建议大家避开用得滥俗的素材,尽量关注文化味道浓一些的素材,可以按照古今时代、中外国别、历史典故、时事焦点等门类做个分项梳理。当然,即使你肚里的墨水很多,也没必要在一篇文章中全部倒出来,素材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度,简而有理。

(1)“二月春风似剪刀”

同样的布料,做出来的衣服品级高低,要看师傅的剪裁功夫如何。素材的使用,不能在所有文章中一成不变,要能够根据论点的需要,对素材进行恰当的裁剪、加工和改造。剪裁,就是要把材料中不相干的、多余的文字忍痛割舍,去芜存菁,只留下对论点有利的部分。我们来看一段题为《谈“伯乐”精神》的例证。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所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如果没有徐悲鸿这个伯乐,哪有傅抱石这匹千里马驰骋于中国当代画坛?

修改后的文字:

著名画家傅抱石因穷困不得不以卖画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就像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徐悲鸿眼睛一亮拍案惊呼,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这匹千里马终于找到了可以纵横驰骋的疆场,找到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前段例证只是单纯地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而后一段文字根据论点进行针对性的论述,目的明确。

(2)“横看成岭侧成峰”

素材的加入,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生动形象,但素材的叙述不能孤零零地存在,一般的模式是“例+析”。同一则素材在不同的文章中出现,则是要学会根据论点,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另外在分析中一定要有不断回扣论点的语句。

在论述作文话题“执着与变通”时,有同学写道:“林徽因,一代才女,钟爱建筑,学贯中西,执着一生。五十年代,她为保护北京古城墙据理力争。城墙煌煌,钟灵宝辉,文明遗产,应万代保护。她在人代会上陈词,她闯入市长彭真的办公室争辩。她执着,执着于自己的事业,执着于斯,慰心于斯,终生于斯,不相变通。一种责任由林徽因的心底涌起,执着是山,执着是河,她的行动令人永世景仰。”而换个话题“宽容与血性”时,我们可以继续运用林徽因的这则素材,在例子后面加上扣题的分析:“为了保护文物,林徽因可以超越国家恩怨、家族仇恨;为了保护文物,她据理力争、痛斥吴晗,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柔弱女子身上所迸发出来的无穷力量,那力量的源泉是责任。”

(3)“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证的运用不能呆板,对比、假设等都可以灵活插入。当事例较多时,还可以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将一个事例凝练成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呈现。“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如果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眠于街市深巷间;如果没有能人善士的指点迷津,那么没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业,名垂千古!”(《论赏识》)这段例证中,例子均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作者只是简单地将其罗列出来,便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猜你喜欢

雷区徐悲鸿论点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谨防“勾股”中的“雷区”
你要避开的 “雷区”
因式分解八大“雷区”
《墨猪图》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徐悲鸿的底线
巧过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