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济南市为中心的省会城市文化圈的现状及发展
2018-08-03任丽赵秀云
任丽 赵秀云
[摘 要]“文化力”是一个城市最核心的软实力。构建省会城市群文化圈,本质上是要打造具有深刻内涵和鲜明特色的“济南文化”,突出济南中心城市的地位;构建省会城市文化圈,应加强区域联盟,以济南为中心横向、纵向联合起来,整合资源,构建城市文化圈;省会城市文化圈建设需对文化脉络进行整合,打造省会城市群文化圈建设的主体框架。
[关键词]济南市;都市圈;城市文化圈;文化脉络
中图分类号:TH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30-0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说经济是城市腾飞的翅膀,那么文化就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构建省会城市群文化圈,本质上是要打造具有深刻内涵和鲜明特色的“济南文化”,突出济南中心城市的地位;构建省会城市群文化圈,把省会城市群文化圈建设成为内涵深厚、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竞争优势突出的区域一体化文化体系。
一、国内外都市圈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都市圈的研究比国内早许多。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都市带如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都是分布在欧美等国的。最早提出城市经济圈概念的是德国经济学奥古斯特.家勒施,1939年在《经济空间秩序》著作中,论述了城市早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为和重要作用,揭示了城市圈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过程。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在《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中首创“大都市带”理论。1951年日本学珍木内信藏提出了“三地带”学说,其思想进而被发展为“都市圈”理念。
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历程较短,对都市圈这一新型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起步。上世纪80年代周一星教授(1988)提出了都市连绵区的概念。张伟(2003)提出,“都市圈是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邻近城镇组成”。张强(2008)在《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组织研究中》提到在都市圈的发展演化中,中心城市始终占据着系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高地,具有最高的经济势能。侯兵(2011)在《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中提到以文化的视角,深入探讨都市圈的旅游空间整合问题。陆林(2013)在《都市圈路旅游发展研究进展》中提到立足都市旅游圈发展研究的问题,需要选取典型的案例区,加强从都市圈旅游发展新要素,有机体、全球化视角进行研究。孙凤毅(2014)在《特色文化资源视阈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中指出也以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城镇化建设,避免“千镇一面”、“千城一景”局面;注重并发挥都市经济文化圈的引领作用。
综上,国内许多专家对都市圈的研究较为透彻,并提出了都市圈的发展需要有领头羊,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整合区域文化,锻造独特的地域文化。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地位更显优势。济南的竟争优势不仅在经济,更在文化,在于优势文化支撑下的产业经济加速崛起,在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双轮并举、大幅跨越。打造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都市文化圈,能尽快实现成为全国中心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更能突出济南作为“文化泉城”的宏观定位。
二、济南都市圈现状
济南都市圈简称为"济南圈",是以济南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济南都市圈地处山东省中西部,承东启西,在山东省区域经济格局中居重要地位。济南都市圈地域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6个城市和滨州的邹平县,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人口3219.4万。2006年,山东省提出了加快省会城市经济圈发展的战略构想,要求以济南为核心,以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六市为依托,推动省会城市经济圈实现一体化发展。目前济南都市圈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发达,城市类型丰富,目前已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在山东经济圈中有着较强的实力。依托各市已经形成的经济合作基础,为省会城市文化圈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三、济南都市文化圈的发展
文化圈的建设,需要依托城市群来展开。城市群是文化圈建设赖以展开的空间载体,并且城市群需要通过中心城市的聚集和带动作用来实现区域发展的一体化。济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深挖济南独特的文化优势,能以文化主题带动区域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济南的区位优势,统筹整合都市圈内各种资源,可尽早建成旅游服务中心名城。还可以充分发挥齐鲁文化的品牌效应,以济南为中心,积极弘扬历史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现代时尚文化,打造文化型省会都市圈,建设现代文化中心城市。
省会城市文化圈的建设应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已经发展的省会城市经济圈形成的区域和发展基础,加强区域联盟,将省会文化群内的各类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以济南为中心横向、纵向联合起来,整合资源,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核心标志区;着力打造主题公园。区域内城市还应加强互动,实现文化交流常態化;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文化旅游双赢;进一步挖掘济南“泉”和聊城的“水”,德州的“运河文化”和滨州的“黄河文化“等特色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快城市群文化一体化发展。
省会城市文化圈建设应该对所在区域的文化脉络进行整合,以齐鲁文化为核心纽带,围绕齐鲁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和省会文化四大文化脉络展开,打造省会城市群文化圈建设的主体框架。齐鲁文化具有原发性特征的本土文化: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统称,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而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黄河文化和泰山文化代表了省会城市文化圈的历史文化个性和地理文脉;省会文化代表了与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活相关联的文化要素。
文化崛起正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助推力量,省会城市群文化圈的建设,可以为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寻找到新的产业支点,提升城市群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收益水平;建立和强化城市群范围的文化共识,为省会城市群范围的多领域协作提供一种共同的价值导向和制度文化,夯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根基。
参考文献
[1]王纪人.对都市文化综合研究的几点思考[J].光明日报,2006(12):1-2.
[2]石兆宏.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圈建设-山东构建省会城市群文化圈的可行性[J].山东社会科学,2013(8):95-99.
[3]焦伟杰.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4]王国正.我国都市圈空间范围与类型界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0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编号:201706389)
[作者简介]任丽(1985-),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区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