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债危机十年,欧洲经济近喜与远忧

2018-08-03

海外星云 2018年14期
关键词:普拉斯希腊欧元区

6月22日,希臘总理齐普拉斯(中)参加庆祝活动,庆祝希腊打赢抗击债务危机关键性战役

自彼而始,由彼而终。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风险暴露,2010年3月进一步发酵,并开始向“欧猪五国”(PIIGS,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蔓延,最终演变为冲击全球的欧债危机。八年之后,欧元区财长近日同意希腊在今年8月第三轮救助计划到期后退出救助。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将该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提升至B+。希腊债务危机“火源”熄灭,标志着近10年的欧债危机告一段落。但考虑到今年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再度引发债市、股市巨震,加之欧洲国家总体债务水平仍居高不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难民问题冲击,欧洲经济未来前景难言明朗。

债务危机长跑落幕,希腊股债齐升

6月22日,欧元区19个成员国财政部长结束谈判,就希腊债务危机救助计划最后阶段的实施方案达成一致。与会欧盟和希腊代表认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已经终结。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表示,希腊终于变回了一个正常国家,在政治上和财政上重获独立。从23日起,希腊将重拾信心、重振力量。

上述协议条款包括:同意希腊延期10年偿还第二轮救助贷款的966亿欧元,并延期10年支付利息。此外,欧元区债权人还将发放150亿欧元新贷款,作为目前对希腊860亿欧元救助计划的一部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希腊债务减免协议表示欢迎。IMF认为,此举将在中期大幅改善希腊债务状况,但他们对希腊长期债务前景仍持保留意见。

受此影响,希腊国债收益率扩大跌幅,五年期国债收益率跌35个基点至3.16%,为5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股市方面亦表现良好,希腊基准股指涨幅为2.5%。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提升至“B+”。标普认为,债务展期和一定规模的现金缓冲,将覆盖希腊债务支付直至2021年,也将偿付2022年到期的部分债务,显著减少了未来两至三年希腊的再融资风险。该国银行业在削减规模偏高的不良贷款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应当支持希腊的金融状况。

欧盟经济事务专员皮埃尔·莫斯科维奇表示,希腊债务危机至此告终,可将其描述为一个“历史性的~特殊的”时刻。

回顾过去八年的时间,危机解决主要还是得益于欧盟内部较富裕的成员国通过纾困、输血的办法,包括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手段,来支持其解决债务问题。目前来看,希腊通过严明的财政纪律,采取财政紧缩、削减公务员、开支收紧等手段,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已摆脱了最困难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受到波及的国家也相继退出了救助机制。2013年12月,爱尔兰政府宣布正式退出由欧盟和IMF主导的金融援助计划,随后葡萄牙也退出该机制。与此同时,没有接受借助的欧元区国家经济也在持续回暖,随着希腊危机画上句号,欧债危机从理论上已经宣告结束了。

只有欧洲央行没有“欧洲政府”,欧债危机必然形成?

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始于2009年底爆发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但若要更深入地理解欧债危机,则必须把时针拨回上世纪末。

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草签,希腊成为欧盟初始12国之一。1998年,欧洲央行正式成立,欧元发行箭在弦上。然而,在1999年的欧元区创始11国中,希腊却未能占得一席。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公共债务占GDP比例也不得高于60%,彼时已经债台高筑的希腊,并不满足这两个条件,自然遭到无情拒绝。不甘落后的希腊人费尽心思,无奈打开的却是潘多拉的盒子。

2001年,几近绝望的希腊找到了最擅长“金融创新”的高盛,后者通过设计货币掉期交易,实现了以极低利率以及长达10年以上的还贷期限的方式向希腊借贷10亿欧元,从而“瞒天过海”地抵消了希腊高企的公共债务,并将希腊的赤字率与公共债务率降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红线以下。

不过,纸是包不住火的。加入欧元区之后,希腊并没有坚守财政纪律,赤字率和公共债务率反而如脱缰野马般一发不可收拾,对欧元区形成巨大拖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两条红线,也逐渐失去了对欧元区国家的约束力,沦为一纸空文。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2010年上半年,欧洲央行和IMF一直致力于为希腊债务危机寻求解决办法,但分歧不断。欧元区成员国担心,无条件救助希腊或助长欧元区内部“挥霍无度”,并引发本国纳税人不满。

由于欧元区内部协调机制运作不畅,救助希腊的计划迟迟不能出台,导致危机持续恶化。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接连爆出财政问题,德国与法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也受拖累。与此同时,“欧猪五国”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纷纷遭遇下调,国债等资产质量的恶化亦开始冲击欧元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终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侵蚀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有分析认为,欧债危机的爆发几乎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根源于欧盟内部对成员国缺乏足够的约束力。无论欧盟如何努力限制成员国标准,都无法改变欧盟内部只有“欧洲央行”而没有“欧洲政府”的事实。经济向好时,各国戮力同心,政治立场与财政政策趋于一致,但当经济或政治环境遭受重大外部冲击,如2009年的欧债危机与近几年来的难民湖出现时,各国因发展程度的不同,往往大难临头各自飞,即采取不同的政治立场与更为符合自身国情的财政政策。此时,统一的货币政策无法完全弥合各国之间的分歧,原本的合力将迅速演变为离心力。

抗击危机八年,三驾马车三轮输血

为了挽救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欧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抗战”,并主导发起三轮“输血”救困行动。

自2009年底希腊捅翻债务篓子后,由欧盟、欧央行与IMF组成的“三驾马车”在2010年与2012年组织了两次大规模输血,分别送出了1100亿欧元与1300亿欧元大礼包,代价是要求希腊“勒紧裤腰带”,并进行包括私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改革。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已将高福利视作理所当然,且10%人口都是公务员的希腊,在后危机的五年间,接受“三驾马车”帮助的同时,却迟迟不展开改革。在以降福利与私有化為主题的“由奢入俭”基调下,希腊GDP持续负增长,非但迅速耗尽了两轮资金,债务情况更是进一步恶化。

在这一关键时刻,希腊迎来了新的领导人——左翼政治家齐普拉斯。2015年1月,齐普拉斯首次当选希腊总理时就许下诺言:希腊债务危机一天不终结,他就一天不打领带。齐普拉斯的主张很简单:一方面,以退出欧元区做威胁,要求勾销希腊债务、增加援助;另一方面,则是做适当的妥协和改革。

2015年7月,齐普拉斯向欧元区债权人提交了一项新方案,通过承诺养老金改革与加税,来换取债务减记以及新一轮纾困款。2015年8月,希腊议会正式批准了来自“三驾马车”的第三轮输血。正是这笔850亿欧元的三年期纾困款,帮助希腊撑到了今天。

在第三轮纾困款的驰援与欧洲经济整体复苏的大背景下,2018年上半年,希腊悄然成为了欧元区经济增速最快的成员国之一。刚刚过去的6月份,希腊之所以能够实现债务展期,主要还是由于德国需要团结的欧盟,因而选择放希腊一马。今年第一季度,希腊失业率仍高达21.2%,公共债务率仍接近180%,只能说希腊刚刚度过最危险的时期,未来发展前景仍不明朗。

政治乱局持续,欧洲经济前景难言明朗

尽管近期欧洲经济表现良好,希腊债务危机又有所缓解,但分析人士认为欧洲经济前景难言明朗。

数据显示,欧债危机已经过去八年,但欧元区债务仍处于高位,政府降杠杆成效不彰。截至2017三季度末,欧元区政府总债务占GDP比重为88.1%,高于2010年一季度的83.9%;重债国中,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总债务占GDP比重较2011年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但目前,欧元区经济面临多重风险。首先,市场利率快速上升可能对欧元区市场利率和欧元汇率形成提振作用,将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增加欧元区债务违约风险。其次,欧洲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体,强势欧元将通过出口影响欧元区经济扩张动能。强势欧元也将对欧元区通胀构成抑制。再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将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潜在风险,欧元区作为全球第二大贸易经济体料难独善其身。欧美之间的出口存在较大同质化竞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或对欧元区贸易的威胁更大。

同时,英国“脱欧”谈判进程迟缓,西班牙政坛更迭,斯洛文尼亚等国右翼政党势力壮大,德国总理默克尔因难民问题再陷国内政治风波。欧洲政治乱局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将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从而拖累欧洲经济复苏步伐。(摘自《欧洲时报》)(编辑/谭玖)

猜你喜欢

普拉斯希腊欧元区
赛普拉斯的“三头两绪”
赛普拉斯的“多面手”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欧元区2016年GDP增长1.7%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紧缩计划引爆希腊大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