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美父母,放下内疚和焦虑
——专访“中国华德福教育之母”汤·彻丽
2018-08-03许丽丽
特约记者_许丽丽
“更好地去理解并满足你孩子的需要,什么时候做都为时不晚。尊重孩子精神的完整性,用爱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独特的成长规律、性格和能力。当我们以这些方式滋养我们的孩子时,同时也在疗愈我们自己。”
早上9:30,三圣花乡一处民宿,来到约定采访地点。眼前的汤奶奶(汤·彻丽)个子不算高,头发花白,穿一身舒适的宽布衣,笑起来眼睛里都是小星星。她浑身散发着暖洋洋的气息,跟“奶奶”二字很贴切,但一时还很难把霸道的“中国华德福教育之母”称号和她联系在一起。这是一次美好得几乎忘记了时间的采访。整整三个小时,72岁的汤奶奶精神充沛,认真而完整地问答了我的每一个问题。
童年
1946年,汤·彻丽出生在越南一个中产阶级大家庭。家里12个兄妹中,她排行老四。跟中国传统家庭相似,汤·彻丽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住在一个大院子里,祖父祖母一辈都精通中文,时常教她中文,可爱的奶奶也总在她耳边念起《论语》中的“子曰”“子曰”……
在大学期间,汤·彻丽主修了哲学与教育专业,同时兼修了其他艺术类课程,获得了早期教育的硕士文凭
其实,早在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在今越南北部设置了管理机构,之后一千多年时间,越南与中国封建王朝保持着“藩属关系”,他们使用汉字,设立孔庙,沿用科举考试制度,甚至被称为“小中华”。直到清朝末期,1867年,法国占领越南南部,越南逐渐沦为殖民地,才开始废除汉字。
小的时候,汤·彻丽和众多兄妹在自家院子里嬉戏玩耍,直到七岁,才去上学。那时没有花样繁多的塑料玩具,几乎整个童年都是在大自然中愉快度过,一根木棍、一块石头、一条橡皮筋,都能和小伙伴玩出很多花样。有时也学着母亲做手工活,自己用废纸制作娃娃,用废布料制作娃娃衣服。到周末,便和兄妹一起回乡下看望祖父母,在大树底下乘凉或躲雨……
与很多孩子一样,母亲是对汤·彻丽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如今72岁的她,回忆起母亲,印象最深的还是陪伴。“她很爱做手工,每次专注做手工时,我们总围在她身边观察、模仿。她总是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吃饭,不催促,足够的时间睡觉,不打扰。”
寻找教育本来的模样
在越南完成高中教育之后,年轻的汤·彻丽便前往澳大利亚开始求学之路。
热爱哲学的她,在大学期间,主修了哲学与教育专业,同时兼修了其他艺术类课程,获得了早期教育的硕士文凭。毕业之后,汤·彻丽参加师训,并在澳大利亚当地一所学校开始实习。这一年,汤彻丽22岁。但没想到,她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一个个规规矩矩坐着,老师时时责骂学生,整个氛围紧张而压抑。当时,汤·彻丽对教育还谈不上有深切的理解,“但心里那份感觉不对,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
汤·彻丽决定回家乡越南。回去后,她发现当时越南的教育和氛围更糟糕。她在一所普通高中教授英语课程,这期间她遇到了自己的爱人,两人结婚后决定一起前往英国。在英国,汤·彻丽在一所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找到了工作,并生下儿子,正式成为一名母亲。
当儿子4岁时,汤·彻丽不得不四处寻找合适的幼儿园,并最终选择把儿子送到一所离自己工作不远的英国公立幼儿园。在一次幼儿园晚餐上,汤·彻丽发现,小小的孩子们需要规矩地穿校服,老师则得意地分享上课要如何教授知识。那晚回家,汤·彻丽失眠了,第二天,她决定把儿子从幼儿园带走。
不想放弃的她,又在英国寻找了很多幼儿园,最终走进一所校园,她两眼发光:“孩子们到处玩耍着,欢笑着,感觉像进入一个花园。”那是汤·彻丽第一次遇见华德福幼儿园,并下定决心以后也要当华德福老师。
华德福教育,起源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国内饥荒遍地,罢工四起。面对纷乱的社会问题,德国思想家、教育家鲁道夫•施泰纳认为改变的关键在教育。1919年,他利用人智学的研究成果,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并强调教育应该是身、心、灵三元和谐发展。
“车的后排座,就是儿子的幼儿园”
当汤·彻丽决定当一名华德福老师时,她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和丈夫孩子开始了长达几年的非洲之旅。
在与自然的充分接触中感知生命的节律
一家三口开着旅行车,一直从北非开到了南非。汤·彻丽开玩笑说,“车的后排座就是儿子的幼儿园。”每天,儿子都有画画听歌听故事的时间,并且每次到一个村庄,一家三口就会停下来住几天,让儿子和当地的孩子在非洲大自然中尽情玩个够。期间,汤·彻丽也参加了非洲华德福师训。这样一直持续到孩子六岁,汤·彻丽一家才回到澳大利亚定居,让儿子去上学。
定居澳大利亚之后,汤·彻丽和丈夫开办了一所华德福学校,汤·彻丽在幼儿园任教,丈夫在小学任教。其实两人能照顾儿子的时间并不多,但她却发现儿子每天都过得非常愉悦,“儿子每天晚上泡澡时,一边往身上抹肥皂泡泡,一边嘴里不停哼唱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一次周末度假,汤·彻丽发现上二年级的儿子喜欢边玩边解答算术题,“请给我一点算术题吧。”“那边有两辆白车,三辆黄车,一共几辆车呢?”……
最后,汤·彻丽不得不提醒儿子,“现在是度假休息时间,每天只能做五道题。”而她和旁边的丈夫禁不住会心一笑。这时,作为母亲的她,终于放下了自己的焦虑,从儿子的状态中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
今年,汤·彻丽的儿子已经43岁,但他依然对童年的非洲之旅印象深刻。父母的“散养”方式,激起了他对学习最大的兴趣和热忱。
所有的节奏,都在规则之内
当然,对汤·彻丽来说,教育孩子并不是一味让孩子自由就OK了,重要的是节奏。
在深入学习了华德福教育,与儿童工作几十年以后,她并不推荐父母带着孩子去太远的地方,进行长途旅行。如果有的家庭不得不在旅途中带着孩子,也应该注意保持旅途中的节奏,诸如足够的睡眠,足够的故事、歌曲、艺术活动,有规律的饮食,以及与其他孩子的交流和自然的接触……
这一点上,汤·彻丽一开始便有意识地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建立起来。“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玩,其实这一切的节奏都在规则之内的。诸如,在一家人该吃饭的时候,要做好餐前礼仪,如何端坐,如何摆放碗筷,如何拿取食物,等等。”
华德福教育认为,万物皆有时。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正如一年有四季变化,一天有早晚变化,人们也应该过有节奏的生活,尤其是孩子。在0-7岁这个阶段,孩子生命体是用来支持物质身体生长的,身体长得好,以后才可以发展出坚强的意志。有节奏的生活进入孩子身体,可以成为孩子有益的养料,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空闲时,汤·彻丽一家唱歌、弹奏乐器,也让儿子学拉小提琴、吹竖笛、弹钢琴,家里藏书非常多,家庭氛围熏染下,儿子自然而然也爱上了阅读。直到14岁那年,儿子才突然发现家里居然没有电视机,“为什么其他家都有,我们家没有,太奇怪了!”原来,汤·彻丽有意不让儿子过早接触电视机、收音机,“不想让电子产品过早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节奏,太早接触没有多大好处。”
不过,14岁的儿子发现这一秘密后,汤·彻丽觉得儿子年龄已经足够大,可以在家里购买电视机了,但她也和儿子一起规定了看电视的内容和时长。
“电脑专家”儿子
15岁那年,儿子成为一家计算机店里的“电脑专家”,这让汤·彻丽十分意外。
在汤·彻丽记忆中,儿子在中学,常常和伙伴们自创游戏,设计游戏桌,然后再拿去卖。十五岁那年,一个周末早上,儿子穿着亮锃锃的皮鞋,戴一副黑框眼镜,告诉母亲说,“我找到一份周末兼职,去计算机店里工作,老板给我租了车,让我去教一位太太如何使用电脑。”
汤·彻丽太诧异了。那时,学校和家庭都没有计算机,从小儿子也几乎没碰过电子产品,却很快成为那家计算机店里的“电脑专家”,甚至还会维修电脑。至今,其实汤·彻丽也不了解儿子当初是怎么学会使用计算机的。“但能肯定的是,这与儿子从小获得的一种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有关。他长大以后,从事电影创编剪辑等工作,如今已经是一名优秀的电影制片人。”
在她看来,其实现在很多的电脑专家,小时候几乎都没怎么接触电脑。但他们在学习阶段,掌握了如何学习的能力和观察的能力,知道事情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等他们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去做就比较容易了。
“在幼儿园,我们给孩子讲故事,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提供的艺术化的教育环境和方式,都在为他们未来的创造力做准备。因此,很多华德福的孩子,在长大后都成为了艺术家,他们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去做事情,而不是机械重复。”
放下内疚和焦虑
至今,汤·彻丽从事华德福教育已达四十多年。从1994年开始,她在澳大利亚、中国、越南和亚洲许多国家做全职教师培训师,过去二十年,一直是中国华德福幼教领域最卓越的推动者,被称为“中国华德福幼教之母”,70多岁,她还坚持到中国各地华德福学校做培训,被大家称作“汤奶奶”。
工业革命后,伴随着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妇女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许多母亲一方面不得不和男性一样在劳动岗位去工作,一方面又因不能陪伴孩子产生内疚感。与中国家长交流,汤·彻丽发现父母们总是有许多焦虑的问题,需要得到真正的帮助和支持。于是,前后花了五年时间,汤·彻丽完成了《汤奶奶育儿经》一书。
在致年轻父母时,汤·彻丽提到:对自己好一点,为人父母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在职训练”。很少父母感觉他们做得完美。我们都是时代和文化的产物。更好地去理解并满足你孩子的需要,什么时候去做都为时不晚。尊重孩子精神的完整性,用爱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独特的成长规律、性格和能力。当我们以这些方式滋养我们的孩子时,同时也在疗愈我们自己。
在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创始人张俐看来,汤·彻丽已经成了中国华德福幼儿园孩子、老师和家长们共同的奶奶,“她竭尽全力地把她的健康育儿经验传播出去,帮助家长和老师们营造一个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帮助孩子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具有独立思想、丰富感受和坚韧意志的人。”
谈起自己的业余爱好,汤·彻丽坦言工作旅行的时间比在家里多,但只要在家里,会弹奏一些乐器放松自己,也喜欢打理自己的花园,而热爱阅读的她,仍保持旺盛的学习力,“以前习惯一天看一本书,现在至少一周看一本书,包括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如今,有两个孙子的她,每年会抽出时间去儿子家里帮忙,陪伴自己的孙子。
72岁的汤·彻丽依然有着旺盛的学习力,除此之外,每年她也会抽出时间去陪伴家人和小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