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属斌在纺织业中实现价值
2018-08-03袁春妹
本刊记者 袁春妹
一个90后纺机人的产业情怀
这是记者第二次深度对话纺织机械行业的年轻一代企业家,且这次采访经历似乎使我对于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在徐属斌身上,你会看到一种源于对纺织产业认同的热爱,这让他和自己的企业拥有了不竭的创新激情和前进动力。尽管少了父辈们数十载的行业历练,但很显然那种未被禁锢的思想所散发出来的活力带给人们的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新希望。
采访当天,记者是跟一位资深的国际代理商一起到浙江万事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在旁听他们的交谈过程中得知,这家代理公司在圈里非常有名,在纺机行业中有超过40年的经验,同众多国际一流纺机企业都打过交道,有很多纺织企业的设备都是从这家公司买到的。这位代理商说此行他期待已久。
声名鹊起
提起万事发可能并非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然而在印度、印尼、泰国等海外市场,它却是那些当地大企业非常熟悉的。在这些海外企业的眼中,WSF就是络筒机产品领域的一匹黑马,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凭借其优秀的产品技术很快布局国际市场,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认可。
事实上,记者第一次接触万事发也是2017年印度古吉拉特邦举行的纺机展上,这次展会很多国内知名企业都参展了。然而,万事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在展会上的表现完全出乎记者意料之外,在其展台采访以及多次经过万事发展台时,记者总能看到万事发的展台挤满了观众。侧面了解,很多到访者都是慕名而来。
因何慕名?是记者当即想知道的。这个几乎算是突然出现在记者视线里的企业到底厉害在哪里?后来,该公司总经理徐属斌向记者说明了缘由。
万事发在2017年拿下了印度当地最大纺织企业的订单,这家企业作为地区的标杆,其所选的设备会影响到很多同类企业。这些企业拜访万事发展台就是要来看看他们的榜样看中的中国设备到底是什么样子。谈及此,徐属斌颇有些无奈地说,万事发属于那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状况,主因是自己的团队在中国本土作战有些“水土不服”。
据介绍,目前万事发的管理团队大都是90后,有海归,有学霸,他们擅长各种技术研究,也极具创新精神,按理说,这样的团队定当所向披靡,可尴尬就在于这个团队中没一个人懂得如何跟客户“应酬”,一说跟客户吃饭大家几乎一律是发愁状。而在海外市场的商务中却少有这种“困难”,于是万事发的业绩拓展在海外市场就‘如鱼得水’了。
“当然,随着我们同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大沟通,发现很多企业也非常务实,可以直接用技术对话。现在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势头已经变得越来越好。”徐属斌说。
据徐属斌介绍,万事发目前在国内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势头也并非因为这个团队懂得了如何去“应酬”,更大的原因是一家万事发的海外客户在国内市场造成的竞争局面。当越来越多的国内同类企业开始重视这家纺企,分析其竞争力时,万事发的设备便被挖了出来。“如今很多国内纺织企业主动联系我们,相较于之前我们主动联系他们的状况,如今的侧面推动力似乎更奏效。”徐属斌说,“有些企业在深入了解了我们的产品后便顿感之前的选择有些草率。不过,我们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客观的对比,大家才能知道如何进行选择,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
万事发的市场拓展轨迹确实有别于其他,但这也让人们了解到了企业拓展市场的一种新模式。当然,不论如何,赢得客户最根本的仍旧是产品和技术,这也是徐属斌和他的团队所坚信的。
对话人物
FZJX: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徐属斌:责任心非常重要,其次是学习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FZJX:您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为什么?
徐属斌:不是。对比那些身边很成功的企业家,我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提升和努力。
FZJX:企业运营过程中最困扰你的是什么?
徐属斌:做企业没有最困扰,因为困扰经常都会有,是常态化的。
FZJX:中国企业家的有哪些特质和不足?
徐属斌:中国有各种类型的企业家,在他们身上有些共同点,其一是永远充满信心,其二是勤奋。不足之处可能在于做事的能力和路径方面。
FZJX:这个事业会是你们一辈子的事业吗?
徐属斌:当然!因为我喜欢!
FZJX:相较于上一代企业家,“二代”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徐属斌:我们的优势是国家给予的,良好的教育让我们得以站在更大的平台去发展。劣势是我们还年轻,经验不足。不过,这种没有拘束的思想更有创新的灵感和动力。
FZJX:你工作和生活上的时间如何分配?
徐属斌:目前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工作,此外的时间,5个小时睡觉,2~3个小时陪家人。
FZJX:在行业转型背景下,企业如何规划未来发展?
徐属斌:络筒机属于行业的细分领域,万事发将持续围绕络筒应用构建长丝最全面的技术服务体系。
兄弟连
万事发并不是行业的新面孔,徐属斌的父亲徐月明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这家公司,之前万事发主要做纺机器材产品,后来企业转型开始做整机。2016年,徐属斌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公司承担起了企业的总体管理运营。
“ 一个新人能管理好企业吗?”大家可能首先在脑海里反映出这样的疑问。事实证明,徐属斌没问题,且他带着自己的团队干得很漂亮!
据悉,在2016年徐属斌刚接手公司的时候,万事发的经营业绩只有300多万,到2017年,企业的经营业绩就迅速攀升到了1000多万,现在,2018年虽刚刚时间过半,徐属斌已经可以预见全年业绩会超过3000万。
或许3000万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算不得耀眼,但不容忽视的是万事发所呈现出来的活力和发展速度,以及徐属斌及其团队的战斗力。
徐属斌是浙大的高材生,学机械专业的他从大二学机械制图时就开始帮爸爸画图,直到他研究生毕业的这些年,虽然是学生的身份但他却一直在有意识地积累资源。专业是一方面,此外还有人脉。作为学校优秀学生代表,他经常参与、组织学校的各种活动,期间结识了很多专家和企业家,这些资源对于他此后的企业运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2016年万事发募集投资,也正是徐属斌的优秀表现赢得了万丰集团董事长陈爱莲的认可,并由此成为了万事发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作为我的校外导师,陈爱莲老师给了很多帮助,不仅仅是资金支持,还有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正是如她一样的企业家老师们的引导,推动着我们一步步向前。”徐属斌说。
万事发如今良好的发展状态,除了徐属斌的努力之外,他一手打造出来的这个年轻团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万事发担任常务副总的石九如是徐属斌的好朋友,早在石九如大二远赴德国读书的时候,徐属斌就跟他约定好两个人要各自努力积累资源,毕业后一起干一番事业。“目前,万事发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应该更多地归功于石总,他优秀的商务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已经成为了一个专家型营销人才,因他的出色能力让万事发更为顺畅地进入了海外市场。”徐属斌说。
同样,他的另一个浙大同学章科如今作为企业的行政主管,也是因为徐属斌的影响才进入万事发的。虽然他很内向,但却在万事发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这两年,万事发从人事制度建立到管理构架梳理等等,章科一手做了起来。“从一个作坊式的企业到现在的规范化企业,章科让万事发的内部运营井井有序。”徐属斌每每谈及此都为有这样的团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徐属斌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企业管理者,这两年从生产到销售,从技术到管理,他在努力学会把控企业运营的各种重要环节,这些工作让他忙得团团转。“这两年我每天用在睡觉上的时间不过5个小时,陪家人的时间也少得可怜。
但这两年,我画的图纸超过3000张,从零件到整机,我熟悉设备的每个细节。此外,对于公司生产流程的梳理也占用了我很多时间,作为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其中牵扯到了人的问题、工艺问题、场地问题等等,非常耗费精力。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已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徐属斌说虽然工作让他成了“过劳肥”,但想到自己解决的这些问题他很快就释然了。
在这个年轻团队的推动下,万事发的各个方面都逐渐步入了正轨。如徐属斌所说,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很多个阶段,如今,他和他的团队正在酝酿着万事发的新一轮的跃升。
角色转变
在徐属斌心中,万事发的特质和优势是其他同类企业无法复制的,就拿我们提及的那家印度知名纺企来说,虽然订单赢得不易,但此后万事发的海外市场拓展也因为这个极具意义的合作变得顺风顺水。
“我们从最初接触这个企业到签订订单大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需求分析到技术攻关、设备交付,以及后期在客户企业那里同国际一流同类企业进行的长达六个月的同台竞技,每一幕都在我们心里。”徐属斌说。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能够一出道就跟国际大咖们PK,必然会承受很大压力,但他们知道自己可以依靠的不仅仅是胆识,还有经得住考验的产品和技术。“客户对比了两家企业设备六个月时间内的运行数据,最终这个客户一封邮件便将订单交给了万事发。”对于这段经历徐属斌描述得虽然非常简单,但记者能够感受到他言语中的起伏,回忆当时的状况仍能很快把他带回到当时的竞争场景下。
经此一战,徐属斌和他的团队在如何参与竞争方面也有了一些感悟:面对硬仗,我们必须要保持心态平和,将目标放在发挥出自己该有的水平上,不用管其他。即便丢了订单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从中分析问题所在,从新再来。
功夫未负有心人,他们的努力最终让他们收获了客户的认可,据悉,今年,这家公司还有300多锭新订单落在万事发。
同样,此次这个国际代理商的到访,也是来跟徐属斌沟通一些客户合作问题的。据了解,其中有一家泰国非常有名的纺织企业,其纱线产品非常有特点,但也正是因为其特殊的纱线性能,使得这个企业的倒筒工艺变得非常难。为了解决纱线倒筒问题,这家企业陆续沟通过很多设备企业但都没能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后来辗转找到了万事发,很快他们的问题就被解决了,万事发因此拿下了这个订单。
这个行业阅历很深的代理商在谈到这些客户时特别分享了一些他的感受:“目前很多设备企业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上都显得有些能力不足。一方面,他们对这些个性化生产的工艺技术不了解,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他们不愿意放低姿态去进行研究,特别是一些国际老牌、大牌企业,更是不愿意为客户做出改变。可现实是:这样的需求已成常态,你若无法适应、满足,就拿不到订单。”
代理商所描述的状况其实也是万事发这两年在市场上奔走感受到的,万事发没有回避,而是将其作为了企业的经营策略。作为万事发常务副总的石九如对此看得非常清楚:“目前,在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力对比中,国外一流企业强在品牌知名度和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上,这是国内企业急需和必须要补的课。然而,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强项,就是从应用层面入手在细分市场上形成的竞争力,这些是那些大型企业、老牌企业不愿做或者很难做到的。这是机会!”
不久的将来,万事发将实现从络筒设备企业到络筒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据徐属斌介绍,目前万事发已经主动积累了不少纱线的倒筒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为万事发的设备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撑,也因为这些积累让万事发赢得了客户,并帮助了很多纺织企业步入了新的盈利模式中。
在万事发客户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一家新昌本地的企业,之前企业的纱线并无特点,企业竞争力较弱,后来通过与万事发合作,这家企业接触到了新的纱线生产工艺和标准,由此,该公司的纱线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还因此拿到了优衣库、耐克等大牌合作商的订单,如今他们的订单利润变得十分丰厚,企业运营非常好。这样的合作让万事发有了忠实的客户,也让徐属斌更加坚信:一些设备之外的技术研究对于企业乃至行业而言同样意义重大。
记者在参观万事发车间的时曾看到车间中摆放的各种各样的纱筒,原本以为只是万事发用来调试设备运行的,后来经徐属斌介绍,这些都是他们特意找来专门研究纱线倒筒工艺的。“这些纱线在原料构成、捻度、粗细乃至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助剂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些差别也使得他们适用的倒筒工艺各不相同。我们希望通过大范围的纱线倒筒工艺研究积累数据,找到各种纱线品种的最佳执行工艺推荐给客户。”徐属斌说,目前这已经作为万事发技术研究的一项重点工作,不久的将来,万事发将实现自己从络筒设备企业到络筒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徐属斌相信,这样的转变定会是非常精彩的!
记者手记
心之所向
与很多“二代”不同,他们有的不愿接班,有的被动接班,还有随便接班的,对父辈们的事业他们大都没有那么热爱,而徐属斌选择这份事业虽然也有传承父亲事业的成分,但主因却是为了跟随自己的意愿。虽然浙大同届毕业的学生只有他一个人进了纺织行业,也有无数个企业家朋友发出过极具诱惑力的邀约,但徐属斌相信在纺织业中能够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
“我知道很多圈外人看纺织行业都觉得这是一个夕阳产业,我认为他们不懂这个行业,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发现这个行业的亮点。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努力寻找都必然能够发现闪光点。”徐属斌说。万事发能够有今天的新面貌可以说是徐属斌的努力换来的。曾经,父亲想过拿着足够一家人幸福过一生的钱结束这个生意,是徐属斌几个通宵的沟通说服了父亲把这个工作交给自己。“一个人赚多少钱无所谓,但要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否则就是愧对人生。”徐属斌这样看待人生的价值,于是两年间,万事发有了巨大的变化,徐属斌用事实验证着自己的选择和自身的价值。
当然,眼前的一切对于徐属斌来说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他还年轻,毕竟万事发的运营也才渐入佳境。徐属斌说:“若你懂纺织,你就会发现这不是一个夕阳产业,而是一份值得让你奋斗几十年的事业。”可以肯定,不管未来是否充满坎坷,徐属斌都会迎难而上,那种源于他内心深处对纺织业的认同与热爱足以支持他行得更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