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兴农 互联你我
——2018农业物联网建设发展座谈会综述

2018-08-03崔建玲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联网农业服务

◆ 本刊记者 崔建玲

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等这些具体信息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这一改变,均源自于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何为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但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近年来,物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中,传统农业与物联网的结合,正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农业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步伐。

为促进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7月14日,在2018农业物联网建设发展座谈会暨共享农业“壹伍田园”发布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对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贡献智慧。

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

在我国,农产品滞销卖难情况时有发生。农业农村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做农业最理想的状态是,我们需要什么生产什么,需要多少生产多少,这样才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合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物联网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以SAIOT集团发布的共享农业“壹伍田园”项目为例,该项目拥有完善的物联网解决体系。每个月,北京生鲜店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农产品销售量拟制一个完整的种植计划,农户可根据订单需求进行种植,做到“未种先销”,为农户解决了农产品的滞销卖难问题。SAIOT集团首席架构师温文豪表示,壹伍田园项目的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根据我们的商业模式、技术手段,去解决滞销卖难等问题。

除了帮助农民解决滞销卖难问题外,物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石家庄市以构建省会数字农业综合支撑服务平台项目为抓手,实施了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通过智能服务、智慧农机、测土配方、益农信息微商和农产品价格实时发布系统等平台,对全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通进行了重构,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的“翅膀”。

今年6月,甘肃酒泉瓜州县智慧农业全国万亩绿色枸杞原料生产基地云端大数据监测控制中心平台在瓜州县布隆吉乡建成投用。该控制中心通过物联网建立枸杞产品电商销售管理平台,客户可登录中心服务APP,对枸杞绿色无公害生产流程进行跟踪了解,获得枸杞产品销售信息交换、线上订单营销、网络交易等一体化服务。对已销售的产品,采用独立二维码标识,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产品信息,进行产品安全溯源。控制中心还可以为政府涉农部门开展农业统筹监管、灾害应急预警、种植规划调整等提供依据,实现农业信息化、数据化的互联网平台综合管理。

针对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展物联网应用,唐珂认为,物联网实现应用、产生效果,应做到三点:第一,通过信息采集、分析决策、智能控制,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满足中高端需求,适应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第二,通过物联网技术,控制和调节农产品生长周期,避免农产品集中上市,错时均衡上市,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通过错峰上市提高农产品价格。第三,从绿色发展角度,对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在我国,小农经济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现状。如何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当下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今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汇报时指出,依托“互联网+”发展各种专业化社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使亿万小农户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更好对接,对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拓宽农民新型就业和增收渠道意义重大。

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联盟便是一家全国性、公益性服务组织,成员涵盖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经营性农业服务企业、科研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投入品企业、农业互联网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和其他涉农服务组织等,针对不同产业、地域、环节,研究设计先进、科学、高效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技术模式、解决方案,探寻破解农业生产性服务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如今,在全国,这样的服务组织越来越多。从2014年开始,重庆市在部分区县开展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分工合作机制,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接农户,促进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农业农村部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农民有两大愿望:第一,农民希望自己生产的东西是好东西。第二生产的东西能够卖出好价钱,前者是生产性的,后者是流通性的。如果用传统办法,通过面对面、手把手获得相应技术,销售产品,会出现从产地批发市场,到销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市场,从田间到餐桌中间存在无数环节,难以克服生产成本高、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如果采用现代方式,通过线上交易,则可解决这两方面情况。

那么具体如何实现呢?这需要前提条件和保障。张红宇表示,要实现农民的这两个愿望,首先需要政府搭平台,让所有农民都用得起这个东西,让所有农民都可以享受物联网带给我们的好处。其次,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建设涉农公益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户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成为农民手里的一种生产方式。如果农民想要获得第一手的生产技术,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就可获得。他还认为,企业在物联网建设上,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比如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都在物联网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石家庄市以信息进村入户试点为契机为小农户与大市场搭建了平台。2017年以来,以17个县(区、市)益农信息社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新业态,着力构建线上集农牧业投入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及综合信息服务为一体,线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可持续运营能力”的标准,建立益农信息社,解决小规模生产如何应对大市场的难题。目前,全市17个县(区、市)建立了县级益农信息社中心社、县级益农信息社销售电商平台和手机端微商城,还发展村级社700多家。

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到现在,我国农业物联网已经熟化了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实用系统、探索出了一批应用模式、制定了一批标准规范,并在大田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智能农业项目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深入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了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软硬件产品、技术和模式, 同时在全国8个省(区、市)进行物联网区域实验工程,有力推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和生产智能化管理。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我国物联网在发展中仍然面临推广成本高、技术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分别谈了自己的观点。

技术问题。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祝表示,物联网对传感器精度等各方面指标要求都很高,但我们的传感器还达不到要求,技术跟不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魏启文表示,我国现在不缺乏单向的技术,但是我们缺乏集成配套的技术,比如我们有很好的设备、设施,但是我们没有相应的技术配套。

成本问题。魏启文表示,物联网的设备、设施成本偏高,传感器,包括电子设备需要暴露在开放的自然界,我们很多设备寿命都比较短,同时价格也偏高,比如一套自动化昆虫检测设备需要50多万元。

传输问题。农业物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环境,高山、平川、坑洼等好多环境对数据传输有一定影响。

数据处理问题。农业物联网数据上传以后,我们的数据不系统、不完整,好多都是无效的。大数据现在大家都在搞,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都有数据,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很好地集成在一起。

基层不会用的问题。有了好的设备,但是基层的农民或技术人员,会用的比较少,需要农技推广教会用户,让他们把先进的设备用起来。

这些问题都是未来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东升表示,物联网平台能否成功要看两方面,一是技术能否成功,二是市场能否成功。如今,共享农业越来越火,针对共享农业发展,他建议,发展共享行业,我们要利用好供给和需求,不仅仅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要利用好政府的决策导向,我们也要在企业的决策上发力,三方面结合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实现互联互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联网农业服务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身联网”等五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抢占物联网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