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 合力脱贫
——余江县春涛镇山涛村贫困户李保华夫妻的脱贫故事
2018-08-03余江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 余江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遇变故却逆流而上,多灾难而愈挫愈勇,勤四肢谋柴米油盐,转思路以发家致富。通过养野鸡,贫困户李保华夫妻不仅脱了贫,还带动“穷乡亲”致富。
在余江县春涛镇山涛村一个偌大的山头上,有一个八亩左右的鸡舍。只见三五成群的野鸡活蹦乱跳的正在觅食。一大盆稻谷伴玉米粒撒向鸡群,几分钟时间被啄了个精光。这是李保华妻子吴爱华给野鸡喂食的情景。
吴爱华在调剂饲料
李保华夫妻俩为什么要在这山头养野鸡呢?
原本一家四口,虽然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也基本上过得去,怎么会变成“贫困户”?原因就在于夫妻二人皆生了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李保华检查出患有肺病,需要长期调养,干不了重活累活,经济收入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妻子吴爱华前些年得了慢性肾炎,看病生活等花销一下子增加,一时之间压得夫妻二人喘不过气。无奈之下,便举家回到了老家。
身子骨一天天好转了,李保华心里的石头却越来越重了。看着年迈的父母每日奔波操劳,看着年幼的两个儿子无忧的嬉闹,虽然享受了低保政策,党和国家也给予了政策帮扶。但李保华知道,坐等政府的救济不是长宜之计,自己不能再坐吃山空了,得想个法子让自己家里生活下去。
于是李保华便开始在电视上看一些农家养殖节目,也经常听村里人唠嗑哪家又发家致富,综合这些方法,看看哪个是适合自己的。后来看到电视上养殖野鸡的节目,想到自己家往上四代都是以打猎为生,对野鸡的习性也比较熟悉,再加上山涛村空气好、水质也好,养出来的野鸡,品质肯定好,另外村里周边也没什么养殖野鸡场,市场上卖的也不多,便动了想要养殖野鸡的念头。
念头动起来了便如星火一般迅速燎原再也收不回来。2011年,李保华向亲戚朋友借了近六万元,再加上自己所有积蓄全部用于投资养殖场。从外地购买了200只野鸡苗,在村子边承包了一片山头,搭建了养殖场,野鸡养殖就这么经营起来了。
然而,养殖并不是光有激情就可以。在养殖的头两年里,因为技术不成熟,养殖专业度不高,再加上对野鸡防疫防病措施不到位等等问题,导致野鸡存活率仅有50%左右,资金无法正常回笼,外债五六万无法偿还,每年的微薄收入远远不够一大家子生活,甚至在2014年,李保华还被列为了贫困户。
生活窘迫,养殖陷入困境,依然没有让李保华夫妻放弃,他们坚信,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养殖技术不过关,便开始看书,翻阅资料;书上学得不扎实,便去高安等地参观学习,现场咨询;要打疫苗,他便自学,跑到当地疫苗站一遍又一遍地请教……三十几岁的汉子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功夫不负心人。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野鸡也养得健康健壮,2015年,在春涛镇政府以及当时村庄挂点帮扶单位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协调帮助下,一次性帮助销售野鸡400只,极大地缓解了李保华夫妻俩的资金压力,也更加坚定了信心。同年,李保华的舅舅入股养殖场,养殖场正式取名为山涛村环颈椎野鸡养殖基地,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野鸡长势良好,每只都长到了2至3斤,每只售价在30至60元。由于放养,加之没有投喂任何饲料,肉质细嫩鲜美,品质优良,广受各位顾客青睐,不到一年就销售1000多只,收入7万多元,实现了养鸡致富。2016年李保华夫妻一举实现脱贫。
在养殖场,妻子吴爱华刚见到记者时显得有些紧张,对着镜头说话也有些结巴。随着采访的深入,她也打开了话匣子。在谈到野鸡品种时,吴爱华故作神秘的告诉记者,我这里呀,养了一种珍珠鸡,属于放养,平日里这些鸡到处跑,还会飞,可是我只要拿着哨子一吹,它们不管在哪,只要听到了哨声,就会马上自觉地跑过来,还会排成队呢。说着说着,便要拿起哨子演示给记者看。在她的脸上,哪里还有初见时的羞赧,眼神中透着得意,完全就是骄傲和自豪。
而今,养殖场已逐渐步入正轨,养殖规模已达4000余只,利润也较为可观。此时的李保华想着自己创业时的艰辛,想着自己得到的那些帮助,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去反哺社会。于是,经与镇政府、村委会联系沟通,李保华开始与村里的5个贫困户结对帮扶。每户一年4500元的分红,同时再聘请这些贫困户来养殖场打临工,帮助种植红薯苗,喂养野鸡,平常80元一天,若赶上农忙季节,则100元一天。
对于未来,夫妻二人更是信心满满,不断扩大野鸡养殖规模,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带动周边更多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