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探讨

2018-08-02宗学会

祖国 2018年11期

宗学会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即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需求,更要培养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略的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育水平需要得到大力提高。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初步探讨,以此希望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激发学生兴趣 改善教学模式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笔者的观察和发现: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往往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其认为体育这门学科不是学生的主流学科,所以无须分散自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在上体育课时,这部分教师一般采用自由活动的教学方式:首先,带领学生围绕操场跑步;然后,让学生在体委的指挥下做广播体操;最后,教师宣布解散,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从本质上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会让他们忽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思想上产生错误的想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分为三个步骤来探讨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即激发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模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一、激发学生兴趣

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的参与性并不高,其集中表现为在运动时较为懒散、体育锻炼时不积极配合、在体育课堂上随意说话、自由活动时躲到教室中学习文化知识等行为,纵观以上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教师不重视,给学生树立了错误的榜样;第二,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核心素质教育比较忽视;第三,学生的学业较为繁重,主流学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结合具体原因,笔者认为要想改变学生学习体育时比较忽视、漠视的现象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激发他们的兴趣。

首先,提高教师素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采取激励措施来提高教師的薪资待遇,以此提高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会等,从而为提高整体师资力量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教育,业余时间可以为自己充电、聆听资深教师的经验等。

其次,加强体育精神。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秉着灌输式的思维习惯,缺乏相应的体育精神。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并不应该只将其变成一种口号,更应该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即与他们平时的作业相结合,以此将体育运动算入其成绩的考核中去。

最后,减轻学生负担。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导致他们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分散在体育学习上,笔者认为主流学科教师与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从长远角度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高效学习部署战略计划,以此将体育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既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业任务,同时又可以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体育精神、减轻学生负担为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共同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改善教学模式

教师在展开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这门学科本身的便利条件与特色优势,即其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与主体性,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改善往常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增加体育的趣味性、生动性与活泼性。笔者认为可以从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远距离的师生角色关系来着手准备。

首先,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往的体育课堂更多的是集中在室外,即使遇到天气不好而改到室内的情况,其更多的时间也是被其它学科所占据。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将室内与室外的教学任务有效结合起来,在室内授课时教师可以着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鉴于理论的枯燥,教师可以在自身学科的基础上,并结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多样化的选择,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生本教学等;而在室外时则可以带领学生舒展身心,从而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训练。

其次,紧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常体育教师只有在开办运动会、组织体育活动等情况下才会与学生进行联系,而学生也把体育教师放在了边缘化位置,双方之间的零互动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设置了一定的障碍,笔者建议体育教师不仅应该在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时体现自己的主体性,更应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主动地参与他们的生活,并及时为其解决遇到的问题等。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措施,教师可以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等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但是,教师需要保障两点方可组织:一是学生的安全性;二是活动的便利性,只有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实现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的意义。

笔者认为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应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带领学生参加,不能将设施场所局限在学校内,还应该面向社会,比如:爬山、游泳、拔河、球类竞技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不能沿用较为传统、刻板、单一的体育活动,只要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参加。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既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内在品质与精神。

以上就是笔者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所作的探讨。当然,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还需要广大教师提出批评与建议,以此督促笔者不断地严格要求自身。

参考文献:

[1]王玉花.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7,(05).

[2]王淑真.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