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
2018-08-02国明
摘要: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为了保持大学生良好的发展状况,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并落实好相应的工作,给予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强化、认识水平提升等必要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大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也将逐渐提升,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基于此,本文就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展开论述。
关键词:教育水平 大学生 安全教育 措施 管理
实践中若能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落实好相应的研究工作,则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使得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更多的关注,且在适用性良好的措施支持下,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效性,进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一)实践中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问题
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步伐加快过程中,高校的教育水平逐渐提升,为高素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实现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受到大学生社交活动较多、接触范围较为广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压力大,可能会使大学生实践过程中面临着人身及财产安全问题。具体表现为:1.随着大学生社交范围的扩大,使得他们在参加社交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而部分大学生因社交安全知识掌握少,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会因诈骗事件、同学间的关系不融洽等,导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无形之中给自身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使得他们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2.大学生的财产安全问题大多与盗窃案件有关。这类案件发生时的目标为大学生的财物,且在不同盗取手段的作用下,使得大学生的财物被盗取,进而给大学生个人、学校、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实践中大学生财产安全问题的发生与戒备性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学校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二)实践中的消防安全问题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过程中,消防安全问题的存在,威胁着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具体表现为:1.随着大学生生活条件及高校住宿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电脑、热水器等不同用电设备逐渐进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因部分大学生未能按照宿舍管理规定进行用电,使得他们的宿舍生活中出现了烧水做饭、熬夜玩游戏等现象,间接地加大了火灾事故发生率,给消防安全问题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一些大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了乱扔烟头的习惯,且在思想上对高校的好防火安全制度不重视,加上自身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可能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实践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在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及管理时,若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也会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实践中由于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的相关人员未能履行好食品卫生方面的职责,且相应的工作落实不到位,会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进而引发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2.部分大学生经常在小吃摊上乱吃各种食品,而某些小吃摊的卫生状况差、食品质量可靠性缺乏保障,也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实践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在我国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提升,丰富他们生活内容的同时可能会引發网络安全问题,使得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某些大学生经常上网打游戏、广交朋友、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页内容等,会使他们的记忆力下降,对待生活的态度发生改变,使得这些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2.受到从众模仿心理、补偿心理、逃避及救助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一些大学生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想内容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网络心理问题。
(五)实践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受到个人生活经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心理困惑。如果对这些困惑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的出现,间接地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具体表现为:1.受到个人情感、就业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复杂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部分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难以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2.一些大学生实践过程中因学业成绩及就业工作不理想、情绪调整不及时等,会患上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疾病,使得大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存在着交往障碍、人格障碍等。
二、引发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实践中的内部因素
为了实现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所面临问题的高效处理,则需要对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总结。其中,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问题发生原因中的内部因素包括:1.部分高校的学院领导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这方面的工作开展中得到的支持少;2.某些高校实践过程中未能将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水平下降;3.受到学校设施不完善、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不足的影响,也会引发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问题。
(二)实践中的外部因素
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也会引发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问题。具体表现为:1.由于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诈骗、暴力等不良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2.由于某些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中对雾霾、河流污染等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考虑不充分,致使其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增多。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措施探讨
(一)注重观念的转变,强化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为了保持大学生良好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效果,需要高校教育者能够注重自身观念的转变,并强化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予以应对。具体表现为:1.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加强对学生安全和社会形势的预测和分析,满足与时俱进的要求,把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进行前瞻性的研究,避免工作中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现象;2.高等学校要切实履行维护学生安全的职责,加大投入,实施各方面的安全措施,开展各种安全知识讲座,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强化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丰富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
在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1.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获取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并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更加丰富;2.落实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并注重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从而丰富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
(三)加强治理,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新途径
在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状况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治理,积极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新途径。具体表现为:1.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等要素的支持下,构建出立体化教育网,给予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开展科学指导;2.完善高校保卫机构设施,积极开展保卫工作,实现平安校园建设目标,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效性。
(四)提升认识水平,重视高校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在落实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时,为了充分发挥出相关人员的职能作用,需要高校能够积极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活动,建立高校的人才激励机制,并加大专业管理人才引进力度,使得自身的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水平得以提升,满足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要求。同时,高校应健全大学生安全管理干部体系,定期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使得大学生能够提升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重要性的整体认知水平。
(五)优化管理方式,加强安全教育及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及学生会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其工作开展要求,对既有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处理,并注重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系统构建,使得其工作开展中所需的管理方式的運用更具科学性。同时,为了给予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落实中必要的科学指导,则需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及高校的实际发展概况,加强其安全教育及管理制度建设,降低其中的工作问题发生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对他们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使得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因此,未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中应给予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更多的重视,并结合大学生的发展概况,运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处理好他们在安全教育及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促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落实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应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以便增加与之相关工作落实中的技术含量。
参考文献:
[1]宫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7,(41).
[2]刘小娜.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7.
[3]薛金侠.大学生安全意识及其培养路径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胡乐.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国明,本科,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毕业院校:北京交通大学,现任职称:政工师,研究方向:安全防范、教育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