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调研要用好“四面镜子”
2018-08-02秋原平
秋原平
常言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称得上是基层远教干部的基本功。但是近年来却有一些同志荒废了这项基本功,进行调研不得其法,或是不深入,或是不客观,或是不准确,或是不认真,等等等等。笔者以为,要做好远教工作,离不开好调研;而好的调研,则离不开“四面镜子”。
用好“放大镜”,重视细节。远教工作是一项内涵极其深邃的工作,其价值真实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上。对于远教工作来说,细节真正决定成败。因此远教干部去调研,必须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心理准备,随身带着“放大镜”,聚焦细节查摆问题,放大问题评估工作。比如到基层站点,除了关注整体环境、软硬件建设、活动开展等问题外,对设备保养、活动形式、意见反馈收集、管理员操作熟练程度、学用记录精细度等细节,同样要认真关注,不然就难以掌握这个站点的真实情况。再比如搞问卷调查,设计的调查项目就不妨细致一點,不要粗枝大叶、过于笼统。又比如课件收看评价,就可以具体到某一门类甚至是某一个重点推荐课件的收视情况。远教调研要关注细节,这是一种态度,更是远教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的体现。
用好“显微镜”,由表及里。发现问题,不能轻忽待之,要秉持负责到底、穷究底里的态度,将问题放置在“显微镜下”,看清其内部结构,研究其出现根源,从而以小见大,发现我们工作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更多不足。这是确保调查研究优质高效的关键。比如开展远教学用情况调查,我们推送了那么多课程表、那么多促进举措、那么多创新思路,但其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这绝不是听取下级汇报就能了解的,也不是简单走走看看就能判断清楚的,必须选取几个具体的站点深入调查,一方面召开座谈会集中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选好对象上门走访沟通。甚至不妨搞搞“突然袭击”,随机抽取站点展开入户调研,务必取得最真实的调研样本。一旦发现问题,便盯紧不放,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分析研究问题之所以产生的现实原因。
用好“观后镜”,惩前毖后。干工作要向前看,但制定工作方略时也应适当“向后看”。我们开展调研,还应该去关注过去的事情,去了解一年前、两年前甚至更久时间以前的工作是怎样运行的;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因为过往的经验通常都是天然的好老师。比方说我们就远教学用创新做调研,就应该在新举措正式出台之前多了解一下过去有无类似案例;如果有,不妨研讨一下当时的操作办法、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如果对过去一无所知,往往可能会重蹈覆辙。当然,因现实因素所限,一些工作的长期连续性目前是有所疏漏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弥补。我们可以多向已经离任的前辈请教,多查找过去的组工信息和新闻资料,多到村里与一些老干部、老管理员沟通。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注意经验的总结、建档和保存,为后来者提供便利。
用好“望远镜”,见贤思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开展远教调研时,还应当多关注外地的类似工作情况,尤其是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这些对我们都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尤其是在推出重要措施之前,在事前调研中就应当多看一看其他地方的情况。比如当前远程教育与农村电商的结合问题,很多地方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模式。我们如今也要开展远教电商,在开展前调查了解外地成熟模式,就能少走弯路、加快速度。外地调研的途径其实也不少,有条件的话当然是实地考察为上佳,没有条件也可以到网上去搜一搜、查一查,或者通过电话采访、微信互动与外地同仁交流。
“四面镜子”是调查研究工作的一种“工匠精神”,强调调研方法的精细化,深入而系统地了解、分析和比较宏观与微观、外表与内在、过去与现在以及本土与外地等多重关系,能切实提高我们的调研水平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