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印太”,各自表述
2018-08-02林民旺
林民旺
自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印太战略”概念后,这一概念仍在发展中。2017年11月,美日印澳恢复举行四方安全对话(QUAD)后,今年6月7日,四国又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二次对话。会议结束后,四国仍旧采取各自发布新闻稿的形式,对外通报会议内容。
与上次四国对话一样,此次讨论的内容仍旧聚焦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地区秩序与安全等议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四国在声明中都强调要坚持东盟在“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并发挥东盟领导下的各种机制在区域架构中的作用,同时也更加强调各国“印太战略”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显然,这是东盟国家整体上对上一次四国对话的消极反应使然,是出于安抚东盟的目的。
东盟国家在“印太”概念上仍旧存在较大分歧。新加坡的看法具有代表性。2018年5月14日,新加坡外长维文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新加坡是否会加入美日印澳四国对话,他回答:“(印太)这一战略概念并没有着力强调是否继续以东盟为地区架构的中心,也没有强调是否将把多边主义和法治(Rule of Law)作为秩序的基础。坦白说,所谓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并没有给以上问题提供足够的解释……我们新加坡从来不会在尚未清楚其具体内涵的情况下,就匆忙签署任何东西。”
显然,“印太”概念仍然让很多东盟国家困惑不解。和新加坡一样,很多东盟国家都希望听到更加清晰的解释:“印太战略”到底是什么?这一战略将如何发展,并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概念与所谓四方安全对话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一战略与中国之间是什么关系?“印太战略”与2016年7月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诸多问题,东盟国家都期待得到来自相关方面的更清晰的解释。
事实上,很多东盟国家都理解“印太战略”的地缘政治内涵,他们的谨慎部分是缘于中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2018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针对“印太战略”表示:这个世界上,各种话题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就像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浪花,一时引人耳目,转瞬归于平寂。王毅还明确指出:有些学者和媒体在渲染所谓“印太战略”是为了围堵中国,但四国官方立即表示无意针对任何国家,我希望他们说的是实话,也希望他们能言行一致。因为在当今时代,再挑起冷战已不合时宜,再搞小圈子对抗更没有市场。
显然,如果美日印澳决意要搞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东盟国家将不得不避免在新的地缘战略对抗中选边站队。
美日澳三国各自表述的“印太战略”中都包含了“自由”“民主”字眼,这也让不少政治转型中的东盟国家心生不悦,担心如果接受“印太战略”,可能被美日澳借机干涉内政。此前,澳大利亚就已对菲律宾和柬埔寨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因饱受批评,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早早宣布无法参加3月17~18日在悉尼举行的“东盟-澳大利亚”特别峰会。
东盟十国中,唯有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对“印太”明确表示了支持。越南的支持,显然源自于其欢迎域外力量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加以平衡的动机。今年3月5日起,美国海军 “卡尔·文森”号航母载着5000名士兵停靠越南岘港市,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这是1975年越战结束后美军大型舰只首次访越,具有“历史性的”象征意义。
印度尼西亚早在2013年就对当时还在学术讨论中的“印太”概念表达了兴趣,甚至曾提议东亚峰会与会方签署“印太条约”。虽然各方都對此倡议反应平淡,但印尼有着藉此发挥“印太”领导者地位的追求。2018年2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上,印尼动议形成“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包容性的地区架构方案”。印尼外长称,在“印太”地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面前,东盟不应选择沉默。作为东盟曾经的“盟主”,以及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群岛国家,印尼希望通过推动构建印尼版的“印太”概念来恢复和加强自己在地区和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印太”概念要想得到地区国家的广泛接受,显然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强调“印太”的经济合作、互联互通意义,对各方经济发展诉求进行折中、调和、汇聚,或许是“印太”构建的可行路径。但如果试图将“印太”朝着地缘政治与安全合作的方向上引,最终恐怕会“如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浪花,一时引人耳目,转瞬归于平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