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佛之国的传统与现代

2018-08-02曹柠

看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泰国人僧侣僧人

曹柠

漫步在泰国街头,你总会与佛教元素不期而遇。不论是繁华的现代大都市曼谷,还是北部的清新小城清迈,抑或是游人如织的海滨度假区普吉岛,随处可见隐匿于街巷的佛寺、三五成群的黄袍僧人以及男女老少佩戴的佛珠、佛牌。

到访泰国,几处必看的景点都和佛教有关。

曼谷有玉佛寺,寺中供奉着泰国镇国之宝“玉佛”,这尊佛像由一整块碧玉雕刻而成,通体苍翠,幽泛绿光。

清迈有著名的契迪龙寺和帕辛寺,契迪龙寺始建于15世纪初,寺内有高达85米的四方形佛塔,古时可以登佛塔而远望千里。

而大城的玛哈泰寺以树根盘佛头闻名于世,相传约500年前,在缅甸军队久攻之下,大城的庙宇佛像毁于一旦。大佛身首分离,佛头被斩断,滚到了墙角。时光荏苒,墙角生出的榕树渐渐将佛头挽起,逐渐融为一体再难分离,成为当世奇观。

尊佛改革

泰國佛教的历史并不算久远,小乘佛教(泰国称为上座部佛教)12世纪才先后从缅甸和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素可泰王朝后,小乘佛教逐渐成为泰国佛教的主流并延续至今。值得一提的是,至今,泰国仍使用佛历纪年,释迦牟尼圆寂之年为元年,佛历等于公历加上543年,公元2018年即为佛历2561年。

今日泰国佛教地位之尊崇,社会影响之广泛,有两个人物功不可没,那就是拉玛四世玛谷德和拉玛五世朱拉隆功。

玛谷德被认为是“泰国新旧时代的桥梁”,是促成泰国现代化改革的关键政治人物。泰国一直是多元种族并存的国家,境内的佛教曾发展为数百个宗派,佛教组织混乱无主,教风散漫轻浮,不少僧人滥竽充数,不但造成泰国佛教自身佛法不彰,更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这一切玛谷德都看在眼中,继位前他曾离开皇宫,出家长达27年,僧团固有的民主特质对于他的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皇宫附近兴建母旺尼寺,培训僧人研读巴利经文、弘扬佛法,同时重视守持戒律,逐步形成了“法宗派”,与原来统称为“大宗派” 的僧人宗派并立,构成了今日泰国佛教的两大宗派。

1968年,15岁的朱拉隆功继承皇位成为拉玛五世,他在改革国策上深化了父亲的思想:在社会改革的同时保存文化传统,提倡政治改革与宗教改革步调上的协同。

拉玛六世国王更是明确提出国家、佛教、国王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并且在1917年将泰国的国旗改为如今的样子:上下两条红边代表英勇的民族,中间的蓝色代表庄严的王室,夹在红色和蓝色之间的两条白色则代表纯洁的佛教。

对于泰国境内绝大多数种族而言,最大公约数就是佛教信仰。当时,没有哪一种方式比用“佛教”来号召人民团结攘外更为有力了。

佛教与民族性格

今日的泰国堪称佛国,男女老幼皆可为信众,自国王到庶民一律虔心礼佛。

在泰国,佛是至高无上的,与普通的善男信女天天拜佛一样,国王也在王宫专设的佛堂礼佛,且每届国王必须有一段时间入寺为僧。后来泰国宪法直接明确规定,国王应该是佛教和佛教徒的保护者。

泰国僧侣的地位很高。公交车和其他公共设施设有僧侣专座;国王见了僧人要双手合十礼拜,而僧人不必答礼,否则僧人便违犯了戒规。

这种尊崇甚至延续到了僧人死后。在泰国国内地位尊崇的龙婆育大师于1982年圆寂,享年93岁,圆寂后被信众铸成金身,至今不腐,被供奉在特制的玻璃棺中接受敬拜。每年一到大师的忌日,僧侣和信众都会恭请出大师金身举行法会,贴金箔、换僧袍,30多年来从未间断。

佛教通过与教育的相互渗透,塑造了泰国的社会系统,更深刻影响了泰国人的民族性格。泰国古代教育的兴起伴随佛教的传播而出现,僧侣们为了讲授佛经和戒律开始识文认字。由于僧侣除了诵经拜佛、做佛事以外,不必为衣食住行担忧,也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来学习其他知识技能。

过去,泰国人习惯将孩子送入寺院做僧人的差使,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还可以学习基本的读写技能和佛教的道德戒律。如今,佛教教育将寺院与学院融为一体,成为泰国社会教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泰国佛教大学的学生除了学习佛教知识外,也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佛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在泰国日常的僧俗关系中。出家后的僧侣没有固定财产,日常生活用度均要靠布施得来,因此托钵化缘是泰国僧人的必备修行。僧人往往清晨五六点就赤脚外出化缘,手持钵藏于袈裟下,布施的居民站在路边施以米饭、调料、水果,男施主可以直接把所施物品递到僧人手里,而女施主须先将物品放在黄色长布帕上,因为戒律规定僧人身体不得触及女性。

与我国佛教习俗不同,泰国僧人饮食上不限制荤素,可以吃布施来的“三净肉”。僧人接受布施后,往往会为施主诵经祈福,对方跪地或蹲下虔心聆听。颇为独特的是,泰国女子不允许出家,而比邻而居、同样信仰小乘佛教的缅甸,却随处可见身穿粉色僧袍的比丘尼。

每一个亲临泰国的游人,都会被其独特的民风民俗触动,在几乎举国信佛的文化熏陶下,泰国人的气质独树一帜。对泰国人人生观影响最重的是“中道观”,追求世间事务的均衡,不走极端, 这促成了泰国人民温柔敦厚、不偏激的民族性格。“功德观”则支配着泰国人的伦理生活,他们信仰多做功德能带来好运和幸福,而业障则会带来厄运和痛苦。底层泰国人将佛教教义简化成淳朴的人生伦理终身奉行:行善、心地纯洁、不作恶。因此,泰国人往往显得与世无争,喜好安逸的生活,“Sabai Sabai”常挂在嘴边,意为舒心。

传统与现代

泰国是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地之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格吸引了大批游客。在这里,既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也可以看到富丽堂皇的寺宇梵刹。

泰国人的生活既现代又传统。白天,堵塞成排的车龙带着游客奔走四方,托钵云游的僧人与欧美背包客友好寒暄;夜晚降临,色情行业开门迎客,禅修闻法活动纷纷展开。一街之隔,既有火辣大胆的人妖,也有严持古戒的传统僧侣。年轻人流连于酒吧夜店的声色犬马,时尚前卫,却又笃信寺庙中的三尺神明,保守虔诚。

在旅游胜地芭提雅,旅游业急速繁荣,与传统的平民生活相映成趣。在灯火通明的旅游区咫尺之外,普通泰国人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晨光熹微,公鸡啼晓,街角的寺庙里传来早课诵经;家中妇人开始打扫、做饭;巷子里小商贩摆出摊位,开始叫卖;白领和学生穿着各自的制服穿梭其间,在热闹繁华外开始一天有条不紊的朴素生活。

泰国人爱算命,占卜行业长盛不衰。新生儿的名字要和尚来取,虔诚教徒生孩子都要找和尚算好时间,甚至为了赶上“吉时”选择剖腹产。

收藏佛牌是泰国佛教徒独有的癖好。在泰国,无论男女老幼,信众们都爱将小佛饰佩于颈项,一些虔诚的信徒胸前挂着七八个金光闪烁的佛饰。佛饰形制各异,椭圆、正方、菱形皆有,两面皆铸有不同姿态的浮雕佛像。行走在泰国的市场或夜市,时常会看到一个泰国人拿着放大镜对着一块佛牌看几十分钟,相当于一个中国大爷在潘家园古玩市场盯着瓷器气泡看半天。

佛牌起初并非用作护身符,而是为延续佛法之用。在战乱年代,人们将佛像和劝诫铭文牌匾埋在塔中以求长存,佛塔被破坏时,废墟中总能发现大批的佛牌。

有趣的是,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泰国经济遭受重创,国家外汇储备严重不足。民众出于爱国之心,纷纷捐献出各自的金银制品给国家,帮助换取外汇,但是民众胸佩佛饰的习俗却丝毫没有改变。

东南亚诸国中,泰国实在是个异数:它武力并不雄厚,却能幸免于西方列强殖民地的噩运;它并非佛教最早传入之地,却延续佛教传统千年之久;它是以宗教立国的君主立宪制王国,却在历经政治变局与经济风暴之后屹立不倒。

探其究竟,背后的佛教文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猜你喜欢

泰国人僧侣僧人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夕阳下的僧侣与大佛
缅甸·仰光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白云深处
人生即修行
泰国近半数僧侣超重
当老鼠变成虎
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