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艇:从技术追随到引领世界
2018-08-02刘颖
本刊记者 刘颖
中国无人艇行业完全依靠自主研发,已站在了全球无人艇市场的前沿。
张云飞
在7月初举办的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上,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云飞受邀向与会者介绍了无人艇技术。在国际上与美国共同主导无人艇技术的以色列,何以对中国企业的观点颇有兴趣?
2007年,美国海军发布《海军无人水面艇主计划》,制定了无人艇的船型、尺寸以及任务等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无人艇时代。此后,其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以色列的海军研究机构手中,并被技术封锁。2014年,云洲智能的“领航者”号高速无人艇问世,标志着我国继上述两国之后,掌握了海洋无人艇的关键核心技术。2018年,央视春晚珠海分会场,无人车、无人机和无人船组成的“海陆空” 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夜色中的珠江上,云洲智能81艘1.6米长的小型无人艇,列队穿过港珠澳大桥,并编队组成“启航”二字,惊艳国人。而在此前,全球范围内,进行过无人艇多艇协同作业的只有美国军方,且无人艇数量仅为13艘。
2007年至今,中国无人艇行业‘十年磨一剑’,戮力创新,完全依靠自主研发,如今已实现了从技术追随到引领的跨越,站在了全球无人艇市场的前沿。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张云飞对我国无人艇技术的发展历程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产品研发不断提速
张云飞介绍,云洲智能于2010年注册成立,是国内最早专注于无人艇的高科技企业,其所有无人艇均为自主研发产品。成立后,该公司即针对全球无人艇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实际,以无人艇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为突破口,开展了自主研发,于2013年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艘环境测量无人艇,开始掌握自主航行这一无人艇的关键核心技术,张云飞也因此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冠军。
此后,通过“运用突破+技术积累”的模式,云洲智能产品研发步伐不断加快。2014年,该公司攻克了海洋无人艇的技术难关,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的海洋高速无人艇“领航者”号。在当年举办的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领航者”号的模型被赠送给了中俄两国总理。2016年8月,该公司又攻克了无人艇公开水域全自主航行技术,仅比美国晚19个月,技术水平位居国际前三。
2014年莫斯科创新论坛期间,张云飞(右二)将“领航者”号无人艇模型赠送给中俄两国总理
多个领域大显身手
张云飞告诉记者,近几年来,随着多型无人艇陆续问世,其在环境测量、海洋调查、安防救援乃至军事应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环境保护部唯一的无人艇应急小分队,云洲智能无人艇在天津港大爆炸、甘肃陇西尾矿泄漏,以及河南西峡水污染等环境应急事故处理中“大显身手”,为此环保部先后三次致函感谢该公司。2017年,我国时隔40余年后再次启动的对青藏高原大规模综合性科学考察,云洲智能的无人艇也参与了此次地球“第三极”大科考。
云洲智能无人艇在南极作业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1月启动的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过程中,云洲智能研制的国内首型海底探测无人艇M80B,伴随着“雪龙”号破冰逐浪,远赴自然条件恶劣的难言岛海域。这片亟待探索的区域气候条件严苛,海洋动力环境复杂多样,给“雪龙”号的航行带来了极大挑战。这意味着,若使用传统的载人测量艇实施水下地形测量作业,将存在很大风险。而M80B无人艇历时14个小时,出色地完成了5平方公里海域多波束全覆盖海底地形测量任务,不仅填补了该区域的数据空白,更为船舶极地航行、我国第五座科考站建设提供了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
技术赶超世界水平
那么,与美国及以色列相比,我国的无人艇技术究竟处于何等水平?张云飞表示,截至2017年底,云洲智能已拥有专利和专利申请100多项,其中有PCT国际专利3项、发明专利57项,占全球无人艇专利总数的27%。这意味着,云洲智能已先后突破了自主控制、集群控制、总体设计、隐身设计、纳米材料、远程通讯等一系列无人艇关键技术。其中,自主控制、新型材料、综合设计及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更是无人艇的“3+1”关键核心技术。
“我国与美国、以色列的技术差距正进一步缩小。”张云飞表示,云洲智能于2016年底掌握的“公开水域无人干涉情况下全自主航行”技术,其核心控制技术目前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只有一年多。不仅如此,在自主航行、智能避障、协同控制等几项技术上,该公司已经实现了世界领先。
云洲智能无人艇在南极作业
掌握技术,更要掌握标准。为促进行业创新发展,云洲智能主持编制了行业标准6项。2017年底,中国船级社(CCS)发布《无人水面艇检验指南》。据此,“瞭望者”号警戒巡逻无人艇获得了CCS颁发的全球首张无人艇原则认可证书,标志着我国无人艇行业开始规范有序发展。而《指南》的编制工作,云洲智能作为唯一的企业单位曾积极参与。张云飞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还正主持编写多项国家环保无人船行业标准、国家海洋无人船行业标准等。
编队协同控制国际领先
与船舶不同的是,对无人艇而言,除了每型产品的技术水平,多艘无人艇组成的编队的协同控制能力也至关重要。张云飞介绍,在无人艇编队中,每艘艇所受的风、浪、涌、流都不一样,为形成特定编队形式或保持队形,每艘艇都必须随时随地比对计划路径与行驶轨迹,并实时进行自动控制修正;而要实现短时高效的队形变换,每艘无人艇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环境情况,自主规划并选择最优、最短路径,以抵达编队位置。这意味着,编队中的每艘无人艇都拥有一个独立的“大脑”用来“思考”,因此,其相互之间的通信及在时间、空间上协同就成了重中之重。
美国海军曾在2014年8月的一次演习中实现过13艘无人艇的蜂群作战测试,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母艇保驾护航。这是截至目前公开消息中国外最大规模的一次无人艇协同编队。不过,这13艘无人艇只有5艘拥有自己的“大脑”,可实现自动控制,其余8艘则是被远程遥控的。
相比之下,云洲智能今年2月在其万山海上测试场实现了56艘无人艇协同编队,不仅每艘艇都有独立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还完成了无人艇集群的队形保持、动态任务分配、队形自主变换、协同避障和容错控制等测试科目,实现了艇群从被动协同到主动协同的升级。这在世界范围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无人艇的协同控制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而这意味着,在水底测绘、大尺度物理海洋同步观测、海洋调查、石油勘探、水下搜寻探测等方面,多艘无人艇可以在大面积水域协同编队,进行不留间隙的“扫描”,从而使水上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以无人艇为代表的水面机器人将颠覆海洋领域传统的作业方式。”前瞻行业的发展,张云飞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无人艇将凭借更高效、更经济的优势,以新型任务载荷、新型作业方法、高密度集群协同等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和推动海事业的发展。“未来充满变数。唯一不变的,是中国企业必须掌握关键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无人艇技术和产品,从而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云洲智能“极行者”号无人艇在南极开展测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