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 技法探微(十九)
2018-08-02
第十九讲 曲与直
曲与直,也是书法学习中需要妥善处理的一对矛盾,主要表现在笔画曲直的统一、变化,以及搭配关系上。统一性谓作品整体基调,变化性谓其丰富,而搭配关系又是统一性与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卫夫人《笔阵图》谓:“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此则以自然物象比况笔画曲直的审美意义。曲者,柔媚;直者,刚艮。笔画曲直有度,则刚柔相济,威而不猛、柔而不弱。
《石门铭》中的横画,短横多形态平直,长横则取下俯之形。如:“乍、南、皇、可、者”等字(图1),“乍、南、皇”字横画平直,“可、者”下俯。需要说明的是,横画曲直与整体左低右高的斜势结字特征并不矛盾。
竖画为字的平衡所在,中竖往往取悬直形态,在两侧或有变化,呈相向或者相背,多平衡对称。《石门铭》竖画配合其欹侧结字的字势,多略有倾斜,也是以直线为主,偶有屈曲,所谓“如万岁枯藤”者。如“中、其、斜”等字竖画皆为直画;“開(开)”字左边竖画行笔微微向左,使中间向右凸起,增其姿态;“才”字竖钩弯曲向左取势,与横画、钩画搭配,使左侧空间圆融饱满。(图2)
图1
图2
撇画或称作掠,基本形状就是弧线,有一定的曲度。但在汉字的不同位置,或者书手根据审美诉求,会调整其屈曲的幅度,因此其变化形态较之横竖更为丰富。《石门铭》中撇画多饱满有力,富有弹性,如“銘(铭)、漢(汉)、以”等字撇画的弯曲程度各不相同,倾斜角度也各得其所;而“代、為(为)”字撇画,又变曲为直,挺拔俊逸,尤见风骨。(图3)
图3
捺画往往在字的末笔,同时又是字的主笔,是整个字平衡与神采的关键所在,故而学习时要特别重视。捺画有斜捺、平捺、反捺等多种形态,其屈曲程度要配合提按,结合笔画粗细变化以及先写部分的造型特征来最终平衡整体。如“通、淪(沦)、久”等字,捺画内直外曲,其笔画中心线为直线,而通过提按变化,又使形态婀娜有姿;“仗”字捺画挺拔,“矣”字反捺遒劲,则是变例。(图4)
图4
《石门铭》构字奇逸飞动,临习时要特别注意笔画之间曲直变化的搭配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相同笔画之间的变化。如“載(载)、無(无)、崩、後(后)、途”等字,“載、無”的短横与长横曲直俯仰,形态各异,又能相互照应,和谐有序;“後、崩”的几个撇画,也是在曲直变化之中兼顾距离、角度的搭配关系;“途”字出现了两个长捺,这种处理较为少见,而上下兼顾,姿态生动,堪称妙笔。(图5)二是不同笔画之间的笔势呼应。如“平、奇、之、初、龍(龙)”等字,“平”字短横上仰,长横下俯,与两点的屈曲和开合角度形成绝妙搭配,可以说每个笔画形态都在整个字的统摄之中,故而神完气足;“之”字上下曲线与斜撇的直线刚柔相济;“初”字左右偏旁互为依托,结字上开下合,全借笔画搭配关系耀其精神;“奇”字横画下俯与竖钩弯曲、“龍”字“月”部竖画的变化与右偏旁竖弯钩的呼应,都是不同笔画之间曲直变化、呼应取势的例子。(图6)
图5
图6
当然,曲直变化的具体形态以及运用搭配的各种变化,要远远微妙复杂得多,此述其大要以引导临帖时的关注角度。《石门铭》中这些变化可谓俯拾皆是,不同之处仅仅是典型程度和搭配关系的差异。试举几例,读者可以依前面所述进行观察,如“求、所、何、夷、魏、發(发)、功、年、乃、(回)”等(图7)。若能于临习时,在观察笔画形态曲直并竭力表现的同时,思考其审美意义,进而举一反三,不为表象所缚,斯称善学。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