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原创试题设计

2018-08-02福建郑于艺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茶树本题降水

福建 郑于艺

【原创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茶树是亚热带、热带多年生常绿树,越冬不耐低温,在生长期内要求相对湿度在80%左右,多云雾;宜于土壤比较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A地生产茶叶久负盛名,一年可以采四次,4、5月份采的叫春茶,7月份采的叫夏茶,9月份采的叫秋香,11月份采的叫冬片。其中春茶质量最好,产量最高。

材料二 图1中A,B为我国的两个区域,图2为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示意图。

图 1

图 2

(1)分析A地的地形对春茶质量好、产量高的影响。(6分)

(2)有人调查到A地茶叶经济效益很高,想把B地水稻改种为茶树。请指出B地种植茶树在自然资源上的限制性。(8分)

(3)产自B地的大米在A地农产品市场上相当畅销。试探讨其原因并对A地生产稻米的前景进行评估。(10分)

【命题思路】

一、考查重点

1.区域认知。要求学生调用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状况进行区域定位。

2.地图技能。要求学生全面解读地理图像的各种信息,包括地图的图例和注记的观察、地形等高线的判读、根据比例尺估算地形坡度、根据风向频率图判断主导风向、根据降水的季节变化折线图推测气候类型与特征等。

3.综合思维。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能力,概括、提炼地理文字信息,综合考虑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从中分析和阐释气候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商业发展的条件并探讨农业发展的措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

4.人地观念。要求学生从已经培养形成的“人地协调观”出发,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前景进行评估。

二、试题立意

本试题意在让试题还原常规,不选择偏远区域,不回避学生熟悉的区域,不追逐所谓的“高考命题趋势”,而同样注重引导学生夯实学科主干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本题A,B两图反映的区域原型是福建省安溪地区和吉林省水稻灌区。试题以常见的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为切入点,设问平和,学生容易切题但不易得高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是否懂得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地理比较法的运用。通过上述“考查重点”的几个方面,透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题以经济作物“茶叶”和粮食作物“水稻”这两种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事物为话题,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体会知识的应用。涉及中国南方水稻非主产区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活用知识探讨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由此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试题详解】

解答本题必须先进行区域定位。根据一月平均气温数值(A地11℃左右,B地-19℃左右)和农作物(茶叶、水稻)的分布,结合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均是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但A地年降水量更大,B地降水更集中于夏季),判断A地为我国南方地区(低山丘陵区),B地为我国东北地区(松嫩平原与长白山交界地带)。

第(1)小题,问题指向是“分析……影响”,限定条件关键词是“地形”。此处“影响”包含“直接”与“间接”两方面。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取有关茶树的生长习性的信息,其中“排水”与地形直接相关。“间接影响”可以从“地形”与茶树的其他生长条件(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农事活动的影响等)的关系去挖掘。春茶质量最好,说明南方春季最适合茶树生长,而南方春季气候温和,受华南准静止锋和地形的影响,大范围地区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大。本题思维导图示意图如下。

第(2)小题,问题指向是“指出……限制性”,限定条件是“B地种植茶树”和“自然资源”。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并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对照B地地理特征,从反面对B地种植茶树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上。根据等高线图结合地图比例尺计算得出,B地地形坡度较小,另外,东北地区气温低,土壤冻结时间长。“气候”可以从“气温、降水、光照、风”等方面展开,并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本题思维导图示意图如下。

第(3)小题,问题指向有两个,分别为“探讨……原因”和“评估……前景”。前者从“第三产业(商品贸易)”的角度分析大米销售的条件。需要将A,B两地的大米生产状况进行对比,着重分析B地稻米生产的优势条件和所产大米的质量以及促销大米的手段与条件,体现出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本题思维导图示意图如下。

解答第(3)小题第2个小问(评估前景)必须储备关于“水稻的生长习性”的基础知识(热量充足、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在此基础上结合A地的区域特色(作物复种指数高,所产稻米成熟和上市时间更早)去比较A,B两地的生产水稻的条件,还要通过探讨A地生产稻米的利弊去评估其前景。在思考过程中,特别要从A地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去分析,如以大米为原料的新产业链的开发、A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布局、水稻生产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的空间竞争等方面(即涉及“土地利用价值”问题)。

【参考答案】

(1)茶园地形坡度适中,既有利于地表排水,又能减少水土流失,有益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同时也便于茶农在茶园作业,从而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2分)A区域谷地地形较为封闭,大气层较为稳定,加上春季空气湿润,气温较低(或成为来自东面海洋的暖湿气流的迎风地带,易受准静止锋影响),在当地容易形成多云雾或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利于茶树生长;(2分)低山丘陵地形,地势较高,人类活动较少,污染较小,生态环境较好,茶叶质量好。(2分)

(2)土地资源条件:地形坡度较小,不利于排水;土壤为碱性;土壤冻结(冻土)时间长。气候资源条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降水较少且时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或易发生夏旱、秋旱;春季土地较为湿润,但大气降水偏少,大气湿度常常较低);冬季风影响时间较长,常受干冷气流侵袭,加之地处冬季风(西北季风)的迎风地带,冷空气易于积聚,对茶树种植更是不利。(每点2分,任答4点共8分)

(3)原因:A地大米产量不足,商品率较低;B地地广人稀,农业专业化、机械化水平较高,生产效率高,大米总产量大、商品率高;B地农业生态环境较好(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冬季低温,病虫害较少),作物生长周期较长,所产大米质量优良,广受消费者欢迎;大米经销商对产品进行大力宣传,品牌效应促进销售;我国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保证了B地大米长距离运达A地市场。(每点1分,任答4点共4分)

前景评估:

前景看好:与B地相比,A地也具备生产水稻的优越条件(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作物复种指数高;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长期耕作改良形成的水稻土壤肥沃;稻农精耕细作的生产经验丰富等);A地本地所产稻米上市时间早,一年二熟,产品新鲜,陈米较少,对市场的吸引力大;A地长期生产和销售稻米,除了自给自足外,还容易形成特有范围的消费市场;A地可以对高产质优的多种绿色水稻品种的开发研究创设品牌,进行集约化生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本地品牌大米为原料开发新产业链(如酿酒)来支持稻米生产;A地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与分布在坡地的茶叶生产不存在空间上的竞争,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猜你喜欢

茶树本题降水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与有效降水对比分析
Cloud seeding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