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进行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2018-08-01王金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预见性宫颈癌下肢

王金星

(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可严重影响宫颈癌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及其术后康复的速度[1]。研究发现,在对进行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时,护理人员可对其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为了进一步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进行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宫颈癌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年龄为39~54岁,平均年龄为(42.35±4.56)岁;其体重为51~72 Kg,平均体重为(62.35±0.56)Kg。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40~54岁,平均年龄为(43.14±3.62)岁;其体重为52~72 Kg,平均体重为(63.35±0.26)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宫颈癌手术期间,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为其打扫病房,调节其病房的温度和湿度,为其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根据其心理状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在患者出院期间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1.2.2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宫颈癌手术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其进行预见性护理。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方法是:1)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使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2)小组成员根据评估的结果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方案[3]。对于低风险的患者,对其进行基础性护理;对于中等风险的患者,对其进行基础性护理及理疗;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对其进行基础性护理、理疗及药物治疗。进行基础性护理的方法是:进行手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的下肢适当地抬高,指导其进行踝泵训练[4]。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患者的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上软枕。告知患者要多饮水,以防其发生脱水、便秘。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控制其血糖、血脂的水平,指导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的动作,要尽早下床活动。告知患者要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证睡眠的充足[5]。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应经其下肢的主要静脉进行输液,而要经其下肢静脉的分支为其输液。在对患者下肢的静脉分支进行穿刺的过程中,要选择较细的针头及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输液结束后,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的时间不应过长,以防此处出现血栓。进行理疗的方法是:护理人员每3 h为患者翻身1次。为患者翻身后,为其按摩下肢,每次按摩下肢的时间应超过15 min,以促使其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让其用热水泡脚,每次泡脚15 min,每日泡脚1次。或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温敷,以防其下肢的血液高度凝集。同时,在患者的下肢缠上弹力绷带,以使其下肢的静脉压升高,促使其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进行药物治疗的方法是: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华法林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近期有活动性出血史、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禁止为其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既往有颅内出血史、胃肠道出血史、血小板减少史的患者,酌情为其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3)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告知其病情的康复情况、宫颈癌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以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4)宫颈癌患者担心手术的效果及治疗的费用过高,其心理负担较重,可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多与其进行沟通,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多倾听患者的诉说,多鼓励、安慰患者,以缓解其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在两组患者出院当日,均为其发放调查问卷,以调查其对护理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中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总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治护后,在试验组患者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例,所占的比例为3.4%;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8例,所占的比例为96.6%。在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9例,所占的比例为31.0%;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0例,所占的比例为69.0%。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试验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17例(占58.6%)、11例(占37.9%)、1例(占3.4%),该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6%。在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10例(占34.5%)、9例(占31.0%)、10例(占34.5%),该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65.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此病可分为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和宫颈腺鳞癌三种类型。阴道出血、排液及尿频、尿急、便秘、贫血是宫颈癌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此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手术的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6]。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肢肿胀、麻木。

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呈高凝状态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长时间制动、因病卧床、久坐及出现静脉曲张。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在手术中接受全身麻醉后,其周围静脉可出现扩张,其静脉血液的流速可减慢。接受全身麻醉后,可使宫颈癌患者下肢的肌肉完全麻痹,其下肢的静脉会失去收缩功能。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其下肢的肌肉处于松弛的状态,可导致其下肢静脉的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主要分为化学性损伤、机械系损伤及感染性损伤三种类型。血液呈高凝状态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发生创伤、休克、进行手术、患有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等均可导致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研究发现,进行手术的宫颈癌患者体内血小板的粘聚能力增强,其纤维蛋白的溶解量减少,从而使其血液呈高凝状态。另外,宫颈癌患者体内癌细胞在破坏正常组织的同时,可释放大量的粘蛋白凝血活素,使其体内的某些酶的活性增强,使其体内抗凝血酶Ⅲ的水平降低,从而增加其血液的凝固度。

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进行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十分必要的[7]。在本次研究中,对进行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对进行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前,护理人员对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有效地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8-9]。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预防进行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预见性宫颈癌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