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老人—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沪蒙爱心助学项目
2018-08-01辛琛臣
文|辛琛臣
亲临学校帮困助学
如果说世界是一间小屋,这爱便是小屋里的那点烛火;
如果说世界是一艘小船,这爱便是大海上的那座灯塔;
如果说世界是一片草地,这爱便是草地上盛开的幸福之花。
—摘自蒙城一中学生手册
有一群老人
有一群人,12年来不间断地关怀蒙城一中的贫困学生,其中大部分是不顾自己身体年迈的老人。
蒙城一中是安徽省重点中学,在校高中生6600人中28%以上是贫困生。这些贫困生有些父母外出打工有两个小孩,有些父母一方重病过世,有些父母外出打工只剩爷爷奶奶照顾,难以承担学杂费、住宿费和伙食费,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不得不辍学。张志昂老先生曾在上世纪60年代下放蒙城县知青慰问团,与当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07年,张老了解到蒙城一中的困难情况后,毅然发起了沪蒙爱心助学小组,与9名离退休老干部一起资助了27名贫困高中生。在他的爱人吴学琴弥留之际,他们还相约用夫妻的积余存款建立了“吴学琴张志昂奖学金”。
如今在爱心感召下,小组成员从最初的10人扩大到了如今的118名个人和单位,合计帮助1550人次,捐款共60余万元。从2016年开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将“沪蒙爱心助学”作为一个定点助学项目,每年资助约100名学生。
他们不是富豪
有一群人,他们不是富豪,甚至自己都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他们却不想着自己,而想着比自己更苦的人。
一对退休夫妻,自己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室户老公房中,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却每年捐款1000元。
一位东海养老院的老人,每年捐3000元,还把亲友给的1000元红包也捐了出去。她说:“我们小时候穷,读不起书,我希望现在的青年多读书,为社会多做贡 献。”
一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退休老教授,自己住在分配的老公房中,却连续4年捐款1万元,还把学校给的30多万元住房补贴统统捐还给了学校。他拒绝宣传自己的事迹,还说:“我是一名老师,培养学生是我最起码要做的事情。”
他们收获了什么
他们收获了什么?不是名利,而是一颗颗真诚的心。
有受助学生在捐赠仪式上感动地流下了热泪:“我没有想到一些素不相识的好人会来帮助我解决困难,我没有想到除了父母老师之外还有人会关心我,你们给我的不仅仅是每年500元的支持,更是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会辜负好心人的帮助。”
学生陈征在感谢信上写道:“三年来我一直享受着你们的资助,沐浴着你们的温暖,因为你们,我那昏暗冰冷的世界,顿时撒满了阳光;因为你们,我那孤独寂寞的内心,顿时布满了鲜花,我会不断努力进取,直到成功的那一刻,我一定会继承你们的事业,把温暖、爱心和美德传承下 去。”
学生秦栋在感谢信上写道:“你们的帮助不但减轻了我家庭的负担,更培养了我的生活自信心,增强了我的生活责任感,坚定了我回报社会的信念,感恩的心灵在心中成长,感恩的热血在体内流淌,感恩的思想在脑中眺望,感谢你们给了我光明的高中生涯,你们的无私将引领我们成长,开创辉煌。”
爱的故事就这样延续着,有些接受捐助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也加入了献爱心的行列,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喜的呢?爱,在付出的同时,早已得到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