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病毒病诊断
2018-08-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100093
病毒是一种由核酸与蛋白质或仅由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型病原。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完全寄生。蜜蜂病毒病具有感染不易发现,潜伏期长等特点。大部分蜜蜂病毒都是小RNA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由于其病毒的感染具有较强的潜伏性,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因此对蜜蜂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至今已发现超过20种病毒能够感染蜜蜂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文只介绍我国分布最广及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蜜蜂病毒。
一、蜜蜂卷翅病毒
1.病原
蜜蜂卷翅病毒能引起蜜蜂的翅发育不全或畸形,无法呈现正常平整状态,造成蜜蜂不能飞翔。蜜蜂卷翅病毒为正义单链RNA病毒,属于传染性软腐病病毒属。现全球已获得超过100个毒株,但其毒株的致病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症状与判别方法
图1 感染蜜蜂卷翅病毒的典型症状
该病毒主要感染新出房的蜜蜂工蜂,其翅是不完整或畸形的,不能飞翔,在巢门前爬行。其最典型症状为蜜蜂成蜂的翅残缺不完整(见图1),其体形变小,失去正常颜色,而与卷翅病毒最为紧密的还有另一个病害,狄斯瓦螨,俗称大蜂螨。一般情况下,此类病毒的蜂群一定能够发现大蜂螨的危害。剥开幼虫体表或蛹巢房能发现蜂螨在幼虫或蛹的身体上,如发现螨害严重,大多时候已经感染卷翅病毒。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形状为二十面体的大小为30nm的病毒粒子。
3.主要防治措施
由于此病毒能与螨紧密互作,在上一年越冬前处理螨的过程中,一定要彻底杀螨。在卷翅病毒感染早期可以采取杀螨或换王的方式,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与扩散。也可以将弱群合并,强群饲养,增加蜂群的整体抵抗力。尽量减少蜂具及蜂粮在蜂群间的共用率,尤其是感染严重的蜂群的巢框、巢脾、蜜脾及蜂刷不要放入其他健康或染病较轻的蜂群,以防带入感染源。当卷翅病毒感染非常严重时,可将整箱蜜蜂进行搬离原场(也要远离其他蜂箱或蜂场)或销毁。同时,为了整体蜂群的健康,不能判别症状时禁止乱用药。蜜蜂保护研究室已开发相关药物,正在中试阶段。
二、慢性麻痹病毒
蜜蜂慢性麻痹病毒是主要感染成蜂的一种病毒病,近几年对蜂群的影响更为严重,此病毒有两种不同的感染型,即黑亮型和大肚型。
(一)黑亮型
1.病原
蜜蜂慢性麻痹病毒也是一种正义单链小RNA病毒,目前由于慢性麻痹病毒的结构与功能尚未完全解析,并且其病毒粒子的大小与形状也与其他蜜蜂小RNA病毒不相近,因此,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在其病毒的种属分类上至今未归入任何科属。其毒株基因组主要是由两个RNA分子片段组成,为RNA 1与RNA 2。
图2 感染蜜蜂慢性麻痹病毒的典型症状(黑亮型)
图3 感染蜜蜂慢性麻痹病毒的典型症状(大肚型)
2.症状与判别方法
该病毒主要感染成蜂,在过去主要发生于春末或秋初,现在发生并流行于春初秋末或冬初。其典型症状为背腹部油黑发亮,绒毛脱落,感染此病毒的蜂主要在蜂箱门前及附近进行爬行,不能飞翔,或大部分在巢框上爬行。显微镜下的病毒粒子为不规则的大小为28nm左右。
3.主要防治措施
由于病毒感染多数发生于隐性感染,发现典型症状时,已危害严重。在防治上,要注意保温及干燥,尤其是早春时,加强保温。另外,要注意饲料及蜂粮的卫生,当饲喂花粉时应先经过辐照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杀菌。同时,在感染初期如发现有爬蜂但症状不明显时,可拉出蜜蜂的中肠,观察其中肠是否正常,如发现环纹消失或发现微孢子虫感染,要及时处理蜂群。再之,发现蜂群感染严重,及时换王或销毁严重蜂群。蜜蜂保护研究室已开发相关药物,正在中试阶段。
(二)大肚型
1.病原
其病原相同于黑亮型。由于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基因结构及分类尚未完全理解,因此不能判断其导致不同症状的原因。
2.症状与判别方法
大肚型是此类感染蜜蜂的典型症状。感染的病蜂腹部明显膨大,不能消化,在巢门前或蜂箱附近缓慢爬行,不能飞翔,在爬行过程中翅和身体经常性颤抖,有时一些蜂会在蜂箱顶部结团,拉出中肠后可见黄色液体、黑褐色或水样状液体。
3.主要防治措施
主要防治措施等同于黑亮型。
三、黑蜂王台病毒
1.病原
蜜蜂黑蜂王台病是由黑蜂王台病毒引起的一种小RNA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属于双顺反子病毒科,蟋蟀麻痹病毒属,其病毒粒子大小为30 nm。
2.症状与判别方法
最初发现该病时,在蜂王幼虫的巢房里,死亡的幼虫为黑色,其巢房也为深黑色。黑蜂王台病毒于1977年第一次被分离自死蜂王幼虫和预蛹。在感染此病毒的初期,染病的幼虫呈现灰黄色,然后呈囊状型,类似于囊状幼虫病的症状。黑蜂王台病毒与蜜蜂微孢子虫及狄斯瓦螨紧密相关,当发现有螨或拉开蜜蜂中肠可见微孢子,要及时防治。
图4 感染黑蜂王台病毒的典型症状
3.主要防治措施
近年来,由于黑蜂王台病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危害涉及面较大,并且大部分情况下均建立隐性持续性感染,当遇到其他压力因素,如蜂螨或微孢子虫,会出现大量爬蜂的现象。当前蜂群实际感染黑蜂王台病相当普遍,工蜂尤其突出,并且症状不如以前那样明显,幼虫感染的几率相对小。当发现疑似蜂群可将蜂样送检,采用分子手段进行检测进一步确认。首先,发现巢房与幼虫有变黑色的症状,应立即换王,将原有幼虫脾移出,隔离或销毁。其次重点检查蜂群是否感染微孢子虫,如果镜检发现感染了微孢子虫,立即采取饲喂柠檬酸或米醋等防治。同时,在饲喂花粉时,一定要将花粉先消毒,尤其是春季,湿冷天气,必须保证花粉的卫生质量,保证其巢箱的干燥。
四、蜜蜂丝状病毒
1.病原
蜜蜂丝状病毒是感染蜜蜂的DNA病毒,在病毒学分类上暂未分类。在本研究团队的前期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蜜蜂丝状病毒在蜂群中有较高的流行率,而且大部分为隐性感染。该病毒于1977年首次于美国发现,其形状呈线或丝状,病毒粒子大小为0.3~0.47 μm。
2.症状与判别方法
最初发现该病毒是在爬蜂中,感染此病毒的蜜蜂不能飞翔,在巢门口附近乱爬,多发病于春季或秋季。当取少量蜜蜂血淋巴,其状态呈乳白色血淋巴,当置于显微镜下,可见血淋巴充满了小颗粒,这些小颗粒的形状从圆形到棒形,含有细丝。
3.主要防治措施
由于蜜蜂的DNA病毒相对RNA病毒了解的太少,而且其基因组结构尚未完全解析。现无有效的防控措施。
五、KaKugo病毒
1.病原
该病毒首次在日本防御工蜂的头部分离获得,属于传染性软化病毒属,粒子大小类似于卷翅病毒,约30 nm。
2.症状与判别方法
该病毒最明显的特征是巢门口的守卫蜂,尤其是注意观察守卫蜂的行为,如发现攻击性较强的蜜蜂,多数为感染了此病毒。或者当管理人员检查某一群蜂时,发现某一群蜂易攻击人,尤其是在蜜、粉充足的情况下,具有较强攻击性的蜂群很可能感染了此病毒。
3.主要防治措施
此病毒主要是由于感染蜜蜂的脑部神经基因的变化引起的,至目前为止,并无有效的防治药物。另外,由于该病毒与卷翅病毒在遗传结构上紧密相关,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加强螨害的防治,如发现蜂螨危害,立即采取药物治疗蜂螨。
六、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
1.病原
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于2002年首次在以色列死蜂中分离到,属于双顺反子病毒科。病毒粒子大约28~30 nm,二十面体状。在全世界现已发现20个以上的毒株,不同毒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性较大。
2.症状与判别方法
感染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的蜜蜂,其典型症状为颤抖,乱爬,不能飞翔,进而蜜蜂出现麻痹症状,尤其是清晰可见蜜蜂的足麻痹颤抖,进而身体变黑,体毛脱光。
图5 蜜蜂丝状蜜蜂病毒的形态(A)及感染蜜蜂的典型症状(B、C)
图6 感染Kakugo病毒的典型行为特征(引自《Tomoko,et al.2004》)
图7 感染囊状幼虫病毒的典型症状
3.主要防治措施
虽然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在我国并不是危害蜜蜂的主要病原,但是在最近的病原调查中发现,感染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的感染率不断提高。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强群饲养,增加群体抵抗力。其次是饲喂dsRNA为主要制剂的生物防治药物,但是其成本较高。蜜蜂保护研究室已开发相关药物,正在中试阶段。
七、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
1.病原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是囊状幼虫病毒的一个毒株。囊状幼虫病毒主要有西方蜜蜂囊状幼虫病毒、中蜂囊状幼虫病毒与泰国囊状幼虫病毒。该病毒粒子呈球形,粒子大小约为30nm。在我国中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2.症状与判别方法
该病毒最初1971年在我国广东发生并流行。此病毒最典型的症状是导致感染的幼虫具有囊状水样外观。而感染此病毒的幼虫不能化蛹,虫体的颜色是由白到淡黄,最后变成棕褐色而死亡。大日龄幼虫在感染此病毒后,头部上翘,体表失去光泽。另一个典型的症状是,整个子脾容易出现花子的现象。
3.主要防治措施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当前中蜂最为严重的病害。当感染初期不严重时发现,可采取中草药半枝莲(50g)与金银花(50g)煎熬后,将药汁与糖水(1∶1)喂于蜜蜂,饲喂4~5次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如果有效,再继续饲喂2~3次。其次,在早春时,营养饲料必须充足,加强群势,以强群为主,增加抵抗力,如分蜂群感染囊状幼虫病,应将多个弱群合并后组成强群饲养。如果仍无效时,应立即换王,改变子一代感染的情况。当发现蜂群感染此病毒非常严重时,子脾呈现幼虫分布不均,花子现象特别厉害时,应隔离蜂群,将病群搬离原场,禁止将病群的子脾,巢框等设备移入健康群进行使用。蜜蜂保护研究室已开发相关药物,正在中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