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老校:穿越百年的光荣与梦想
2018-08-01冉隆国
□ 文/本刊记者 冉隆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教育大区、教育强区,不论在过往还是今朝,教育一直是渝中区一张亮眼的名片,区内有求精中学、曾家岩小学、红岩幼儿园等百年老校8所,它们亲历渝中教育的辉煌,也正在为其续写辉煌。悠悠岁月打马而过,重庆母城渝中不仅延续了千年积淀的繁荣,更是留下了厚重文脉滋养下重教兴学的传统。
每一道考题,都是一个转身机遇
“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清代诗人何明礼的一首《重庆府》,生动描述了渝中半岛当时的繁华盛景。
走访渝中区的8所百年名校,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铭刻着时光与记忆,能从中窥探到历史的繁华。在这里,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既是显性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这8所百年名校是渝中的教育标杆,它们从历史中走来,立足现实,历久弥新。面对党的十九大新提出的教育考题,这8所百年名校向全国贡献了渝中教育的智慧与方案,宏观上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
随时代而变,应大势而谋。如今的8所百年名校之所以能成为教育标杆,少不了经历阵痛和蜕变。当历史的车轮转到几年前,百年老校面临着一连串“考题”:
红岩幼儿园园舍陈旧,无法满足不断更新的幼教需求,如何解决生源流失的困境?
曾家岩小学坚持“育人以德为先,立人以养为本”,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如何在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个性化培养上迈向新台阶?
作为主城区唯一的民族小学,精一民族小学如何让美育与民族教育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几易校名的德精小学,如何结合学校历史寻根,利用周围独有的抗战历史遗迹、人文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① 曾家岩小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谢觉哉与少先队员在一起。
② 1950年,精一民族小学师生毕业照。
③ 精一民族小学,举行各族儿童联合会。
④ 红岩幼儿园,Red red Baby啦啦操勇夺三项冠军大奖。
求精中学作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也是重庆第一所新式学校,如何适应时代变化,打造精心精品教育?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是渝中区重点打造的窗口示范学校,邓小平等革命前辈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如何培养出更多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
复旦中学与复旦大学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作为复旦历史文化的重要继续者,也是中国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如何保持具有特殊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时代赋予这8所百年历史名校前所未有的重任,它们的发展对于渝中教育而言意义重大。站在整个重庆教育舞台的中央,百年老校通过一系列“伤筋动骨”的举措,实现了向上向好的华丽转身—
深化“一校一品”德育品牌建设,有序推进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学生参加研学活动覆盖率超过90%,参加社会实践实现全覆盖;
把握“公益普惠”这个方向,按照“回购、移交、新建”的工作思路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入园不放心”问题,助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突出“优质均衡”这个导向,以集团化办学为引领持续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区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11个,辐射普通校园17个,初步实现了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校园协同发展;
聚焦“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每一分努力,都是一分生存智慧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更优质的教育、更美好的生活,这不仅是一个美好的教育愿景,一个响亮的教育号令,也是渝中区委区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渝中区一所具有多年办园历史的老园,红岩幼儿园年龄老,设施设备也老。曾经园舍陈旧,无法满足不断更新的幼教需求。最严重的时期,生源出现大量流失。
没有生源就没有立足之本,红岩幼儿园重获新生的前提是补齐设施设备的短板。渝中区将它纳入校点布局调整规划,采取异地新建的方式,在朝天门地区千行街修建新园。随着新园的建成,也让更多小天使愿意在这里开启幸福快乐的童年。
红岩幼儿园的蜕变,是渝中区加大投入做好惠民利民工程的一个典型案例。最近几年,全区累计投入了2000多万元用于支持普惠园提高办园水平,2017年7月,渝中区又出台新的《渝中区普惠性幼儿园管理办法》,提高了普惠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增加了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园龄补助办法。
大手笔的投入,是渝中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使然。
近3年,渝中区学前教育总投入3.82亿元,占教育经费投入的8.22%。全区普惠园总数从2012年的17所增至目前的30所,其中一级普惠园1所、二级园普惠园11所,二级以上达到了40%,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低价优质的幼教服务,感知到惠民利民的民生温度。
和红岩幼儿园一样,每一所百年老校都经历过辉煌,也面临着新问题,适应着新变化,各有各的生存智慧。
“育人以德为先,立人以养为本”,这在曾家岩小学绝不是一句空话。多年来,曾家岩小学立足红色基因和革命文化,健全完善了“四全”德育工作机制,以“三养”“三立”德育工作思路,推动学校德育教育。
如今,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曾家岩小学一张亮眼的名片。学校以“红岩班”“恩来班”等特色班级建设为抓手促进班级“正”文化建设,涌现出一大批“红岩好少年”“恩来好少年”“红岩好幼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在校园内形成了“真善美”三大德育系列活动课堂,让学生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利用学校周边三峡博物馆、红岩联线、市政府、市委警卫连等社会资源,为孩子搭建起丰富的体验平台。
在这8所百年老校中,重庆精一民族小学很特别,作为一所具有历史厚蕴的品牌小学,成立于1906年,是重庆主城区唯一的一所民族小学。
自建校以来,学校几度经历校址更替变迁,青瓦浓墨书香气生生不息。110年沧桑岁月,学校发展到今天,拥有现代化教学办公条件,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校本课程实验学校、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系首批课程建设项目学校、“西南大学—渝中区”国家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示范校、渝中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学校,办学成效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每一张笑脸,都是一张教育答卷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发展。近年来,渝中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一份份数据与图表中,更体现在每一张真切的笑脸上。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孩子入学不再尴尬。周边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红岩幼儿园,甚至有其他区的家长慕名而来。”—红岩幼儿园园长窦作琴笑了。
⑤ 中华路小学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快乐阅读。
⑥ 求精中学,书香校园,文化浸润。
重庆复旦中学青春音乐会。
“学校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有特色,将老师、家长、学生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以‘元旦义卖亲子街’为代表的亲子课堂通过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另外,组织师资力量开发出自己的德育校本教材《曾家岩好少年》,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优势。”—曾家岩小学校长邓红洁笑了。
“受制于两江环抱的山地地形、资源欠均衡、学校自身发展快慢不一等客观现实,区内学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通过集团化发展模式,中华路小学教育集团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学教研一体化、师资培训一体化、德育工作一体化‘一体四化’,整体推进中华路小学教育集团共同发展。”—中华路小学校长王丹笑了。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德精文化’倡导做人德才兼备,做事精益求精,涵盖了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的内容,德精小学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为渝中区‘都市美育’课程体系搭建坚实的基础课。”——德精小学校长王陆森笑了。
“我是学校的老教师,看着精一民族小学由当初的一个教学班发展到今天,有23个教学班,学生近1000人。以前的校舍是冬天透风、夏天漏雨,操场是晴天有灰、雨天有泥,在全面改造薄弱校实施后,学校大变样了,微机室、图书室、音乐室一应俱全。”——精一民族小学退休教师张素兰笑了。
“学校拥有一支由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全国先进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研究员、特级教师、重庆名师、渝中名师等组成的优秀教师队伍,孩子来这里读书放心。”——求精中学的家长杨树明笑了。
“我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学校有学生社团近20个,有全市一流的学生管乐队、校园电视台,有全国一流的五星级学生啦啦操俱乐部、女子足球队和青少年创客实验室,为我们搭建起了丰富的舞台。”——第二十九中学学生石畅笑了。
“诞生于救亡图存背景下的重庆复旦中学,尽管校址几经迁移,但全校师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百年来,复旦在中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重庆复旦中学老师胡晖笑了。
……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渝中教育在不断前进和发展,教育成果让更多的校长笑了,老师笑了,家长笑了,孩子笑了,更多的家庭有了新希望,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幼有所育”取得新突破,“学有所教”取得新成效,2017年学生获体育、艺术、科技等市级以上奖励100余项。
图片/渝中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