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
2018-07-31
在哥本哈根北部的一个农场,学生们正在收获他们自己种植的蔬菜,并将烹饪和享用它们,这一项目为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更深层次的热爱。这种公共活动是典型的丹麦风格。公共住宅很流行,大多数成年人都参加俱乐部。
丹麦用相似的方式为西德斯·克莱门森这样的人提供幸福生活。我是在第三次前往丹麦探索该国独特的幸福模式(一种似乎能让人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过上有目标的生活的模式)时见到她的。这位35岁的职业女性也是一位母亲,正坐在自家厨房里品着茶。她一头棕色的短发,身着无袖衬衫,脚踩摩洛哥拖鞋,鼻子上戴着一个钻石鼻钉。
“国家为我提供了需要的一切。”克莱门森说,“我的孩子们都很快乐,我有个好老公,我热爱我的工作。我知道不会有太坏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
一位古巴移民欣然接受丹麦人喜爱社交的文化,与他的丹麦混血女儿起舞,他们所在的草坪紧邻一片游泳区域,是当地很受欢迎的聚会地点。丹麦人很欢迎移民,然而最近的难民危机让这种热情受到了抑制。
克莱门森和她的家人是奥尔堡一处名为“合作居住社区”的共享住宅区的22户居民之一。每个家庭都有一座像乐高玩具似的小房子,不过他们共享一个大花园、洗衣间、工作室、储物区、停车设施和餐厅,他们可以选择集体伙食。(每个家庭每月为整个社区的居民做一到两顿饭,其他时候就可以免费用餐。)这处住宅区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俯瞰着起伏的草场,小学和大学都在自行车可及的范围之内。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共享社区将个人与公共空间完美融合,极好地体现了整个丹麦社会强调信任与集体感的特点。丹麦的社会进化大概可以追溯至1864年的第二次普丹战争,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家彼得·冈德拉齐说,当时丹麦将四分之一的领土拱手让给了普鲁士。“失败让我们丧失了成为世界超级强国的雄心壮志,”他说,“它让我们变得谦逊。政府开始强化我们的国家认同感,强调国家内部建设。”
丹麦人从小就相信他们有权享受医疗保健、教育和金融安全网。大学生除了可以免交学费,还能获得政府津贴。新生儿的父母可以在政府付款的条件下休一年几乎全薪的产假,男女同性恋父母也包括在内。丹麦人工作十分卖力,但每周平均工作时长不足40小时,每年至少有五周假期。如此高福利的代价是高昂的所得税税率——高达41%至56%,因此清洁工可能比医生挣得还多。
“丹麦人的幸福与他们‘钻进暖床的感觉密不可分,这种犹如被舒適温暖的被窝包裹的感觉始于母爱,随后延伸至丹麦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生活在哥本哈根的美国人类学家乔纳森·施瓦兹说,“与其说这种制度保障了人们的幸福,不如说它避免了人们去做那些会让他们感到不快乐的事。”
自我实现是丹麦人幸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超过90%的丹麦人属于某个俱乐部或协会——从冬泳到兔子繁殖,超过40%的人在民间团体做志愿者。看起来丹麦社会鼓励在专心工作和奖赏性的玩耍之间达成平衡,从而实现一种流动性。“丹麦人似乎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整体需求。”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研究大学心理学家米哈利·特米哈依表示,“人需要接受挑战,这写在我们的基因里。我们在逆境中发展出自信,这是幸福的基石。”
幸福要素
丹麦
至少有一半的丹麦人在财富状况和社区参与度方面表现极佳。在日常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方面他们的得分也很高。
欧洲情绪
丹麦在日常的积极体验方面领先欧洲,白俄罗斯排名最低。